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6年的一个午后,聂荣臻在第五研究院的会议室门口亲自送别了钱学森,目送着蓝色的专车渐行渐远。然而这辆车的颜色却意外引发了一场小风波。聂荣臻转而问秘书:“这就是我让你选的配车?”当得到秘书肯定的回答后,他立刻下令:“赶快换成黑色!”为什么聂荣臻对一辆车的颜色会有如此大的反应?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钱学森
钱学森在学术上始终表现出色,常常向遇到学习难题的同学伸出援手,由于他的热心和智慧,赢得了师生们广泛的喜爱和尊重。这种人格魅力,加上他在数学和物理学上的非凡才能,使他在国内受到赞誉,还为他赢得了前往国外深造的宝贵机会。
钱学森后来考入了清华大学,这是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殿堂。在这里他不但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基础,还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创新,在学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这些成就为他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铺平了道路。
在美国的留学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在麻省理工学院,他面临了来自其他国家学生的排斥和嘲笑。这些经历虽然让他感到孤立无援,却也锻炼了他的意志,加深了他报效祖国的决心。

合照
在美国期间,钱学森要应对学术上的挑战,还必须面对政治上的困境。由于历史的特殊时期,他被迫长时间滞留在美国,失去了自由。在这段漫长而艰难的岁月中,他坚持自我学习和科研,同时钱学森也曾多次尝试寻找机会返回祖国。
在绝望之际,钱学森决定向中国政府求助,他写信给了周恩来总理,详细叙述了自己在美国的困境和对祖国的无限眷恋。这封信最终激起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应,周总理派遣了王炳南大使前往美国,开启了一系列复杂而艰苦的谈判。
王炳南的谈判充满了外交智慧和坚持,经过数月的努力,在国际政治的复杂背景下,终于促成了钱学森的释放。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程,回到了他一直挂念的祖国怀抱。

钱学森
抵达后他很快被委任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以及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全身心投入到国家的国防科技事业中,尤其是在“两弹一星”项目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钱学森的安全成为了国家层面极其关注的事项,聂荣臻元帅,当时负责监管新中国国防科技的重要领导,对此格外重视。聂元帅经常提到:“钱学森是国家的重宝。”在他的指示下,多项特别措施被实施以确保钱学森的安全。
聂荣臻特别指派了开国中将蔡顺利,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部长,负责钱学森的个人安全。蔡顺利得到的命令是:确保全天候无间断的保护,即使是在节假日,专职保卫人员也必须坚守岗位,确保钱学森的安全。

合照
在出行安全方面,聂元帅亦有严格要求,尤其是钱学森的空中出行。这虽然限制了钱学森的出行自由,却是考虑到当时飞机安全性不高的实际情况,确保其安全。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无的放矢,郭永怀等国内科学家便是因为飞机事故而遇难。
当国防部五院刚刚成立时,车辆紧缺到连钱学森的日常通勤都难以保障。得知这一情况后,聂荣臻立即指派秘书范济生去解决这一问题。范济生效率极高,很快就从总后勤部获得了一辆美观的天蓝色美国进口轿车供钱学森使用,这款车在北京仅有两辆,非常引人注目。
聂荣臻凭借其丰富的情报工作经验,立即指出这样显眼的车辆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他严肃地向范济生说明了问题,指示立即更换为更为低调的黑色吉姆轿车,以避免不必要的注意。

钱学森
1960年刘有光少将表达了一项新的任务:刁九勃将被调至钱学森身边担任保卫工作。那时钱学森正处于事业的高峰期,深感压力巨大。尤其是中苏关系紧张,苏联专家撤离后,导弹项目“1059”的全部重担落在了钱学森一人肩上。
为了确保安全,刁九勃甚至搬进了钱学森的住宅,钱学森的每一次出行都伴随着严密的安保措施。警卫员刁九勃是他的常驻护卫,无论是乘坐火车还是飞机前往酒泉基地,刁九勃总是陪伴在侧。钱学森在日常使用黑色吉姆轿车时,刁九勃也总是坐在车上,确保一切安全。
在人民大会堂的会议期间,刁九勃负责把钱学森安全送达,并在车内待命。会议结束后,他迅速在大门口迎接,确保钱学森顺利回到车中。刁九勃透露,钱学森的工作和生活十分有序:每天早上九点开始工作,下午三点继续工作,晚上八点参加会议。

周总理和钱学森握手
他通常在早上6:30起床,7:20用完早餐。晚餐后,钱学森会与妻子蒋英在住处附近散步,刁九勃初期还会跟随保护,但后来因考虑到便利和安全已由哨兵负责,他就不再紧跟其后。等到钱学森散步归来,他们一同前往第五研究所参加晚间会议。
这样周到的保护安排保障了钱学森及其家人的安全,也为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能全心投入到国家重要的科研项目中。钱学森虽然享有中央提供的特殊待遇,但他生活中却极为朴素。
他从不利用公家资源解决私人问题。即便是家人的出行或医疗需求,他都坚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费,彰显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公私分明的原则。刁九勃在工作上极为细致。他上任后立即对钱学森的工作环境和居住地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

