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鹤峰:49岁男子传承守艺33年,匠心打铁解民需

周新聊情 2024-05-08 17:06:34

俗话说,世上三事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打铁,是自人类进入铁器时代就开始存在的一种锻造工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打铁这门古老的手艺,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打铁铺更是难觅踪迹。不过,在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铁匠何哲军依然坚守着这门技艺,为当地百姓带来便利。

近日,走进何哲军的铁匠铺,他手持铁锤,熟练地敲打着烧得通红的铁棒,开板、打磨、淬火……一系列工序,何哲军都操作的游刃有余。

“我16岁就跟着师傅学这个打铁的手艺,从学艺到现在已经整整33年了。”铁匠师傅何哲军说道。

学艺的道路无疑是艰苦的,当时家庭条件不好的何哲军,在刚跨出学艺的第一步时,就遇到了困难。“当时拜师要300元的师傅钱,我自己没有,都是向我四姨借的,出师了之后才去还。”

何哲军借钱交上了拜师费,从而正式开始了他的学艺之路。今年49岁的他,已经坚持打铁33年了。要想打一把经久耐用的铁具,不仅在于所选的材料上,还在于切割、锤炼、煅烧、淬炼等工序上。

“打把镰刀首先要把铁割成刀坯,之后把刀坯夹拢,夹拢之后把钢卡在刀坯中间,然后通过这个炉子把它烧得快融化的时候,就通过锻打将铁和钢融为一体,之后就把它开板、打磨,最后淬火。”何师傅介绍道。

何哲军一直坚持用最好的铁和钢来制造铁具。他打制的锄头、刀具,不仅美观,而且经久耐用,有口皆碑。何师傅的铁匠铺内,每天都有不少的顾客来找他定制农具、修补农具,太平镇龙潭村来的农户向平华就是他店里的常客。

“我今天是到何师傅这里买两把漆刀,之前买的锄头质量确实很好,一把要用很多年。”鹤峰县太平镇龙潭村村民向平华说道。

铁器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曾经铁匠也是农村人离不开的职业。何哲军打的铁具虽然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像很多传统手艺一样,打铁的生意越来越清淡,很多铁匠都转了行,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何哲军将用煤烧铁换成了用电,不仅环保而且更加地省时。

“用电的好处,第一是环保,对个人的身体健康等多方面都有好处。再就是省时,虽然电费综合来说比烧煤要贵,但是通过实践之后,我一天可以多做很多事。”何师傅说道。

有了更加方便省时的方法之后,何哲军最希望的还是有人能够来做他的接班人,继承打铁这一传统技艺。

“现在学我们这个手艺的人少,学这个毕竟还是要能吃苦,年轻人都不爱学这门手艺。但是还是希望以后有年轻人继承我们这个手艺,因为我们这个行业主要还是为‘三农’服务,以后还是要继续将这一手艺发扬光大。”何师傅充满期待地说道。

0 阅读:8

周新聊情

简介:高级心理咨询师,媒体人,你的情感烦恼,我帮你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