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哭诉者众,若包公像被移走为真:疼在法治脸上,伤在百姓心里

瑜说还休 2024-03-17 07:29:50

近日,因一女子在开封府包公祠的包拯像前痛声哭诉、长跪不起,此后引发“跟风者”众,接连出现民众跪此哭诉喊冤的场景,并经由互联网的传播与发酵,引发了广泛关注,于是就有人预言:如此下去,这是逼包公祠关门的节奏啊!

果然不出所料,很快,就有人在网上发出“有图有视频”的“真相”:此间的包公像,已被移走!

更令人惊诧的是,还有网友贴出一张图,称“包公园景区在2014年3月16日贴出通知称:‘景区内部因施工维修,暂停开放,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谢谢!’”——需要说明的是,“包公园景区”,与开封府的包公祠,并非同一个地方,它是包大人长眠故乡合肥的包公园景区。

不过,这两则传言的消息,目前都未得到官方证实,希望这两家景区出来说明真假,免得以讹传讹,造成不良影响。

但是,如果这两则消息为真的话,可以说,这就像一记响亮的巴掌,抽疼了当代“法治文明”的脸——但真正深受其伤的,其实还是那些怀有冤屈、渴望公平公正的百姓之心!

如果从此包公像都没法在开封府待下去了,那么,像“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这样的戏词,以后还怎样在戏曲里出现呢?估计,饰演黑脸包公的演员,在唱到这句唱词时,脸上也会黑里透红、羞愧难当了吧?

当然,如果包公地下有知,也会感觉自己才最冤枉:怎么还有“喊冤”的哭诉,滴穿这千年时空,要找一点儿都不懂现、当代复杂法律与规则的老包我啊?

逝者不能长已矣,谁之痛?谁之悲?——当然不可能是包公,而只能是当下的我们!

不过,作为一家景区的“开封府包公祠”,其实这样做,也更多是出于无奈与自保!——人家并非当年的开封府衙,喊冤不去“衙门”,却来景区,而人家只是一个事业单位,如果包公祠从此成了“哭墙”,人家景区承受的压力就太大了。

而合肥包公园如果真如传言中所说,碰巧于此时“闭园维修”,也同样应予以理解:那儿是包公真正长眠的地方,还是不要让眼泪再次将其惊醒了——即使包公转世,你以为,他就能解决当世的法治问题?就能用当年“人治”时代中,通过一个青天老爷,撑起一片法治的晴空吗?

包公,只是千百年来封建皇朝统治下,面对“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无奈时,老百姓渴望公平公正的一种精神寄托罢了!

在封建王朝时代,虽说也有各种各样的法规,但那是皇帝的法、统治者的法!——皇帝可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史上多少清官良臣,同样会死于皇帝的御赐?这,才是“人治”时代最大的讽刺!

别说封建王朝了,现、当代社会中,只要是“人治”的地方,即使会有个别所谓“清官”之榜样的存在,但又真的能解决更为普遍性的法治公平公正吗?

可以说,那也仍是一种“蚍蜉撼大树”的存在。在一个离我们并不太远的时代,有人讲几句抱怨的话,就能不经任何法律审判程序,便可以进去踩数年的缝纫机,甚至因此丢掉了卿卿小命。

更具讽刺意味的一个典型事例,就是同为古代一大清官的海瑞,其遭罢官事件,被身居高位的吴晗写成了《海瑞罢官》,却被一夜之间打成大毒草,吴晗也因此含冤而死。

所以,虽然包公永远都是百姓渴望和追求法治公平公正的化身、象征与精神寄托,但身处“人治”时代的个体化“青天大人”,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代社会的法治问题!

包公,只不过是老百姓心有委屈时的一个情绪出口,和一种渴望法治文明到来的精神寄托而已!

但是,包公虽不可能包揽现、当代法治问题的解决,却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无视公众通过“包公像前哭诉”的方式,所隐含着的本质问题——人们希望解决法治公平公正的社会性问题之诉求的正当性!

首先,应该说,我们的法治文明建设,一直在进步的路上!这一点,仍然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法规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法治体系的正在树立,对法治文明的更深入理解与信仰加强,也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共同追求,如果情绪化地看不到这一点,也决非实事求是的态度!

可以说,无论法治文明的落实还有很多很大的问题,但相对于“人治时代”的法治落后,如今的“法治中国”之进步,仍是肉眼可见地呈现在人民的面前,也是公平公正社会建立的希望所在!

