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西15岁“钉子户”,断水断电也不搬,背后隐情感动拆迁队

一木说史 2024-01-25 15:24:50
最小钉子户

当记者走到张晋源家门口时,忍不住四处张望,这里怎么看也不像是能住人的地方啊……

承重墙裂了一大条缝,从墙尾一路裂到墙头,就像一道可怕的闪电一般,里面似乎是用废纸箱堵上的,整个屋子看起来摇摇欲坠。

再三确定后,记者犹豫着敲响了房门。

屋门很快被打开,一个看起来瘦弱,脸色蜡白的男孩,他就是房子的主人——15岁的张晋源。

男孩看起来很腼腆,但很有礼貌的请记者朋友进屋,拿出几个木墩子给他们坐,怕人嫌脏,还贴心的把刚洗净的衣服垫上。

记者环顾了一周,心中的复杂情绪如同潮水翻涌,又有不能平静。

屋里没有任何电器,只有一个暖色灯泡在屋顶忽明忽暗,家里家里只有一张床,床上躺着瘫痪的母亲。

张晋源默不作声,而是动作熟练的给母亲按腿。

记者注意到,床脚霉了一大片,母亲在相对整洁那边睡觉,张晋源的衣物堆放在发霉的位置,证明他平时就睡在这里。

张晋源似乎知道记者想问什么,就主动开口:“房子漏雨,这里早就泡霉了,我妈不能淋雨水,所以平时我就睡这。”

一句话让记者和摄影师,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过了一会儿,一位大姐突然进来,目光警惕地审视着众人,记者连忙起身道明来意,得知他们没有恶意,大姐才长舒了口气。

大姐把记者拉到一边,跟他讲起了张晋源的故事……

被迫成长

张晋源是个可怜的孩子,人世间所有的苦难,他几乎都吃了个遍。

1998年,父母老来得独子,自然是对他千百般宠爱,所以虽然家境不好,但他的童年也算幸福快乐。

张晋源从小就聪明懂事,街坊邻居也都喜欢这个孩子。

一切厄运,都开始于2005年的那个夏天。

当时张晋源刚放学回家,就看到母亲眼歪嘴斜的躺在地上抽搐。

吓得他赶紧去邻居家敲门,在邻居的帮助下,把母亲送到医院,还打电话联系了正在外面干活的父亲。

母亲被查出是中风,并且情况很不好。

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但丝毫不见好转,不久后,母亲彻底瘫痪在床上,不能动弹了。

家里失去一个劳动力不说,还多了个离不开人照顾的“药罐子”,对他们的打击可想而知。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啊!

起初有父亲在,家里紧巴巴也算过得去日子。

可到了2009年时,父亲也晕倒了,父亲的情况比母亲更严重,他是肺癌,晚期。

其实父亲早就感觉到身体不适了,但因为不舍得花钱,就一直忍着,不愿意吃药,更不愿意去看医生,结果硬生生把癌症拖到了晚期。

但凡他能早点查出来,这个病都还有救。

一年后,父亲留下孤儿寡母,撒手人寰。

临走前,父亲老泪纵横,哭着摸张晋源的手:“儿苦啊,我儿苦啊……”

年幼的张晋源跪在床前,哭喊着“爸”,但父亲却再也听不到了。

这一年,张晋源才刚刚11岁。

别人还在受父母呵护的年纪,他已经被迫成长,需要靠自己的肩膀撑起这个破败不堪的家。

久病床前“有”孝子

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11岁的张晋源,却打破了这个“魔咒”。连饭都不会做的张晋源,硬生生照顾了母亲整整四年。

期间母亲看着哇哇大哭,不知所措的儿子,也是难过的泪流满面。

她后来拼命“呜呜哇哇”的说出了几个完整的字,母子连心,张晋源立刻就听懂了。

但他却有些生气,哭着跟母亲吼出来:“不可能,我不可能不管你!我爸没了,您是我唯一的亲人了啊……”

母亲听完,在床上哭的老泪纵横,沾湿了头下的枕巾。

张晋源磕磕绊绊,他还不太会照顾妈妈,但他会学,他去和邻居学做饭,邻居们都心疼这个孩子,教他怎么做,每次还会给他一些吃食,缓解他的压力。

别的孩子回家就是疯玩,张晋源回家却是做饭,照顾母亲。

按摩、翻身、擦身子、喂饭、伺候上厕所……从一开始什么都不会,到后来12岁的张晋源,什么都会了。

没钱请护工,那他就是母亲最好的“小护工”。

家里断了收入来源,父亲走前留下的那一点点积蓄,早就所剩无几了。

好在学校知道他的情况,不仅免除了他的所有学杂费,还特许他每天课间操时间回家照顾母亲。

邻居也很热心,带着孩子找政府,给他家办了个低保户。虽然日子艰难万分,但母子俩也能靠着低保维持生活。

年轻的记者听到这里时,已经有些不忍听下去了,他擦擦眼里的泪,轻轻问张晋源:“这么多年,你觉得苦吗?会埋怨老天不公吗?”

