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紧急对华表态,莫迪尴尬了:没沉住气,前一天刚得罪了中国

迎梅看养护 2025-04-26 03:50:39

中美关税战发展到现在,特朗普的各种奇葩操作层出不穷,对华各项关税累计达到145%,这个数字也不再有什么实在的意义。

但是就在两天前美国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前总统特朗普面对媒体的镜头,突然改变了此前高调的贸易战姿态。

在场记者注意到,他的语气不再激烈,措辞也明显软化。

“我们不会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手段,”特朗普说,“145%的关税不现实,也不可能真的实行。”

这一表态的时间点颇为微妙。

就在前一天,印度总理莫迪政府刚刚宣布对中国钢铁产品加征12%的临时关税。

这项举措由印度财政部贸易救济总局提出,随即在多家印度主流媒体上得到确认与报道,莫迪政府此举被多方解读为一种外交姿态。

恰好在同一时间,美国副总统万斯正在访问印度,并与莫迪进行了会晤。

印度方面借此机会对外释放出亲美信号,而将中国置于政策调整的另一端。

然而仅仅24小时后,特朗普在华盛顿突然软化立场,使印度此前的策略显得孤立无援。

不但未能得到美方明确支持,反而因贸然得罪中国而陷入两难境地,此次事件突显出印度在处理中美之间外交关系时存在显著的战略误差。

在中美博弈愈发复杂的大背景下,印度并未站稳自身立场,反而急于押注一方。

印度政府可能原以为美国将在对华关税问题上持续强硬,从而在此节点通过对中国加税,向美方展示合作姿态,博取在区域安全、技术合作方面的进一步支持。

但特朗普4月22日的表态打破了这种预期,看来印度政府对特朗普朝令夕改的政治风格认识的还不够清晰。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在当天发言表示,当前关税架构对美国产业链带来严重负担,正考虑调整相关措施。

《华尔街日报》报道分析认为,145%的高关税在美国国内引发的物价上涨与企业压力,已让白宫重新审视政策方向。

对于印度来说这无疑是一记重击。

更令莫迪政府尴尬的是,印度国内的反应也未能形成统一的舆论支持。

印度议会中,多个反对党议员批评政府在未充分考虑后果的情况下草率决策。

在中美关系尚未明朗之前,单方面采取贸易惩罚措施,不仅容易陷入大国博弈的夹缝,更会对国内产业链稳定构成威胁。

一些地方政府也表达了担忧,特别是几个依赖对华出口的邦政府官员警告称,中国可能在其他领域采取反制措施,最终伤害的将是印度本地制造企业的利益。

外交政策的不确定性逐渐显现。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除了印度,其他国家如巴西、南非近期均未在贸易战问题上明确站边。

中国外交部在回应印度加税时保持克制,仅表示“中印关系应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并未正面回应是否将进行反制。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种“冷处理”反而更加让印度难以下台。

在本应保持平衡与灵活的区域格局中,印度的单边举动在短时间内消耗了自身的战略回旋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媒体还曾披露,部分航空企业已表达意向接手中国拒收的波音客机。

此前中方暂停采购美国波音飞机被视为回应美方关税计划的重要动作之一。

印度愿意“接盘”的姿态更被部分外媒视为“向美方示好的进一步行动”。

但在特朗普态度转变之后,这种配合不再具备实际政治价值,反而给外界留下“追随失败政策”的印象。

目前,印度政府尚未就特朗普最新表态公开回应。

不过从连日来的舆论氛围来看,印度内部政策制定层或已开始重新评估对华政策。

从时间顺序上看,特朗普4月22日的声明标志着美国对华策略的又一次转弯,而印度在4月21日的表态则显得过于仓促。

当莫迪政府试图通过对中国施压来换取美方更多支持时,美国实际上已经准备收拾残局。

至此,印度不仅没能换来实质性成果,反而在多边关系中陷入被动。

这场围绕一项关税政策引发的外交错位,最终演变成了印度在大国博弈中一次公开的“失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