但是,其中的一些问题显然存在——比如,打官司难的问题;正义不彰的问题;特别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经济纠纷”案件,虽胜了官司,却得不到正义的结果:“执行难”的问题,可以说构成了百姓喊冤的最主要部分。

当然,还有一些人为的执法、司法不公问题,也是人们最为痛恨之处,更是公众借助“包公像前哭诉”而发泄情绪的主因。

所以,从百姓“在包公像前哭诉喊冤”,到可能出现的“景区移走包公像”,甚或是“包公园关门维修”,真正需要反思和被责怪的,并不是景区——他们不过是“稳定高于一切”的自觉行动者而已,而真正对此现象应予以重视、反思和改进者,当然应该是我们的法治本身!

正视百姓的声音,解决人民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产生问题的“外物与表象”,才是法治文明不断进步的正途!

比如,如何解决百姓关心的“冤假错案”问题,一是提升执法、司法与检察、监察队伍的法律水平、执法能力与廉洁程度,显然一直是一大课题;同时,如何让执法、司法与监察、检察真正形成相对独立、制衡与相互监督的法治体系,才是更为关键的治本之道!

知名学者于建嵘对此事评论道:“跪包公,那是相信公正的在天之灵尚存;跪贪官,那是对公平不再存在的无奈;呼吁什么都不跪的朋友,那是对走投无路的处境没有感同身受”——此言确实道出了“百姓在包公像前哭诉”隐含的问题与实质!

有才的网友还为此配诗曰:“双膝跪地手扶栏,嚎啕大哭为哪般?倘若没遇不平事,谁会长啼在庙前,身在堂前心有冤,魑魅魍魉藏人间,三口铡刀今犹在,不见当年包青天”。

包公这位“青天大老爷”的“正义法官”形象,既使能流芳千古,但他也仍是“人治社会“的一个瞬间缩影——且请问:包公在他那个时代,能解决多少人、多少个问题呢?如果没有现当代法治社会的建立,没有对权力有效监督的体系、机制与制度的综合树立,则仍然会出现“人人都可以作恶,人人皆可能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严重问题!

培养出“当代包公”之类的法治典范,当然很好,也很重要,寄希望于这样的个体之清明公正者出现,虽是百姓的渴望与心声,但显然,它永远不可能解决普遍性、根本性的社会公正公平问题——只有当法治制度、法治体系与法治机制的有机统一建立起来,才能最终解决“好的制度与机制,能让坏人变好,而相反则会让好人也能变坏”的本质问题!【原创评论:瑜说还休】

79 阅读:15369
评论列表
  • 2024-03-17 10:05

    一辈子不和医院来往,一辈子不和法院来往是最大的幸福。人生两大麻烦,---家里有病人城里有官司。打一次官司你就知道了。

    那就这样吧 回复:
    穷人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
  • 2024-03-17 11:17

    法治建设任重而道远…

  • 2024-03-17 11:27

    包青天是正义的化身,不知道为何要移走他

  • 微尘 68
    2024-03-17 12:15

    元芳,你怎么看!

  • 2024-03-17 09:32

    哭诉包公只需要表演,法院打官司却需要证据。

    用户85xxx35 回复:
    证据需要法官采纳
  • 2024-03-17 19:11

    有人哭诉就移走泥胎(包公像)真他么可笑,哭诉是表象,深层次社会治理才是根本……

  • 2024-03-17 09:59

    特别提醒,事实上,哗众取宠为博取同情和流量基本不会将受到法律严惩。

  • 浮云 22
    2024-03-17 11:26

    还有海瑞祠呢[大666][大666][大666]

  • 2024-03-17 08:53

    一句话: 假如当事者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为博取同情与流量(特别提醒: 若如此则必将受到法律严惩),相信各级公检法司不会无动于衷。

    用户17xxx27 回复:
    那个女的已经找到了,是一个被冤枉坐了十几年牢的人,人生有几个十几年?,所以才为自己而哭
    华夏卫士 回复: 用户17xxx27
    果真如此的话,坚决支持为其声张正义,坚定支持严惩为非作歹之徒!
  • 2024-03-17 10:19

    法院的判决不可能让每个人满意的,败诉方经常有想不通的

瑜说还休

简介: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