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跟“次级贷”也没差了……

菜根 2024-05-23 19:46:42

最近值得关注的政策消息,是新一轮的降首付、降利率。

还有一个3000亿,抄底房企已建成未售出的房子。

这些政策,能不能扭转当前形势呢?我看了不少人的言论,大部分人说,不能引发上涨,但能稳住房价。

倒是那几个炒房大v的观点出奇一致,都说会涨。

有的祭出“合集大招”:

知乎网友则更多是对高杠杆的抵触心态:

实话讲,15%的首付,跟次级贷也没差了,意味着房价波动个15%,你就成大冤种了。

众所周知,在我国,银行对个人,拥有终生追债权,不像美国,首付跌没了,只要把房子扔给银行,就可以停止还贷,重新开始。

而我们是即便亏掉首付,赔掉房子,还得继续还款。

谁承担后果,谁就更加谨慎,从制度差异上讲,国外的金融机构,更有动机去审核房贷发放,也会对房价和居民收入的关系,有更加专业的审视。

而我们这的银行则要粗放得多,反正后果是你承担,你敢不还贷,他就黑你征信。

现代人的生活,很多都是联网的,征信关系着方方面面。

年纪大点的还好,生活方式相对固定,年轻人尤其要注意,一不小心掉坑里,以后的人生会艰难很多。

问题是,低首付,能不能让房价上涨?

我的观点是,既不能让房价上涨,也不能稳住房价,房价会继续下跌。

首先,很多人在之前的泡沫高潮期,早就用到了首付贷、民间借款,甚至是深房理那样的集资首付,还有各种开发商的套路,比如零首付,分期首付等,也是层出不穷。

所以敢高倍杠杆买房的头铁人士,早就在泡沫喧嚣的时候,被哄骗着上车了,还用得着等你降首付?

其次,大家不敢加杠杆,是因为对未来的收入没有确定预期,并不是因为首付门槛不够低。现在连公务员的收入都不稳定,谁还敢豪赌未来的现金流?

再次,低首付也不是什么有效大招,很多国家的首付只有5%,你看人家房价疯涨了么?

国外银行为啥认可这样的高杠杆资产呢?

一是因为他们房价相对稳定,波动较小;

二是因为他们租售比高,资金收益率稳定,就算房子卖不出去,拿在手里出租,也能收回相当于普通理财的收益。

但是咱们这可就不同了,大城市的年租金收益率,普遍不到1.5%,再算上折旧和管理成本,收益率就更低了。

银行肯定不要房子,想要你继续还3.5%的房贷。

银行都不要房子,却哄着你要……

所以低首付,并不是什么让利促销的手段,而是类似于美国08年次贷危机之前的,那些什么“诱导利率”——诱使低收入人群加杠杆买房。

这些人不买房还好,买房就成了引爆危机的导火线。

相对来说,降利率是个真正的利好,能够实打实地减少你的还贷压力。

但也是意料之中,我们早就在说,利率会降,而且还会继续降。

中介说的,“从没见过这么低的利率”,那是他们没见识。

降利率的大背景,是整个宏观环境的资金成本都在降。

因为赚钱的项目太少,对资金的需求变少,利率作为资金价格,必然要降。

房贷就得跟着降,否则在没合适投资项目的情况下,提前还房贷,就是最好的投资,这相当于挤兑银行。

更重要的是,因为信用紧缩,导致资产通缩,所以真实利率远大于名义利率的3.5%。

按照《抓住经济大周期的关键……》里的逻辑——真实利率为正,就说明不合适加杠杆!

只要信用紧缩的情况持续下去,利率一定还会再降。

日本在1990年房价泡沫高峰时,房贷利率最高达到了6%。

1995年就降到了0.5%:

现在差不多是0.3多一点:

但日本房价直到2005年才真正触底。

所以降利率,也不能起到刺激房价或稳定房价的作用。

从居民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当年的日本,国民财富结构,远比现在的我们要健康。

他们经历过多轮“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也搞起了企业年功制,福利保障更好,所以他们的老百姓是比我们有钱的,即便如此,他们大幅降低利率,也只起到了延长房价下跌时间的作用,并不能真正扭转下跌趋势。

那么结论就是——我们的房价会降得更快,因为我国居民现在的收入现金流更恶劣。

我们现在的局面,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底层没钱;中产一堆债;富人或存钱或跑路。

李迅雷说,我们有9.6亿人月收入在2000以内;

官方数据说,城市中产大约是4亿人;

富人数量,大家去看招行私行数据就行了:

私人银行客户,占总客户数的0.07%,人均拥有存款2818.38万。而占比97.75%的普通用户,人均拥有存款只有1.25万。

现在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财富结构分化反馈出来的,比如消费分化,适配底层消费的,如pdd,业绩狂飙;适配中产消费,如钢琴,营业额斩半;但奢侈品却在涨价。

从消费形态上就可以发现,一个中产塌陷的M型社会,正在形成!

