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北魏开国皇帝,最终却被儿子弑杀!

情怀历史 2023-10-25 19:48:19

北魏(386年—534年),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王朝。也称“拓跋魏”“元魏”,鲜卑族拓跋氏所建,传12帝。诚然,北魏是南北朝时期非常强大的王朝。不过,北魏的皇帝却大多没有好的下场。特别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更是被自己的儿子弑杀。

具体来说,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拓跋涉珪,云中郡盛乐县(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人,鲜卑族。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灭亡代国,代国是西晋时期鲜卑索头部首领拓跋猗卢建立的,也即是北魏的前身。对于当时年幼的拓跋珪,经历了灭国之痛,这激励着他恢复国家。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宣昭帝苻坚于淝水之战中战败,伴随着前秦的内乱,原先被前秦统一的各部族纷纷复国。登国元年正月戊申日(386年2月20日),拓跋珪在贺兰部为首的诸部支持在牛川(今内蒙古锡拉木林河)召开部落大会。宣布即位代王,年号登国。之后,拓跋珪任用贤能,励精图治,使拓跋氏复兴。不久之后,拓跋珪移都代国原都盛乐,并推动农业,让人民休养生息。同年四月,改称魏王。

从这一角度来看,拓跋珪复国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此时的北魏可以说是强敌环伺。北有贺兰部、南有独孤部、东有库莫奚部、西边在河套一带有匈奴铁弗部、阴山以北为柔然和高车部、太行山以东为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及以西的慕容永执掌的西燕。

对此,拓跋珪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登国三年(388年),拓跋珪大破库草奚等部。次年,拓跋珪大破高车等部,登国五年(390年)又西征高车袁纥部,并在鹿浑海大败对方,俘获人口及牲畜共计二十多万。

拓跋珪进击高车诸部,唯独柔然不肯降魏,遂于登国六年(391年)十月进攻柔然。经过连续的征战,阴山以南诸部都向北魏投降。北魏至此已击败大部份强邻,国力大增,成为当时北方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这,自然为北魏之后入主中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登国六年(391年),贺兰部内乱,贺染干和贺讷互相攻击,拓跋珪亦自请为向导,请后燕出兵讨伐。但事实上随着国力日强,雄心勃勃的拓跋珪已开始荫生灭燕之心了。皇始元年(396年)八月,拓跋珪亲率十万大军南出马邑,越过句注南攻燕并州,同时又命封真率偏师进攻燕幽州。

皇始二年(397年),拓跋珪于义台大破慕容麟。慕容麟出走后,拓跋珪入据中山。皇始三年(398年)六月,拓跋珪正式裁定国号为“魏”。七月,拓跋珪迁都平城,营建宫殿、宗庙、社稷。同年十二月二日,改元天兴,即皇帝位。在解决后燕这一强敌后,拓跋珪得以登基称帝。

天兴五年(402年)六月,后秦派军进攻北魏,攻陷了乾壁。拓跋珪则派毗陵王拓跋顺及豫州刺史长孙肥为前锋迎击,自率大军在后。在这场战役中,后秦姚平粮尽突围但失败,于是率部投水自杀,拓跋珪更派擅长游泳的人下水打捞自杀者,又生擒狄伯支等四十多名后秦官吏,二万多名士兵亦束手就擒。

由此,作为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不仅擅长治理朝政,更具备优秀的作战指挥才能,这显然能够和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等相提并论。不过,拓跋珪没能善始善终,这最终影响到他在历史上的评价。

在取得不错的成绩后,拓跋珪后来服食寒食散,刚愎自用、猜忌多疑。常因想起昔日的些许不满,就要诛杀大臣。面对猜疑的拓跋珪,大臣们都惶恐度日,影响办事能力,以致偷窃等行为十分猖獗。

天赐四年(407年)至天赐六年(409年)间,拓跋珪先后诛杀了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贺狄干兄弟及高邑公莫题父子。天赐六年十月戊辰日(409年11月6日 [32] ),皇次子拓跋绍之母贺夫人有过失,拓跋珪幽禁她于宫中,准备处死。

在此背景下,拓跋绍决定起兵造反。于是,他和宫中守兵及宦官串通,当晚带人翻墙入宫,刺杀拓跋珪。因为拓跋珪的猜疑让身边人惶恐不安,所以他们选择了背叛。最终,拓跋珪成功弑杀了父亲拓跋珪,后者去世的时候才39岁。而这,自然也为北魏做了不好的示范,促使后来多位皇帝不得善终。

1 阅读:711
评论列表
  • 2024-04-05 14:44

    北魏父慈子孝是传统[得瑟]

  • 2024-02-17 12:07

    拓跋珪成功弑杀了拓跋珪[呲牙笑]

情怀历史

简介:往事如风,一座城、一段历史、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