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共情能力很强,却很少主动联系别人,冷漠独立,说的是你吗

GiHOME 2024-03-21 16:04:47

罗翔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明明自己特别感性,共情能力也很强,但是当你离开家人,基本不会主动给家里打电话,也很少主动发信息,或者以前玩的很好的朋友一旦生活没有了交集,就不会再主动联系了。

心理学上说,这是回避型依恋,是因为在很小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孩子会因为失望而变得独立,靠自己成长不依赖父母,从而形成回避型依恋,成为一个理性、独立、冷漠的人。

虽然很多人不记得幼儿时期的记忆,但父母对待你的方式,已经潜意识影响了你的个人成长。这种人的特点是生活独立,缺点是对亲密关系回避,就是不与人深交,或许你和同事相处的很好,但永远不会成为闺蜜。”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删

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是一种依恋模式,通常表现为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既渴望情感连接,又害怕深入投入。这种模式的形成可能与婴幼儿时期未得到足够关注和爱护有关。

在回避型依恋的个体中,他们可能会在情感上表现出矛盾状态,既渴望独立又渴望依恋,既害怕被抛弃又害怕被控制。所以,在关系中的表现总是摇摆不定,若即若离,让人摸不准。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删

他们非常渴望得到爱和回应,而且一旦陷入爱情之中,也会对他的另一半深深的沉迷。但是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一旦自己追求的对象积极回应,向自己表达感情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排斥和不安。

当关系过于紧密的时候,有的时候甚至是关系一旦确定,他们就想要逃离,想要淡化这个紧密的连接。

认为自己不需要别人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删

回避型依恋常常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问题,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也试图成为一个更加努力、更成功、更有社会价值的人。

他们不会去坦露自己的脆弱和挫折,而是隔离自己的孤独和被边缘化的体验,保持专注的去获取更多的成功,可以让自己不需要别人。

因为这样,就可以避免体会与他人联结失败的痛苦。

自我积极又过度敏感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删

根据成人依恋专家PhilShaver和MarioMikulincer的说法,回避型伴侣如果无法自我觉知,他们通常会对自己的看法过于积极,对其他人则保持着一种消极的、愤世嫉俗的态度。

这是一种高自尊的状态。在许多情况下,这种高度自尊的状态其实是防御性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脆弱的自我,因为他们内心深处非常容易体会到被轻视、被否认和被抛弃的感觉。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删

总而言之,许多在生命早期受到伤害的人,都感到对爱情有一种极度的渴望,这其实是潜意识里,他们试图弥补自己在童年时代所缺失的稳定的爱和持久的温暖。

与回避型依恋的人相处必然会感到痛苦和折磨,你们需要有足够多的耐心和正确的方法去和他们相处,如果你自觉做不到这些,请轻易不要和他们开始一段关系,这是在避免伤害你或是他们。

有健康管理需求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或留言,专业的健康管理团队为您和家人定制贯穿全生命周期的专属健康管理方案。

写文不易,希望大家可以点赞、收藏、留言支持一下。

我是GiHOME,你身边的健康管家,关注我获取更多健康生活知识。

1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