张晋源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你不知道以前我爹妈对我有多好,只要他们在我身边,我就很幸福。”

想了想,他接着说:“每个人都要反哺父母的恩情,我只是比别人早了点而已。”

眼睛里全是坚定和认真。

当记者问及“拆迁”的时候,张晋源的眼神肉眼可见的暗淡了。

他声音有些闷闷的说:“外面都说我是‘钉子户’?我也不想当钉子户,我做梦都希望能住上新房子,让我妈生活环境好一点。”

在记者疑惑地眼光中,张晋源开始讲了另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被“一张纸”困住

时间要追溯到母亲刚生下张晋源不久的时候。

那会儿母亲是一家工厂的正式工人,那会儿正赶上工厂房改,所有工人都可以用非常低的价格,从工厂那买到新房子。

张家母亲自然也想买这个房子。

但那会儿家里本来条件就不好,再加上又添了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时间肯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张母再三思索,最终“厚着脸皮”去求领导,希望领导能跟他们分个旧房子,不用多好多大,能住人就行。

当时工厂领导人也很不错,他知道张家的情况,于是就去跟厂里面商量。最终决定给他们分了一间免费的小平房,也就是他们现在住的那个20多平的小房子。

领导和她说,先住进去,将来会给他们补办房产证。

张母千恩万谢的走了,一家子也就在旧房里住下了。

十多年过去了,一家人并不知道房产证的重要性;领导因为比较忙,也早就把这事儿给忘记了。

等于他家一直都是“无证居住”的状态,压根没法证明房子就是他们的。

其实当张晋源听说房子要拆迁的时候,心里是万分高兴的,他感觉终于苦尽甘来,能带母亲搬新家了。

结果办手续,签合同的时候,工作人员问他要房产证,他傻眼了……

虽然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几年,周围邻居们也都能作证,但当年的工厂早就不存在了,领导也不知去向,他根本拿不出房产证。

在法律上来讲,这房子确实不能算他家的。

工作人员虽然很同情,但也不能在手续不全的情况下,给他签合同。

最终,张晋源就“被迫”成了个钉子户。

眼看着周围邻居都纷纷搬走了,周围的平方全都在轰鸣声中被挖掘机拆掉,盖了新居,只留下他家一处破败小屋,在繁华的路中间摇摇欲坠。

迎来转机

为了安全施工,在施工之前工作人员就已经切掉了房子四周的电路和水源,张晋源母子每天都只能在黑灯瞎火里口渴、饿肚子。

最后还是在邻居大姐的帮衬下,才好不容易给他通了个电路,让家里晚上还能亮着灯。

大姐还给了他两个大水桶,跟他说需要用水了就去找敲她家的门,其他邻居们也都纷纷跟他说,需要帮助随时来。

这些街坊邻居,都是看着张晋源这孩子长大的,他从小就懂事,长大后还这么孝顺,周围没有人不感动、不心疼他的。

邻居们不仅给他提供免费的水,还隔三差五会送来不少吃的。

张晋源提起自己的邻居叔叔阿姨,脸上全是感激,他说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自己或许早就跟母亲一起饿死了……

外面拆迁工程正干的火热,他们本就脆弱的小房子,天天在外面的做工之下摇晃,还大大小小裂了无数的缝隙。

张晋源说,他每天都觉得自己可能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他无数次梦到房子塌了,把他和母亲一起压到废墟之下。

一直这样做“钉子户”也不是办法,施工队的领导也曾来找过张晋源。

领导本以为张晋源也是跟之前遇到那些“狮子大开口”的钉子户一样,可打开他家屋门,了解了情况之后,才知道这孩子身上竟然背负了这么多……

他也想试着帮张晋源解决这件事情,但他人微言轻,而且拿不出证来就签合同,也确实不符合程序,所以也只能无奈叹息了。

但事情很快迎来了转机。

小领导身边有个年轻的大学实习生,他提议要不然试试找媒体,报道一下这件事,关注的人多了,说不定就能帮他家解决问题?

领导一听觉得在理,于是啊,就找朋友联系了当地的电视台,把这个“最小钉子户”的故事,告诉大家。

爱心接力赛

事情的来龙去脉,记者已经全部了解清楚了。

电视台很快就把张晋源家的事情报道了出去,一经报到,立刻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关注。

来自全国各地的善心人士,纷纷匿名给他捐款捐物,短短几天,就已经捐赠了上万元,还有各种生活物资。

张晋源看着家里堆满的“爱心”,忍不住掩面而泣。

他联系到记者,希望记者可以帮他找到捐赠人,他想一笔一笔将捐赠明细记录下来,等将来有钱了,再还给这些好心人。

记者把他的话发了出来,结果他并没有收到善心人士的真实信息,反而收到了很多信,几乎所有信,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

“孩子,你不用想着回报给我们,只需要照顾好妈妈,努力学习,等你有了能力,再去帮助其他在困境中的人就好。”

张晋源看着这些亲笔信,当场破防,蹲在地上哭的不能自已。

后来街道办事处也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他们出面四处走访调查,不仅联系到了很多张母以前的工友,还找了原先工厂的领导同志。

大家纷纷出来证明,这个房子确实是张晋源家的。

街道办将调查结果上报给了当地政府,政府部门也非常重视,立即召开会议,最终决定“特事特办,帮张晋源家解决房子问题”。

2014年,区政府出面做保,张晋源和拆迁办成功签订了合同。

但是盖新房还需要时间,为了让张晋源和母亲有地方暂住,政府还特意为他们申请了廉租房。

虽然房子不算很大,但比着之前破败不堪的小平房,已经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不仅更宽敞明亮,而且水电暖气、各种家具一应俱全,政府工作人员还替他提前缴纳了好几个月的水电燃气费用。

带着母亲搬到新家的张晋源,终于喘了口气,他先是释然的笑了笑,然后就忍不住的掉眼泪。

他的眼泪中有感激、有委屈、有幸福、有对母亲深深的爱……

结语

父母之爱,让张晋源学会了“何谓爱”。

他的孝心接力到了邻居、学校;然后这份感动又传递给了拆迁队、媒体;最终传递给了广大人民群众……

正是这么一环环的爱心接力,才让张晋源一家的困境得到了缓解。

相信这场爱心接力赛,永远不会停下,懂事孝顺的张晋源,将来也必然会把这份爱,以他的方式传递下去。

0 阅读:9

一木说史

简介: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消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