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们常叫它“粤”。它坐落在南岭的南边,紧挨着南海,跟香港、澳门是邻居。这里是岭南文化传下来的重要地方,光照、热量、水资源都特别丰富,是全国有名的。它还是农耕文明开始的地方之一,就像中国的大门朝南开着一样。广东在南海航运上位置关键,三千多年前,那里的人们就用陶瓷做交易,通过水路把生意做到了沿海和海外的小岛上。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一跃成为开放的最前线,是吸纳西方经济、文化、科技的重要通道。从1989年开始,广东的经济总量就一直领跑全国,坐稳了经济龙头的位置。它的经济规模占了全国的八分之一,这个体量跟俄罗斯整个国家差不多。
广东省的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广东的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打算和香港、澳门一起合作,建个大湾区,就是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湾区以后能跟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齐名,成为世界级的四大湾区之一。
广东能有今天这么大的发展,不光是因为它地理位置好,还有全省人民一起使劲儿,更重要的是,每一届广东省委的领导团队都拼了命地干,不断尝试新办法。特别是老省委书记林若,他真的是个中翘楚。从1989年开始,在林若书记的带领下,广东的GDP就坐上了全国的头把交椅,到现在还没哪个省能赶上,差距还越来越大了。那么,林若书记到底有哪些了不起的经历呢?
林若,他本来的名字叫林辉钊,1924年10月出生在广东潮安县浮洋镇高义村,家里是做买卖的,老爸开了一家卖颜料的铺子,家庭条件还算可以。他打小就进了学堂,受到了挺不错的教育,成了那时候少有的有学问的人。这也给他日后投身革命,铺好了文化的路子。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一闹起来,华北那边就沦陷了。紧接着,日本鬼子侵华的速度跟坐火箭似的,没多久就占了大半个中国,连林若老家潮汕那边也没逃掉。鬼子一进村,那是见啥烧啥,见人就杀,抢东西抢得那叫一个狠,场面真是没法看,他们干的坏事多得数都数不清。
为了活命,小林若还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家里人离开了潮安老家,到处流浪,没有固定的住处,吃了不少苦头。他们一路上走来走去,最后来到了客家山区的兴宁,在一个很偏远的小村子里安顿了下来,就是为了能躲过那些战乱。
林若生活在那个不太平的日子里,经历了战争的磨难,亲眼看到了日本鬼子干的坏事。打小起,他心里就种下了要革命的念头,立志要改变这个乱糟糟的社会,建个全新的制度,让国家强大,百姓富裕。
林若一直渴望光明和知识,后来成功考上了梅州东山中学。在学校里,他接触到了共产主义的先进理念,心里头的革命热情被彻底点燃了。他不停地探寻革命的真谛,还主动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因为干得特别出色,所以在1945年,他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打那以后,他就踏上了光辉的从政道路。
入党之后,林若的革命劲儿更足了,他顺利考上了中山大学文学院,成绩还挺好。在大学那会儿,他表面上是名学生,实际上却在暗地里干着革命工作。他躲在敌人的视线范围内,忙着拉拢、带着那些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跟着共产党。他还挺积极地带着学生们搞各种爱国活动,一点点地把革命的力量给壮大了。
1947年的时候,林若在秘密行动里不小心露馅了,被国民党反动派盯上,上了他们的“黑名单”,开始被追捕,甚至遭遇暗杀。党组织一看情况不妙,为了保住他的命,赶紧安排他走人。他没办法,只能离开大学,还把自己的名字从“林挥钊”改成了“林若”,悄悄地跑到东江游击区去干活。从那以后,他就一直用这个新名字“林若”。
到了东江游击区,林若靠着多年的革命历练和出色的政治领导才能,职位不断往上升。他先后做过东江第二支队的教育负责人,粤赣湘边纵队支队的思想指导官,还有团里的政治工作头头。
