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皇太极关键性的围点打援

怀霖济物 2022-12-01 15:26:37

1640年,皇太极认为各方面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再攻取锦州。明清两国展开了一场关键的松锦之战,皇太极在松锦之战中所用的战略是围点打援,结果又是满清大胜,明朝惨败,这场战役,进行了约有两年之久,基本上完全扫除了明朝与满清的对抗力量。

什么是围点打援?首先是皇太极命令几个亲王贝勒带兵围攻锦州,当时的锦州守将祖大寿向崇祯求援,崇祯紧急调派名将洪承畴,率步骑十三万驰援,洪承畴在当时追剿李自成的战争中,是军功最为卓著的明朝将领,皇太极知道消息,抱病呕血、昼夜兼行,集中所有兵力来打击洪承畴的援军,皇太极在四天之内,从沈阳赶到锦州,并且在松山、杏山之间,做好了军事布局,皇太极首先切断了洪承畴的粮道,又击败在塔山护粮的明朝军队,抢夺了明军的粮草。

明军失了粮草,军心开始动摇,为了因应粮草困乏的问题,洪承畴企图把他的两路兵力合而为一,在明军部队移防的半路上,遭受到了清军的伏击,洪承畴兵败被迫退居松山城,结果被清军团团围住,洪承畴曾经先后做了五次突围,都不成功,清军围松山城围了半年,城内粮尽援绝、难以支撑,最后,洪承畴的副将夏承德投降满清,做了清军的内应、引清兵入城,洪承畴成了俘虏,锦州的祖大寿,知道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感觉大势已去,只好举城投降了,没有多久,洪承畴就投降了满清,为满清打下中国的江山,尽心尽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明朝与满清的对抗力量,至此已经全部瓦解。

简单来说,皇太极的围点打援,就是先围住锦州这个点,等着锦州的守将向明朝皇帝求援,然后皇太极再在松山布局,利用地形地利,消灭来援的明朝军队,一旦援军被歼灭,原来被包围的锦州部队,在无路可走之下,也就只有投降一途了。

有趣的是,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战争时期,共产党也很惯用围点打援的战争策略,也很有成效,譬如在平津战役中,共军就是对张家口围而不攻,诱使国民党的机动部队第35军驰援,结果驰援而来的35军,与被围在张家口的部队,都被共产党分割歼灭了。

在松锦之战后,皇太极说:取燕京如伐大树,需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仆… 今明国精兵已尽,我兵四围纵略。彼国势日衰,我兵力日强。从此燕京可得矣。

松锦之战是在1642年四月底结束,1643年九月,皇太极因为脑中风突然病逝,他的年方六岁的儿子爱新觉罗.福临继位,是为顺治皇帝,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多尔衮实际掌权。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