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已毫无胜算,特朗普调转枪口,把矛头指向了墨西哥

韩知许说文史 2025-04-19 04:26:37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特朗普又发神经了,这波操作简直是现实版的“川普变脸”。

这边刚说要给中国商品减税,转头就否认说过这话;前脚给汽车零部件临时豁免关税,后脚半导体税又冒了出来。

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原本在中美贸易战中焦头烂额的特朗普,突然调转枪口,把矛头对准了自家“后院”:墨西哥。

特朗普要对墨西哥做什么?又为何这样做?

美国对华已无胜算

说起特朗普政府最近这么谜一般的操作,让人忍不住想起他今年上台以来对华实施“关税大棒”。

今年3月份,特朗普以芬太尼为由对华打响了“贸易战”,怎料咱们可不惯着他,你对我加关税我也对你加。

随后特朗普又把关税提高了125%,只不过换来的是中方更强烈的反击。

眼看着中国的反击越来越猛烈,特朗普竟然“认怂”了,要对电子商品进行豁免,怎连没几天自己又否认:我没说过。

这也明显的能看出,特朗普是彻底没牌了,此时的他就像个小丑,全球都在看他滑稽的表演。

眼看着对中国贸易战已毫无胜算,怎料特朗普突然枪口一转指向了墨西哥,要拿他出出气。

“欺负”墨西哥

周一,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计划退出2019年与墨西哥签订的番茄贸易协议,从7月14日起对大部分墨西哥番茄征收20.91%的反倾销税。

理由听着耳熟:“保护美国农民利益”“打击不公平低价”。

可翻出旧账一看,2019年那份协议本就是特朗普自己谈成的,当时为了绕开国会,还拿“国家安全”当借口强行推进。

如今亲手撕毁协议,相当于承认当年的政策压根没解决问题。

这件事的荒诞之处在于细节。

墨西哥番茄占美国进口总量的一多半,美国人餐桌上每10颗番茄可能就有5颗来自墨西哥。

2019年协议规定墨西哥出口商必须把价格抬到美国农民能接受的水平,还要接受边境检查和随机抽查。

结果6年过去,美国农民依然抱怨“竞争不过墨西哥人”。

可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墨西哥番茄种植成本比美国低40%,人工费用更是只有三分之一。

说白了,关税再高也挡不住市场规律,但美国政府似乎铁了心要跟数学对着干。

这种“自己打脸”的操作,早就是特朗普团队的常规操作。

2018年对中国加征关税时,白宫信誓旦旦说“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结果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19.2%降到2024年的14.7%。

反倒是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接盘了订单。

美国农民更惨,原本卖给中国的大豆被巴西抢走生意,得州牧场主的牛肉订单被澳大利亚截胡。

如今对中国使不上的招数,全被复制粘贴到墨西哥头上。

但墨西哥人也不是吃素的:就在番茄关税宣布的同一天,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公开呛声:美国自己还没履行扩建水处理厂的承诺呢!

说到水,这才是美墨较劲的隐藏战场。

1944年两国签的水资源条约规定,墨西哥每五年要给美国送175万英亩英尺的格兰德河水,可今年10月周期结束前,墨西哥只交了不到30%的量。

特朗普上周突然拿这事发难,威胁要制裁墨西哥要加征关税。

但翻开地图就知道,美墨边境的水资源争端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学题:得克萨斯州的农民需要水灌溉,墨西哥北部的工厂和居民同样依赖这条河。

辛鲍姆嘴上说着“会优先给得州供水”,手里却捏着美国拖欠的环境治理费账单。这场水仗真要打起来,怕是比番茄关税更难收场。

“小丑”美国

回头看看美国的处境,颇有点病急乱投医的味道。

对华贸易战打了七年,中国出口没垮,倒是美国超市里的日用品一直涨价。

国债市场最近又出幺蛾子,神秘资本疯狂抛售美债,逼得特朗普紧急叫停75个国家的关税政策,可国债收益率还是蹭蹭往上涨。

现在的白宫就像个玩抛接球的小丑,左手刚抓住半导体关税,右手就得去捞墨西哥番茄,脚底下还踩着随时会爆的国债地雷。

要说这套操作有什么战略,恐怕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

墨西哥这边倒是稳坐钓鱼台。

看着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反复横跳,墨西哥农业协会坐不住了,直接无情的打向美国的脸。

4月15日,墨西哥农业部长公开喊话美国:美国生产商指控墨西哥种植商人为压低价格出售番茄的说法毫无依据,两国应该进行谈判。

随后墨西哥网友表示:白宫该不会以为多收点钱,美国农民就能学会用更便宜的方式种番茄吧?

这话虽然扎心,却点破了特朗普政策的死穴挥舞关税大棒或许能换来谈判筹码,但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真问题。

估摸着如果特朗普的这次计谋再次成功,美国国内又引起一阵恐慌,只不过这次是“抢购”番茄,番茄的价格应该也会翻倍。

之前普通人餐桌上的家常便饭,最后成了可望而不可即,要说特朗普也是个“天才”,每次都能凭借着一己之力搅得美国乱哄哄。

也怪不得美国人上街游行进行抗议,民主党要弹劾特朗普。

肆无忌惮的加征关税只会先砸向美国,墨西哥完全可以通过减产保价,最终埋单的还是美国消费者。

可惜这些分析,特朗普永远不会明白。

总结:

从半导体到番茄,从中国到墨西哥,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抡了一圈,最终砸中的却是美国自己的民生饭碗。

那些看似突如其来的政策转向,揭开表皮全是相似的剧本:国内问题解决不了,就在国外找个替罪羊;经济规律拗不过,就用政治手段强行干预。

只是当加税清单从芯片扩展到蔬菜,当制裁理由从国家安全扯到农场主利益,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局棋早已走样。

或许真应了墨西哥网友的调侃:“建议特朗普下次直接对氧气征税,毕竟我们呼出的每一口气,都抢了美国制氧工厂的生意。”

参考资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