林若出身农村,并且在政治上有着深厚的实践经验,他很清楚怎样把一支大部分是农民的革命队伍,锻炼成战斗力强的队伍。所以,他下大力气抓部队的思政教育和作风建设,还努力提升战士们的文化水平,让每个战士都清楚,他们究竟在为谁而战,为什么要来参军。没多久,效果就很明显了,部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另外,他也很注重部队的训练,整天和战士们混在一起,钻研游击战的方法,刻苦练习战斗技巧。经过他不停地努力,这支部队最终被他训练成了一支无坚不摧、能打硬仗的精锐之师。
1949年那会儿,第二野战军跟第四野战军联手打广东战役,林若就带着游击队跟主力部队一块儿上。他指挥这支勇猛的队伍,全靠对地形的了解,不顾敌人的子弹横飞,豁出命去,自己冲在最前头,当起了先锋。他给解放整个广东乃至全中国立下了大功,绝对是咱们共和国名副其实的开国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林若被调到广东省珠江地委,做了政策研究室管城市的组长。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待在广东,直到退休,在广东工作了五十多年。他当过东莞县的县委书记,也做过广州市委书记、湛江地委书记,还有广东省委书记这些大官,最后做到了副国级的高位。
那时候,林若使劲儿地带着广东省的改革开放往前冲,让各项事业都深入发展。他搞出了一部全国最全面的地方性法规,专门讲现代公司制度的。他还大力支持了广东农村的改革,算是点起了农村改革的第一把火。在他的推动下,广东成了价格改革的领头羊,经济总量也一直排在全国第一,是个富裕的省份。而且,广东还得了个“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的好名头。
林若是个地道的广东佬,对这儿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心里头对广东的老百姓有着浓浓的情谊。广东这片热土,不仅是他开始革命的地方,也是他长年累月打拼、生活的地方。所以,咋样能让广东的乡亲们早点甩掉穷帽子,过上舒心的日子,就成了他天天琢磨、拼命追求的大事。
林若原本只是广东一个最不起眼的小干部,他从最底层干起,靠着自己这些年一步步在基层摸爬滚打,攒下了满满当当的地方管理经验。所以,后来当他一路升到省委书记的位置时,就像是给好汉配上了好马,立马干出了一番大事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达到了顶峰。
林若在东莞县委书记的岗位上,大力推行土地改革,拼尽全力保障农民朋友的权益。他给新政权在当地站稳脚跟帮了大忙,也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了不少提升,干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
林若在东莞管理时干得相当出色,上级领导对他赞赏有加,所以在1977年,他被调到了湛江去当地委书记。那时候,十年的混乱已经翻篇了,正是大力发展的好时候,他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领导能力。
一开始上任,林若就琢磨着在海康县和谭葛大队搞个新尝试,那就是包产到户,这可是个大动作,改土地制度呢。没想到,这办法一试就灵。谭葛大队的农民们,因为包产到户,日子明显好过多了,产量噌噌往上涨。交了该交的公粮后,家里头还剩下一大堆粮食呢。
这个新改革法子很快就让其他地方跟着学,大家伙儿的农田都迎来了大丰收。紧接着,农村土地改革就像是春天里冒出来的竹笋,一个接一个,发展得又快又好。这样一来,广东农村的改革算是正式点起了第一把火,把长久以来困扰大家的吃饭难题给及时解决了。
林若在湛江的工作表现十分出色,这事儿中央的领导都瞧在眼里,老百姓也都记在了心上。到了1982年,他就被提拔成了广东省委书记,那时候还叫第一书记呢。转眼到了1985年,林若已经全面负责广东的工作,他既是广东省委书记,又兼任省军区党委书记,成了一方大员,管着整个广东省。
林若在广东当家时,充分利用广东作为综合改革先行区的长处,让广东的改革开放上了一个大台阶。他使劲儿推广东乡镇企业的发展,自己带头,多次跑到江苏、浙江、福建这些发展得好的地方去取经,然后根据广东自己的情况和地理优势,琢磨出一套支持乡镇企业的好办法,给出各种优惠政策,一路开“快速通道”。
没多久,广东那边的乡镇企业就像一匹黑马,冲了出来,发展得特别火。特别是东莞、中山、顺德、南海这四个地儿,发展速度那叫一个快,一下子就火遍了全国,被人们叫做广东的“四大金刚”。
