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三年,家长成了手工达人,可我想说:作品还是得孩子自己来

如波谈育儿 2024-03-03 21:46:33

文/兰妈谈育儿

我们都希望把最好的一切都留给孩子,自然也希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一切

可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拥有再多不及自我创新,从小在创新中成长的孩子脑袋也会越用越灵活

说一件好笑的事情,上周四下午,幼儿园群内临时发了一条通知:

@所有人

各位大朋友们:

下午好,今年我们在植物角新增了水培蔬菜区,请大家按学号收集蔬菜并用玻璃器皿(醪糟瓶)不用装水,明早带来

为了家长们更好理解,也避免带错了水培器皿,老师还专门发了一张超市里卖的水果罐头玻璃瓶,也就是通知里说的玻璃器皿(醪糟瓶)

当时看到这条消息,总觉得蔬菜、和玻璃器皿(醪糟瓶)这两项都太简单了,超市里什么时候去都能看得到

结果呢,正是我的疏忽大意,等到晚上去超市买所谓的“水果罐头”时,货架上竟然空空如也

看着平时无人问津的角落,突然变得热门抢手了,旁边的售货员大姐还乐呵地告诉我:

“刚才好几个家长来问,也是卖断货了,现在的幼儿园可真是要求多,我孙女上幼儿园让做的那些手工,反正我是不会,孩子更别提了,每次都是她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熬夜给孩子做,那手工哪里是给小孩子安排的作业,纯属给家长安排的任务”

听完大姐的一番抱怨,我感同身受地总结了一句话:“是呀,三年幼儿园下来,家长们都成了手工达人”

与此同时,看着即将幼儿园毕业的小女儿,我也不断问她:“三年了,如果妈妈成了手工达人,那你学到了什么呢”

小女儿害羞地摇摇头,然后回答说:“不知道”

也就是这件事让我幡然醒悟:“幼儿园的手工作业,不论作品最终好与坏,还是得由孩子自己完成”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01

习惯影响

学校安排作业本身就是孩子的事儿

开学不到半个月,闺蜜就跟我吐槽说:“简直快被孩子气疯了”

原因是,语文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她的女儿都已经背了好几天,还是没有背出来

明明一个小时就能记得住的课文,一会发呆、一会吃零食,一会又跑去玩会玩具,以至于到了检查背诵情况时还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

闺蜜批评她:“这可是老师安排的背诵任务,明天你交不了差自己想办法”

没想到,女孩非但没有意识到问题,还振振有词地反抗说:“怕什么,不是有你在吗”

这句话瞬间让闺蜜血压升高,她不明白地问:“有我在,又有什么用,我又不能替你背课文”

女孩接着说:“就你那着急的样子,还能让我等到第二天才背会呀”

听着闺蜜有模有样地模仿这句话,我突然觉得女孩所言极有道理

学校安排作业本身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儿,这是习惯,也是身为学生的份内责任

如果孩子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学习的过程中就很难持有正确态度

上了小学的大朋友如此,正在读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是一样

还有这样一位手巧的妈妈

每次幼儿园有手工作业了,她都能为自己女儿做出惊艳全班的作品

大家都夸她是才女,每次作品也总能被展示在班级最醒目的位置

可事实却是,孩子能从家里带来精美的作品,在幼儿园却连简单的折纸都不会

这种明显落差,加重了孩子幼小心灵的挫败感不说,每次学校有了新的手工作业,她回到家也第一时间推卸责任说:

“妈妈,老师今天又给你布置了手工作业”

后来,读了小学也是如此,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立马退缩不前

这就是过度依赖父母的不良习惯,小时候一遇到困难就丢给父母,那长大后也是如此

所以,从幼儿园开始,学校安排的手工作业就该让孩子承担起主要责任,哪怕最终的作品难登大雅之堂,也是孩子成长的一种历练

就像孩子每走一步路,从跌跌撞撞的重心不稳、到扎实的稳步向前,他们的眼里就会流露出看得见的喜悦与激动之色

02

学习影响

家长能成为手工达人、孩子也可以

父母的眼里藏着孩子的未来,你的孩子有多大实力,从对孩子的信任程度就能看得出

在幼儿园门口接女儿放学时,曾听到一个小班女生和她妈妈对话

女孩说:“妈妈,老师说让我们回家做折纸动物,我想做个卡纸小鸡”

妈妈听后,调侃一笑:“这怕是老师给家长布置的作业吧,你们哪里会做这东西”

女孩狡辩说:“我会,我都看老师折过了”

妈妈接着说:“那你做吧,我怕你折的东西,明天早上拿到学校会被老师嫌丑给丢了”

妈妈说完这话,我明显看到女孩眼角露出的失落

不知道女孩最后有没有成功设计出喜欢的卡纸小鸡,但父母若是在身边不停打击孩子,那孩子也许就真的做不出了…

5岁女孩乐乐,今年是幼儿园的最后半年了

刚开学的第二天,老师就发通知,让家长和孩子以“科学制作”为主题完成一个小手工

大概是时间比较仓促的原因吧,很多家长都没来得及做出具有新意的作品

到了周五那天,老师也在群里艾特所有家长:

“自制玩教具做的不够理想,缺乏操作性、趣味性、实用性,小朋友们根本玩不起来,大家周末和小朋友们一起完成,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合作,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实用性,做大一点”

妈妈看到这条通知后,当时就不信任地说:“科学类的玩具制作那么难,我们能做好吗”

好在乐乐性格乐观开朗,面对妈妈的沮丧并没有跟着产生畏难心理,而是饶有自信地说:“我不会做,就不能上网搜教程,跟着学吗?之前遇到不会的手工,你不也是上网搜的教程嘛”

不得不说,小家伙的一番话描述得恰到好处,也完美地诠释了孩子参与手工制作的重要性

幼儿园带回来的手工作业,关于孩子自己完成这件事,大部分家长的担心无非是以下几种:

•太复杂,孩子不会

•嫌麻烦,怕孩子做不好

说来惭愧,大女儿当初上幼儿园就喜欢剪剪折折,可我却经常嫌弃她捣乱

因为,思路大开的她,每次做手工经常会把家里好好的衣服、和窗帘都剪得乱七八糟

地上和桌子上废弃的纸屑,也是多的让你怀疑人生

为了图省事,有时候我也会对女儿说:“你别弄了,我帮你做吧”

后来,直到女儿说:“妈妈你把我的作业完成了,我做什么”,直接让我幡然醒悟

后知后觉,我也庆幸女儿本身喜欢做手工,否则我的喧宾夺主,大概率就扼杀了孩子的兴趣

所以,幼儿园的手工作品,就是孩子获得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们也不要嫌弃孩子做不好、不会做

毕竟,家长都能在教学里成为手工达人,那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呢

也只有先给孩子参与、和信任的机会,那孩子才能设计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03

创新影响

父母过度参与会摧毁孩子的内驱力

任何事情,盲目催孩子不一定能达到效果,但鼓励却可以

去朋友家做客时,见证了这样压抑的一幕

她的儿子诺诺,是一名一年级学生,性格也比较活泼好动

尽管读小学已经适应了半个学期,可在写作业方面还是比同龄人慢半拍

你让写作业,人家根本听不见

好不容易催到学习桌前开始写作业了,一道口算题能磨磨叽叽地耗上十几分钟还没写完

用朋友的话来说,他就是“懒”

为了让儿子尽快赶上大部队,她每天就像是个监工一样,孩子前脚刚回家、后脚就盯着他拿出作业

总以为在如此督促下,很快就能养成好习惯

可现实却是你越盯着、孩子越心不在焉,很多时候你明明看着他在写作业,实际却在发呆

你若批评,孩子就会不服气地说:不是写着吗

你再说什么,孩子又会崩溃地回答:你在我旁边盯着,我根本写不出来

生活中,像这样的情节几乎比比皆是

我们总担心孩子做得不够好,希望通过“监督”的方法来让孩子完成得更好,事实上这样的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不信任,过度参与也会摧毁孩子的内驱力

还有一位读大班的女孩,叫媛媛,她是我见过很创新力的一个孩子

每次学校安排手工作品都能设计得很出色,最重要的是大部分都是女孩独自完成的作品

本以为,如此优秀的孩子再加以培养,将来在艺术方面应该会有一番作为

可再次聊起这个女孩时,却得知,媛媛最近正在闹情绪不愿意去幼儿园

了解情况才知道,原来是孩子需要准备的手工品没有完成

本来,在头一天晚上,心灵手巧的她已经快让作品大功告成了,可妈妈却在一旁不停指点

不是说胶水没粘牢固,就是说彩纸颜色没选对

指点完作品,还不留情面地开始打击说:“你这做的是什么呀,怎么好意思拿到学校去”

自尊心强的媛媛呢,当时就被说恼了,气急败坏地把快做好的作品撕烂

于是,没有完整作品的媛媛,就发生了第二天哭闹着不上学的一幕

这就是父母过度参与的后果,打乱了孩子原本该有的节奏,也破坏了自由、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内驱力

而幼儿园带回来的手工作业,本意就是这个道理,宗旨也是增加亲子互动机会、促进亲子关系

如果我们嫌麻烦、不相信孩子有实力,直接上手替孩子完成更精美的作品

那这就不是为了孩子好,而是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权利,也很容易让他们养成懒惰、依赖和止于前进的畏难心理

那么,关于幼儿园手工还是需要孩子自己完成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2 阅读:185
评论列表
  • 2024-03-04 09:19

    这位家长写的很好[点赞]

  • 2024-03-04 11:23

    [得瑟]以为幼儿园就完了?小学才是真正考验家长动手能力的时刻!闺女一年级现在不让留寒假作业,都改叫拓展训练。。。一个假期我做了三份手抄报,两个灯笼,一份番茄酱,两个手工模型!

如波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