钱学森和聂荣臻等人
虽然工作场所的安全措施做得很到位,但他发现钱学森居住的中关村科学院宿舍安全存在漏洞。考虑到宿舍区人员复杂,保卫难度大,刁九勃建议钱学森应迁出。在聂荣臻的安排下,钱学森随后搬入了之前由苏联专家居住的住所。这一地点位于国防部五院管辖的军区内,安保措施格外严密。新住所是一个三层的单元楼,共有六套房间,这样的配置使得安全管理更为方便。
钱学森的新住所宽敞舒适,他便邀请了自己的父亲、蒋英的母亲和奶妈共同居住。楼下第一套房间安排给了工作人员,比如刁九勃等;第二套房则由钱学森的父亲和蒋英的母亲居住。楼上则分别由钱学森的儿子女儿以及钱学森与蒋英居住。
此外整个小区由一个专门的警卫连全天候守护,夜间还有巡逻兵力加强看守。刁九勃规定,任何外来者想要拜访钱学森,必须先在门卫处登记并交验身份证件,只有经过居民同意才能进入。这样的安排确实将钱学森的安全层层把关,确保这位国家重要科学家的安全得到了最高级别的保障。

钱学森
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导弹搭载的“P-2”火箭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航天技术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钱学森作为项目的关键科学家,对这一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和满足。
仅仅两年后的1962年3月2日,中国科学家再次取得重大成就,成功研发了全国自主设计的中程导弹,这种导弹被称为“争气弹”。这是技术的突破,如同刻在导弹上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八字所传递的强烈信念。
1964年的一个夜晚,随着一天的研究工作终于落幕,钱学森整理好自己的文件,带着一天的疲惫步入家门,准备和家人共享晚餐。家中的厨房里,厨师正忙碌地准备着一桌丰盛的晚餐,蒋英和钱永刚已经在餐桌边等候多时。

聂荣臻
钱学森迅速放下手中的公文包,洗手后即刻加入餐桌,蒋英见他归来,立即起身为他夹取最喜爱的红烧肉。就在这香气四溢的美食即将送入口中时,一种异样的气味突然弥漫开来。钱学森敏锐地察觉到不对劲,立刻高声制止:“停下!这道菜可能被下毒了!”
家中一片紧张,蒋英急忙将即将入口的筷子拿开,紧紧护住儿子。刁九勃闻讯立即冲入餐厅,指示将所有食物封存,并迅速向聂荣臻汇报此事。食物被送往实验室紧急检测,结果验证了钱学森的怀疑:食物中确实含有致命毒素。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一切竟是家中厨师所为。
厨师在接受审讯时坦白,他曾在休假回家的路上被两名不明身份的人绑架,并在极大的压力和利诱下屈服。考虑到家人的安全,他无奈地接受了一笔巨款,并执行了这一暗杀行动。

钱学森
此事件暴露了钱学森家庭安全的漏洞,聂荣臻元帅对此极为重视,立即加强了钱学森的安全措施,特别是食品安全方面。聂荣臻命令增派了资深军医段恩润作为钱学森家中的常驻化验员,负责所有食材从采购到烹饪的安全检验。
段恩润是在化验领域经验丰富、作风严谨的老军医,从1964年起便在钱家服务,确保每一餐的安全无虞。为了支持他的工作,聂荣臻特意配备了先进的蔡司光学显微镜,用于食品微观分析,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这样的安保措施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充分显示了钱学森在国家项目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聂荣臻对他安全的极高重视。通过这次事件,钱学森对聂荣臻的深情厚谊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有了更深的体会,他常在后来的日子里感慨地回忆这段经历,对聂荣臻充满敬意和感激:“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聂帅的坚定支持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钱学森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科技界迎来了另一个里程碑事件——国产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成功爆炸。这一事件让全世界为之震惊。为达到这一成就,钱学森与无数科技人员经历了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和无数次的技术挑战。
在原子弹试验前的各种准备中,安全和保密工作至关重要。面对国内外的种种威胁和间谍活动,特别是来自国民党的间谍企图,保护钱学森和整个项目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周总理在这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在关键会议中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并严格要求所有参与者遵守。
在1964年9月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指示必须严格执行保密措施,防止任何试验细节外泄。在该会议结束时,他亲自检查了即将参加外交活动的张爱萍的个人物品,确保没有任何试验相关的信息被带出。最终在10月16日那天,一切准备就绪后,随着一声巨响,西部空旷地带上空出现了壮观的蘑菇云。

原子弹爆炸成功
1999年,为表彰钱学森在中国国防科技发展中的杰出贡献,他荣获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是对他毕生贡献的最高认可。钱学森的故事和成就不仅被同行深深记住,更成为激励后来人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