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血肌酐升高怎么办?

奥中英 2024-03-27 02:34:22

血肌酐是评估、监测、判断人体肾脏功能状态的常用指标。一旦血肌酐升高,不少体检者都很恐慌,担心是不是患上了肾功能不全,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肾功能检验报告图-

►►►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

本期提要

❖血肌酐升高的原理是什么?

❖血肌酐升高常见于哪些情况?

❖发现血肌酐升高,下一步要做什么?

血肌酐升高的原理是什么?

血肌酐升高,是指血液中的肌酐超出了正常参考范围,代表肌酐在人体内的产生量超过了它的排出量。血肌酐的产生包含体内来源(约占80%,人体自身肌肉代谢生成,每20g肌肉组织可产生1mg肌酐)、体外来源(约占20%,肉类食物摄入后转化生成)两种方式,而血肌酐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过滤产生尿液的方式。

当肌酐排出减少,即肾脏功能损伤时,血肌酐会升高;或是肌酐来源相对增多时,即使肾功能正常,血肌酐也会升高。

所以,单纯以升高的血肌酐数值,特别是轻度升高时,不能直接断定是因为肾脏出现了问题。

-血肌酐的主要来源-

血肌酐升高常见于哪些情况?

血肌酐的升高可能由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引起。

1、生理性升高

一般见于肌酐体内或体外来源相对增多时,如强壮结实(肌肉量多),进食肉类较多者,劳累、剧烈运动后自身肌肉分解或损伤,血肌酐也会有一过性升高。此外,男性的血肌酐相对偏高于女性(一般男性肌肉含量相对较高);随年龄增长,肾功能会出现生理性地减退,因此老年人的血肌酐相对偏高于年轻人。

-卫生行业标准WS/T 404.5-2015号(成人)-

2、病理性升高

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病、肾结石梗阻等各种肾病,也可见于感染、出血等疾病。若长期不规范使用某些药物如部分消炎止痛药、抗生素、中药等,也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造成血肌酐升高。

发现血肌酐升高,下一步要做什么?

从血肌酐的升高(现象)来推断、鉴别肾功能到底有无损伤(背后原因)的过程会有些复杂。

因为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在血肌酐数值上无截然的分界线,而且肾脏功能开始出现损伤时,血肌酐也不能随之敏锐地升高。

1.若为临界或轻度升高,且明确合并有生理性因素者,建议复查监测,可完善肾功能其他相关指标协助鉴别。

如年轻男性,平常锻炼多,或体检前明确有剧烈运动、健身、进食肉类较多的情况,建议休息、调整饮食后(避免大量摄入肉类食物)复查,血肌酐常会波动在稳定范围或回归正常。

同时,生理性因素引起的血肌酐升高,肾功能其他相关指标(如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尿蛋白/肌酐、胱抑素C、尿素氮、肾脏超声等)多无异常。

-20岁小伙调整饮食后复查的血肌酐恢复正常-

2.若血肌酐升高,合并病理性因素、相关症状或相关指标异常者,建议肾脏专科就诊。

血清肌酐的浓度变化主要由肾小球的滤过能力(肾小球滤过率)来决定。滤过能力下降,则肌酐浓度升高。尽管血肌酐是反映肾实质是否受损的主要参考,但其并非敏感指标。在一些病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比例超过50%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因此要判断有无早期肾损伤,需要结合肾功能其他相关指标。

如体检者血肌酐升高,同时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或者长期用药史,近期出现肾脏病相关症状如水肿、泡沫尿、尿量减少等,建议及时到肾脏专科就诊、评估,尽早明确诊断,规范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肾脏功能。

总结:

血肌酐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肌肉量及营养状态。血肌酐升高并不完全等同于肾功能不全,常需要结合年龄、性别、体质状态、病史、用药史、其他肾功能相关指标等综合判定。发现血肌酐升高后,不要过分担心,也不要大意忽视,重要的是寻找引起血肌酐升高背后的原因。

— END —

1 阅读:442

奥中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