中产为什么塌陷?

债务陷阱呗,所以不要觉得高杠杆上车的机会在眼下是什么好事,好事还轮得到你?

房地产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信心问题,或者说预期问题,仿佛大家有信心,预期变好,就没问题。

但你想想看,2017年,大家预期是不是都很好?恒大就是那几年疯狂加杠杆,造首富的。

所以全部预期向好,是解决问题,还是制造问题?

那你觉得还是预期的问题吗?预期再好,能解决我们收入不足以还本付息的问题吗?

房地产问题的本质,是货币流动方向就有问题——它使债务流向普通人,使货币流向少数人。

为什么2015年的低首付+低利率+货币棚改,可以刺激房价,但现在不行?

就是因为当时居民负债率低,有扩张空间。

扩张负债就可以扩张需求,扩张需求则可以促进资金循环,提高收入,再进一步刺激需求。

而现在居民负债到头了,没法再增加负债,现金流被到期的债务利息吞噬,需求一再被压缩。

居民没钱消费,有钱人便缺乏投资动机,于是资金循环不动,钱印得再多也流不下来,不是在金融系统空转,就是流到了少数人的账户。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鹅城要修一公园,然后一堆裙带围了上来,招标金额是10亿,分包8亿,转包6亿……

层层克扣之后,到达材料商和农民工手里的,恐怕2亿都不到。

当前的金融循环是有问题的,这个章程不改,印多少钱都没用,这叫流动性陷阱。

所以不要一看到“信贷宽松”、“财政宽松”就瞎嗨,必须要看到新的货币流动方式,楼市行情才能真正扭转。

现在的低首付,依然是在走路径依赖的老路,不光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问题。

要改变“使债务流向普通人,使货币流向少数人”的路径依赖,需要有个博弈过程,不能简单认为,最终肯定要通过zf举债,刺激通胀,于是现在就开始下注通胀。

它的第一阶段,一定是债务危机和财政危机。

因为必须要现实问题倒逼,对普通人让利的政策空间,才会真正打开。

这期间会加剧通缩,挺过这段时间之后,在各种势力的博弈框架下,最终推动货币流动变向,让钱和便利,流向年轻人和新市民,再由这些人带动消费,驱动通胀,贬值债务,恢复信用,启动新周期、新循环。

不要问我这个过程会持续多久,新周期什么时间到来,聪明人从来不赌概率,而只会根据自己看到的信号,待时而动。

如果一定要问现在是经济周期的什么位置?

我认为,是在衰退周期的前半段,依旧没过中间点。

这个判断基于两个逻辑:

1)债务危机并未落地。

2)新周期的信号还没出现,因为工薪阶层的收入状况仍在恶化。

ct债摆明着还不上,有明确的处置路径么?

没有的话,就还是个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

地方财政有新的平衡办法么?

涨基础消费的话,只会挤压其他消费,导致其他地方的税源减少。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从滞胀危机里走出,诞生了著名的里根经济学,其中有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减税,缩减zf规模,让市场的归市场,他们管这叫新自由主义。

减税政策不光将美国带出了滞胀危机,还使他们在冷战中战胜了苏联,迎来了之后20多年的高增长低利率时代。

按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讲,不管是罗斯福时代,大力扩建居民福利设施,还是里根时代的减税政策,其核心逻辑,都是积极修复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以减少居民生活成本,激活民间消费。

所以涨基础生活物资的价,跟低首付一样,只会加剧问题,并不会缓解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仍是在衰退期向危机期的过渡阶段,风险资产很容易暴雷,高杠杆的那些人很缺现金,资产抛售会持续不断地进行,通缩会自我强化……

以上,我们应该维持现金为王的判断。

0 阅读:2

菜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