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一个承载着商汤文化、被誉为“华夏第一都”的古城,近年来因汉服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备受关注。
近日,2025世界牡丹大会·汉服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及“第三届曹县汉服文化节2025春夏款新品发布会”盛大闭幕,活动现场,160家汉服企业携320个品牌、600余款新品璀璨亮相,菏泽市大学生汉服志愿者联盟正式揭牌成立,海外推广大使庄重授牌,这宣告着曹县汉服产业如今已华丽转身,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拓展产业版图,迈向国际舞台。
曹县汉服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该县大集镇孙庄村的服装产业主要生产影楼服装与舞蹈服,2009年,电商兴起,大集镇丁楼村的任庆生和周爱华夫妇敏锐捕捉商机,迅速转型做演出服生产,曹县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模式,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演出服生产基地,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然而在2020年,演出活动锐减,曹县演出服产业遭遇寒冬。危机之下,曹县服装企业将目光投向正从小众走向大众的汉服领域,凭借多年积累的服装生产经验和成熟电商渠道,迅速切入汉服赛道。随着古装影视剧和短视频对汉服文化的传播,曹县汉服产业逐步扩大规模。2020年,受疫情影响,演出服市场遇冷,大量企业迅速转型,转向汉服生产,为产业注入新活力。2023年,曹县汉服产业迎来“井喷式”发展,全年销售额达到72.15亿元;2024年,销售额进一步增长至87.5亿元,同比增长21.28%。截至目前,曹县已有汉服企业2753家,网店15405个,从业者近10万人,汉服线下体验店224家。
为推动汉服产业做大做强,曹县政府打造e裳小镇·数字经济产业园、有爱共创直播基地、安蔡楼镇霍庄原创汉服产业园等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形成“1+6”特色服饰产业区块,即以大集镇为核心,辐射原创汉服网销区、民族服饰区、祭祀服饰区等6个特色示范区,将汉服从设计到销售的周期缩短至7天。
曹县构建了“县级分拨中心、镇街物流配送站、农村服务站”三级物流体系,建成物流智能分拣中心,实现“储存立体化、装卸机械化、分拣电子化”,快递物流价格与济南、郑州等省会城市持平。此外,曹县还创新“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推出“电商贷”“协会贷”等金融产品,形成“三分钟申请、一秒钟到账、零人工干预”的“曹县310”模式,为汉服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曹县与知名高校、行业协会合作,引入设计大师和工美大师,年均提供原创设计文稿9800件以上。同时,还与京东、携程、希音等平台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汉服产业数字化转型。2025年,与浙江理工大学共同开发汉服APP,打造集原创设计、知识产权交易、产业链数据共享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入驻1100余家汉服上下游企业。
曹县汉服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创业就业机会,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2025年3月,曹县汉服行业入选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专项试点,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国汉服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此外,曹县还通过举办汉服嘉年华、汉服进景区等活动,提升汉服品牌影响力,推动汉服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未来,曹县汉服产业将朝着品牌化、国际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借助高校专家、汉服设计大师、古装剧情场景等六大资源体系,打造联席大师工作室、联名款高端品牌、剧情网红打卡点等功能板块;建设“一院一馆三中心”,即汉服设计研究院、汉服博物馆、中国古装影视剧情景体验中心等,进一步提升汉服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王亮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