王羲之后裔闭关三十年:练字终获何等书法‘珍宝’?

书法艺堂 2024-05-23 10:46:18

书法巨匠王羲之,其家族世代传承书法艺术。

至第七代,王羲之的血脉中依然孕育出一位书法大家,他是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后人,名为王法极,号智永,隋朝时期书法界的佼佼者。因出家为僧,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智永和尚。智永和尚将一生献给了书法艺术,在永欣寺闭关修炼书法长达三十年,几乎不与外界接触,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书法遗产。

智永塑像智永,这位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书法大家,起初师从肖子云学习书法,随后将书法宗师的桂冠归于其先祖王羲之。《兰亭序》成为了他终身研习的书法典范。在梁、陈、隋三个朝代更迭的时代背景下,佛教正处于其发展的黄金时期。智永,作为书法世家的传人,选择了出家修行,这为他提供了一个更为宁静的环境,以专注于书法艺术的精进。出家后的智永定居于永欣寺,寺内有一阁楼,他便在此闭关修炼,令人惊叹的是,他竟长达三十年未曾下楼。那么,在这三十年的阁楼苦修中,智永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一 、书写《真草千字文》800本

《真草千字文》以其严谨的法度和一丝不苟的笔触著称,其书法风格兼具温润与秀劲,完美继承了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真草书体的精髓,因此被尊为书法范本。这部作品以楷书和草书两种书体书写,真书与草书交替呈现。智永和尚竟将千字文重复书写800遍,每遍包含2000字,总计达到160万字,其中楷书部分就有80万字之巨,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和精进!《千字文》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读物。智永将这800本《真草千字文》无私地分发给寺庙的僧侣以及渴望学习书法的人们,他的这种慷慨奉献,无疑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体现。

智永的书法作品,以其笔法的内敛与保护性起笔收尾而著称,笔势曲折有致,充满了含蓄之美和节奏感。米芾对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作品“秀润圆劲,八面具备”,意指其书法既有秀丽润泽之感,又兼具圆润有力之态,且在各个方向上都显得均衡而完善。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对智永的《千字文》也赞叹不已,他形容智永的笔法“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意味着每一笔都似乎是从空中飘然而下,又在空中凝固,其精妙之处,即使是用“屋漏痕”这样的比喻也难以完全描绘。二 、创造了“永字八法”

智永所创立的《永字八法》,对后世楷书的规范化学习产生了深远且积极的影响。楷书,即楷模之书,自三国时期钟繇创制楷书以来,直至隋朝,楷书的笔法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智永的《永字八法》将楷书的笔法具体化、形象化,使之具有了明确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永字八法》通过将“永”字分解为八个基本笔画,巧妙地涵盖了楷书中的“点、横、竖、撇、捺、钩、折、挑”等八种基本笔划,使得“永”字成为了楷书学习中极具代表性的范字。这一创举,无疑是智永对书法艺术的巨大贡献。三 、造就了三位书法大师

在永欣寺度过的三十年光阴中,智永不仅自身精进,还培养出三位杰出的书法传人:智果、辩才和虞世南。其中,虞世南以其书法成就尤为显著,被誉为“初唐四大家”之一,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智永对书法的贡献,不仅在于创新,更在于传承与发展。他将书法教育和普及视为己任,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世以“妙传家法,精力过人”来赞誉他不懈地传授书法的精神和努力。

四 、“退笔冢”给后学者的启示在永欣寺传授书法的日子里,智永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求学者。许多青年才俊向他探询书法的精妙之道,智永总是微笑不语。当被追问得紧了,他仅以四字作答:“勤学苦练”。众人觉得这个答案过于简略,智永便领他们至寺院的后园,指着一处隆起的小土丘解释道:“此乃退笔冢,便是我书法修习的秘诀所在。”

“退笔冢”,这个名称源自于智永将无数写坏的笔头埋于土中,堆砌成的小土丘。这一行为,成为了书法学习者千百年来的励志典范,其精神激励着各个领域的学习者,提醒他们持之以恒,不断进取。“仁者寿”,智永以其在书法艺术上的无私贡献和深沉热爱,成为了一位真正的仁者。他的仁心与慈悲,似乎得到了天地的回报,赐予了他接近百岁的高龄,这在书法史上堪称一大奇迹。智永的哪些方面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期待您的分享与评论。

0 阅读:28
评论列表
  • bb 2
    2024-05-23 15:17

    智永将无数写坏的笔头埋于土中。。。他是一次性埋还是多次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