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5 日,《新建宜昌至常德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在宜昌市发改委、常德市发改委、松滋市交通运输局网站发布,公示期 10 个工作日。

这份报告的发布,意味着宜常高铁距离正式开工建设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宜常高铁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 “八纵八横” 高速铁路网之一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港澳通道西翼重要的协作通道。
它的建设不仅是铁路网布局的关键一环,更是服务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串联鄂西生态经济圈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项目位于湖北省和湖南省,途经湖北省宜昌长阳县、宜都市、荆州松滋市、湖南省常德澧县、临澧县、鼎城区,止于常德市武陵区,新建线路全长 184.729 公里,为高速铁路,双线,电力牵引,无砟轨道,设计速度目标值为 350km/h。

工程投资估算总额 246.32 亿元,计划 2025 年底开工,总工期 4 年。在线路走向方面,宜常高铁从在建宜涪高铁长阳东站引出,折向东南跨越渔洋河,于宜都市西南设宜都站,出站后跨越呼北高速后折向东南行进,跨越焦柳铁路、国道 G351 后,设松滋西站,出站后跨越新河向南行进,跨越洈水后进入湖南境内;跨越省道 S304,于澧县西侧彭头山镇设澧县西站,出站后跨越澧水、安慈高速后,于临澧县东北设临澧东站,出站后依次跨越省道 S517、道水河后沿国道 G207 东侧继续向南行进,跨越杭瑞高速、石长铁路后,引入常德站。

环评报告还对主要环境问题及结论进行了阐述。本工程建设与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其提出的环评要求相符,符合国家社会发展规划、湖北省与湖南省 “十四五” 综合交通规划,符合沿线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
项目穿越了 2 处生态敏感区、3 处文物保护单位和 1 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均取得了主管部门的同意意见。本工程涉及湖北省和湖南省生态保护红线 5 处 3.882km,大部分以桥梁、隧道形式 “无害化” 穿越。
对声环境保护目标和振动环境保护目标采取了相应的降噪和拆迁等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设具有环境可行性。
从工程内容来看,本工程新建长阳东站至常德站段线路长 184.729km(其中湖北省境内 86.258km、湖南省境内 98.471km),包括桥梁 156 座 118.4km,隧道 17 座 16.444km,路基 49.885km,桥隧占比 73%。控制性工程为澧县澧水特大桥,全长 6926.75m。全线新建车站 4 座,分别为宜都站、松滋站、澧县站、临澧东站。
本工程新建 220kV 牵引变电所 3 座,分别为宜都、澧县、常德北牵引变电所,增容 2 座既有常德、在建长阳东牵引变电所。

宜常高铁的建设将为沿线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它将加强鄂西与湘北地区的联系,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沿线城市将借助高铁的便利,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同时,高铁的建设也将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宜常高铁环评报告的公示,我们期待着这条高铁线路早日建成通车,为中部地区的崛起注入新的动力,为沿线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和生活品质。未来已来,宜常高铁将承载着希望与梦想,驶向繁荣与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