另外,林若特别看重市场价值规律的力量,他带头在全国范围内放开了价格管控。经过他的不断努力,到了1988年,广东省的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30%。得知道,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主导的年代,他这种敢于改革的勇气真是不得了,就像那个时代第一个敢于尝试新事物的人一样。
碰到那种情况,好多人都心里打鼓,说要不再回到计划经济老路上去。但林若就是不听那一套,他铁了心要放开物价,还一个劲儿地改进市场制度,很快就稳住了物价上涨的势头,最后价格改革这事儿就成了。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摇身一变成了经济大佬。不过呢,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广东各地的经济发展差异挺大。像珠三角那边,还有沿海地区,那是嗖嗖地往前冲。可反观粤东、粤北、粤西这些山区地带,进步就慢多了。而且啊,广东的山区面积还真不小。
为了带动广东全省的经济腾飞,林若真是下足了功夫,一直在努力探寻出路。他加大了对山区经济开发的投资力度,而且他自己也经常往山区跑,把大量时间都投在了那儿的开发建设工作上。
为了这个,他直接跑到乡下和工厂去做调研,待在乡下和工厂的时间比待在办公室还长。他到处听基层干部和老百姓的心声,真心实意地想着怎么为大家谋福利。经过他的一番努力打拼,终于给广东省山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气象。
他积极促进山区农村采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放开农产品市场价格,支持农业开放发展,还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山区开发的策略办法,带着山区百姓找到了赚钱的门路。
广东山区水土流失问题挺严重,林若迅速想出办法,说要“五年让荒山不见,十年让广东满地绿”。于是,大家动手治山种树,想把广东的绿化搞上去,达到一个新水平。
为了达成“十年绿化广东”的大计,林若真是拼了老命,他年年都往乡下跑,亲自去查看情况,广东的山头他基本都去遍了,路也走了个遍。他老爱坐那辆11座的面包车到处跑,这一跑就是十年,车上的轮胎都不知道换了多少回。时间一长,那辆车也破得不成样子了。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的带头干劲下,广东的山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赢得了“全国荒山绿化造林头名省”的美称。
林若当上了省委书记后,广东的改革开放那是搞得红红火火,进步飞快,成果大得惊人。到了1989年,广东的GDP直接冲到了全国第一,成了大家眼红的富裕地方、经济大佬,连亚洲四小龙里头的老大台湾都被它比下去了。这么多年过去,广东还是这么牛,这中间林若书记的贡献可真不小!
得好好说说,林若真的是拼了命地干,让广东省在经济和科技上都实现了飞跃,一跃成为经济老大。作为改革的领头羊,他带着广东人民创造了这么辉煌的业绩。可这位省委书记林若同志呢,生活中却特别简朴,一点架子都没有。
1988年的时候,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在北京听到人家讲,广东省的一把手林若为人特别清廉,心里就想去他家瞅瞅。但她跟林若说了这个想法后,林若却客气地回绝了。不过王光美也没多说什么,直接就上门去了。到了林若家一看,还真是挺朴素的。家里头就那么一套木头沙发,还有几张藤椅子,而且都是修补过的旧东西。
瞧见林若同志过得这么简单,王光美心里头特别感慨,她直接说:“真没想到省委书记家里头这么简单,还是在咱们中国改革开放最先开始,经济发展嗖嗖快的广东省呢。”这就是那位一门心思为公为民的革命老前辈,人民的好公仆林若同志,他简单日子的真实样子。
2012年10月20号,林若老同志在广州安详离世,结束了他长达89年的精彩人生路。林老虽然不在了,但他在广东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印记永远不会消失,他的那些辉煌故事会被历史牢牢记住,我们也会一直把他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