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李嘉诚的长和集团与美国贝莱德集团原定在4月2日进行交易,不过当天双方都没有传出达成协议的消息。
而在交易推迟的隔天,李嘉诚首次公开露面,美国又有新的招数,甚至澳大利亚都开始“反水”。

4月3日这天,全球发生了两件大事。
首先是久未公开露面的李嘉诚突然出现在视频里,参加了一场医学捐赠活动。
这场活动由他和新加坡的淡马锡基金会共同举办,视频中的他虽然拄着拐杖,但讲话清楚流畅,完全不像年近百岁的老人。
这次公开亮相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自从他在香港的港口交易引发争议后,这是第一次现身。记者们的镜头齐刷刷对准发布会,话题瞬间刷爆各大媒体。

同一天,地球另一端的巴拿马传来重磅消息,长和集团与美国贝莱德公司的交易疑似告吹。
按照原计划,双方应在4月2日完成港口交易交割,但截止到当天,两家公司没有任何动静。
外界纷纷猜测这场交易可能已经失败。
就在交易搁浅后不到24小时,巴拿马当地律师突然发难。
他们翻出1997年长和与巴拿马政府签订的港口经营协议,指责其中有些条款违反巴拿马宪法。
协议不仅允许长和管理港口区域,还赋予其对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的否决权。
律师认为,这项规定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巴拿马最高法院接到诉讼请求后,尚未作出裁决。

更蹊跷的是,美军突然高调进入巴拿马。
4月3日,巴拿马政府宣布与美国在4月8日-10日举行为期三天的联合军演。
官方说法是"配合区域安全会议",但美军阵仗实在夸张:派出4架**大黄蜂战斗机、50多名海军陆战队员、1架运输机和多艘军舰。
要知道,美军上次如此大规模进驻巴拿马,还是1989年武力推翻诺列加政府的时候。
这些动作时间点太巧了,交易刚出问题,美国就一边推动法律诉讼,一边让军队开进运河区。
明眼人都能看出,美国真正目标是控制巴拿马运河。
作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这条运河每年承载全球6%的海运贸易。
美军这次行动就是在告诉全世界:即便交易不成,美国也要保住对"后花园"的掌控权。

美军前脚刚到巴拿马,澳大利亚后脚就加入"反水"队伍。
4月4日,澳总理阿尔巴尼斯突然表示要收回达尔文港,理由是该港口是"战略资产"。
这个位于澳洲北部的港口在2015年被中国企业租用,租期99年,现在才过了9年。
按照合同规定,如果澳方提前毁约,需要支付巨额赔偿金。

澳大利亚此时发难,背后藏着三个算盘:
1. 讨好美国:特朗普重新上台后,不断要求盟友对抗中国。
收回中国租用的港口,正好迎合美国在亚太遏制中国的战略。
2. 大选筹码:澳大利亚将在5月举行大选。
现任政府想通过强硬对华态度,赢得保守派选民支持。
3. 转移矛盾:近期澳洲国内通货膨胀严重,政府需要制造外部话题转移民众注意力。

但仔细分析就能发现,澳大利亚很难真的撕毁合约。
就在前段时间前,中国刚恢复进口澳洲龙虾和红酒,西澳渔民每周向中国运送价值千万澳元的海产品。
更关键的是,中国购买了澳洲63%的铁矿石出口。这些真金白银的利益,让澳大利亚不敢轻举妄动。

美国的军演看似霸气,实际暴露了焦虑。
过去他们可以通过商业交易悄悄获取巴拿马运河利益,但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只能改用武力威慑。
这种强硬手段反而说明,美国对拉美地区的影响力正在下滑。
就像2016年扩建巴拿马运河时,中国企业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拿下工程,美国只能干看着。

澳大利亚的反水更像个政治秀。
今年3月,澳教育部长刚宣布要吸引更多中国留学生。目前有15万中国学生在澳洲读书,每年贡献200亿澳元收入。
如果真和中国彻底闹翻,这些收入都将泡汤。
更何况中国手里还有铁矿进口这张王牌,澳洲的采矿业占GDP的10%,而中国正是最大买家。
当美国忙着军演、澳洲政客忙着喊口号时,中国企业在闷声做生意。
就比如在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落地后,虽然很多外贸企业失去了美国这一市场,但转身已经在全球各地寻找新的市场。
归根结底,中国商品过硬的质量摆在那里,无论怎样都不愁卖。
再看达尔文港的中企负责人,面对澳洲政府的威胁只回应了四个字:"按合同办"。
事实上,该港口运营后,货物吞吐量翻了两倍,为当地带来2000多个就业岗位。
附近的渔民也坦言:"不管政府怎么吵,我们该卖龙虾还是得卖,中国客人给钱最痛快。"

这场风波揭示了一个新现实:经济实力比枪炮更有说服力。
当中国企业能在24小时内从深圳工厂订制出新型港口设备,当全球70%的集装箱产自中国时,任何国家想掀桌子都要先掂量钱包。
就像巴拿马的码头工人说的:"谁给我们发工资,我们就给谁卸货,不管来的是美国的军舰,还是中国的货轮。"
——THE END——
参考资料:环球时报——巴拿马和美国举行“保卫运河”演习

北京青年报——澳两党候选人呼吁收回中国租赁的达尔文港 外交部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