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用海归派

许攸阅览生活 2025-04-26 15:56:17

最近某女企业家说出了一句话: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有间谍。其实这句话能得到很多人共鸣,虽然共鸣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

其一,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有一股崇洋媚外的思想存在。包括一些极端的想法和没有理性的做法。比如,只要是外国的都是好的,都要比自己国内的东西好。“洋货”“洋钉”等观念嵌入了内心深处而不可自拔。凡是外国的都是好的,凡是本国的都是不行的。所谓“奢侈品”甚嚣尘上就是这个道理,孰不知所谓的那些“高档货”就是在国内生产出来,然后到国外转一圈又回到国内展台上的东西。你说这些崇洋媚外不是蠢就是傻,享受了国内发展的红利,身上的钱烧的慌。

其二,量身打造的部分政策为海归派提供了优越空间。近些年,社会上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只要在国外读书的,都是了不起的,回国后有些单位招聘条件就明确一条:国外大学经历的优先录取。哪里管是不是野鸡大学,哪里管这个学上的就是家长的钱堆起来的,哪里管这个大学就是第三方服务机构赚钱的工具,哪里管这些大学是真的存在还是只有一个名字的空壳子。悲哀至极,但是我们政策的制定者往往和这个有着明显的千丝万缕关系,设置“萝卜岗”“定向生”等等,量身打造,烟草公司的非要招一个体育专业的,文员岗位的非要招一个外国毕业的。这样做不仅造成了真才实学的人才流失,对单位发展不仅造成短期伤害更是长期伤害,而固有的阶层也在这样的环境里慢慢形成。对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公开造成了负面影响,为制造社会矛盾开了坏头,为民间情绪积累了坏的方面。

再次,事实告诉我们,海归派当中存在间谍的几率相对其它人群要高的多。安全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我们一直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己要决定自己的命运,包括粮食安全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些海归派在国外上学期间,被国外情报机构或者有心人盯上,逐步发展,最后成为傀儡,或者通过他要挟在国内的家长等,我们前一段时间涉及泄密的案例就是这个情形。试问,如果他们在国内上学会碰上这些人吗?即使能碰到这类人,但概率要小多了吧。再说,为什么去国外?那么多没有多少钱的家庭,孩子只有选择在国内上学,千军万马争着有学上,争着上岸,不也挺好的吗!去了国外就高人一等?说几句洋文就上天了?国外留一个人,家里在国内赚的钱就可以转到国外变安全了?

非常支持女企业家的说法,最大可能减少间谍的可能,保护民族产业。我既然没有太多的鉴别措施和很高的鉴别能力,我宁愿不用,只要对得起我的企业,对得起民族产业,为了更好的发展选择这样的思想是绝对正确的!

0 阅读:0

许攸阅览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