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被称作“古偶打戏天花板”的竹林对决,藏着京剧武生与洪家班的基因密码。
曹骏手持丈八长枪,肩背始终保持17度标准斜角。
“再来!”这个从《宝莲灯》时期就刻进骨子里的执念,让监视器前的导演林玉芬红了眼眶。
原本5天的拍摄计划延长到17天,剧本现场追加7场戏。
尔冬升说的“相由心生”,在子空诀别戏里具象成27秒的眼泪。
左眼杀气未褪,右眼温柔已生,这种被称作“焦点分离”的表演技法,是曹骏在上海视觉学院蹭课时偷师的绝活。
当浪琴宣布他成为品牌挚友时,粉丝翻出他八岁演小和尚的剧照。
从沉香到子空,横店茶馆里挂着的126个角色画像,拼出半部国剧进化史。
《山河枕》的剧本静静躺在曹骏床头,扉页上写着“新古典主义演员”的自我定位。
中戏教授说得对,这个会带着流浪猫“沉香”去上表演课的男人,正在用老派手艺撕开流量铁幕。
观众永远记得那个画面:威亚上的曹骏第14次腾空时,道具枪尖擦出真实的火花。
这簇火光照亮的何止是《无忧渡》的竹林,还有被我们弄丢太久的演员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