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风云——高欢另立新帝,东魏走上历史舞台

阿皮说史 2024-02-02 10:12:33

永熙三年(南梁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七月,北魏皇帝元修与高欢决裂后西迁投奔长安的宇文泰。

虽然高欢看元修不爽,但毕竟是自己所立的合法皇帝,这个政治筹码太重要了,如今落在宇文泰手中是高欢万万不愿见到的。八月辛酉日(十一日),无计可施的高欢只得亲自率军西行,准备亲自迎接元修回来,七天后高欢所部就抵达了弘农,并在此停留。九月癸已日(十三日),高欢派了行台仆射元子思带领侍官迎接孝武帝,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为了逼宇文泰交出元修,高欢又在己酉日(二十九日),下令拿下了潼关,并捉住了守将毛鸿宾,随后部队进驻在华阴长城,龙门都督薛崇礼率领全城军民投降了高欢。可即便如此,宇文泰还是没有要交出元修的意思。

由于此时后方没有皇帝,把元修逼太紧了也不好,高欢只得退到河东地区驻扎下来。之后高欢开始部署,他命令行台长史薛瑜镇守潼关,大都督库狄温镇守封陵,又在蒲津的西岸建筑一座新城,让薛绍宗出任华州刺史并守卫新城,又叫高敖曹兼管豫州的事务。一切部署妥当后高欢率军回到了洛阳,此时高欢还在试图劝回元修,他派遣僧人道荣将一份奏折交给元修,虽然言辞恳切,但元修早已不吃高欢那一套,对此也不作答复。

眼见元修回来的可能彻底破灭,高欢只得召集文武百官和宗室元老,商议立谁做新皇帝合适。其实在元修出走,高欢再度杀入洛阳城中后,他曾有意元宏的孙子,清河王元亶。在高欢的举荐下元亶出任大司马,承接旨意,决断事务,主持尚书省政务,结果这让元亶迅速膨胀,以为高欢会立他为帝,于是自己出入排场都按照皇帝标准来操作。高欢对此很是厌恶,加之元亶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态度让高欢担忧立他为帝会成为元修第二不好掌控,于是找了个借口把元亶赶了下来。更让元亶受不了的是,高欢竟然立了他十一岁的儿子元善见为帝,并改年号天平,东魏就此成立。

好不容易确立了新皇帝,高欢还没来得及舒口气时,前线传来了各种不好的消息。宇文泰进军攻破潼关并斩杀了薛瑜。行台薛义等人虽然渡过黄河一度占领了杨氏壁,但却被薛端纠集了一帮村民击退。这让本就对洛阳做首都不满的高欢下定决心迁都,以此达到更好操控皇帝的目的。于是高欢以洛阳的西面接近宇文泰、南面接近梁朝为由,提议将国都迁往邺城,群臣自然不敢反对,于是在高欢迁都文书颁下刚刚三天,迁都事宜就正式开始。

十月丙子日(二十七日),元善见从洛阳出发,四十万户人家狼狈地踏上了路途。与此同时高欢又下令征收了文武百官的马匹,只要不是陪同元善见的官员都被命令骑驴。至于高欢则是留在后面布置安排,等到事情结束以后,回到了晋阳。随后东魏朝廷将司州改名为洛州,任命尚书令元弼为洛州刺史,镇守洛阳。又任命行台尚书司马子如为尚书左仆射,与右仆射高隆之、侍中高岳、孙腾一道留在邺城,共同主持朝中的政务。洛阳也正式结束了作为北魏首都的时代。

0 阅读:72

阿皮说史

简介:一个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