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贸易战升级,美国对东南亚四国祭出“核弹级”关税,最高达3500%,试图逼迫其与中国“脱钩”。
然而,这四个国家——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却无惧美国施压,坚定维护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近日,美国以“曲线进入美国市场”为由,对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四国的太阳能产品征收高达3500%的惩罚性关税,这可不是简单的贸易调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华盛顿在地缘政治棋盘上的一步险棋,目标直指中国。
当时,特朗普政府的日子并不好过,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丑闻缠身,下台的呼声越来越高,“黑色星期一”的阴影再次笼罩华尔街,特朗普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经济政策上公开叫板。

对外,“对等关税”战略也陷入了僵局,与七十多个国家的谈判期限只剩不到八十天,却一个协议都没签下来,内外交困之下,特朗普急需一场外交上的胜利来稳住阵脚,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与中国关系密切的东南亚。
华盛顿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用关税大棒逼这四个东盟重要成员国疏远中国,最好能撬动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最终迫使中国在其他问题上对美国让步。

4月21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大家一起对抗中国,结果应者寥寥,恼羞成怒之下,针对四国的加税政策正式出台。
柬埔寨因为“不配合美国调查”,承受了高达3500%的惊人税率,其他三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这枚“重磅炸弹”直接砸向了四国经济,尤其是他们寄予厚望的新能源产业。

然而,华盛顿的这记重拳却打在了钢板上,东南亚四国的反应出奇的平静和坚定,根本没有屈服的意思,美国显然低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关系的深度和韧性。
这种关系可不是简单的贸易数字能体现的,而是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互利共赢的复杂网络,就在2025年第一季度,东盟依然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远远超过中国与欧盟等其他经济体的总和。

这背后,是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不断升级、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以及双方在地区事务上长期建立的沟通和互信,从热带水果到先进技术,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人文交流,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深入到方方面面,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
更重要的是,这四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战略考量。

就在美国宣布加税的同一天,4月21日,中越两国船只在北部湾进行了今年的首次联合巡逻,越南用实际行动表明,虽然也在和美国谈关税问题,但绝不会牺牲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越南高层深知地缘政治的复杂性,看到菲律宾过度靠近美国后在地区事务中陷入被动,他们可不想重蹈覆辙,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对泰国来说,女总理佩通坦2月份刚刚访问北京,带回了一大堆合作协议,从基础设施到农产品贸易,样样都有,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泰国表现得非常冷静。
马来西亚和中国的联系就更不用说了,不久前两国刚实现了互免签证,人员往来和经贸活动更加方便,中国是马来西亚的重要投资来源国,两国经济融合度非常高。

至于柬埔寨,这个被征收最高关税的国家,反应更是直接,就在关税宣布前几天,中柬两国刚刚发布联合声明,重申深化合作的意愿,其中就包括备受关注的中柬铁路项目。
面对3500%的关税威胁,柬埔寨几乎没受影响,继续推进与中国的合作项目。

特朗普政府的这步棋,最终以失败告终,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先是严重低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是简单的利益交换。
同时,美国把这些东南亚国家当成可以随意摆布的棋子,忽视了它们根据自身国家利益进行战略选择的自主性。

最为重要的是,美国自身的国内政治和经济问题也削弱了其外交政策的可信度,单纯的经济胁迫手段,对于拥有多元化国际关系、着眼长远发展的国家来说,效果有限。
这场施压不仅没有离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反而凸显了美国单边主义策略的局限性,对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来说,这次经历或许更加坚定了它们奉行务实多元外交的决心。

特朗普政府留给自己的时间窗口正在关闭,而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似乎正沿着既有的轨道,继续向前发展。
信源:美国对东南亚四国进口太阳能产品征新关税,柬埔寨最高达3500% 观察者网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