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元以下饮料要消失?老牌饮料仍保持低价销售

辽沈晚报 2024-01-31 06:30:12

一些老牌饮料仍保持低价热销。辽沈晚报记者 王迪 摄

无论是从事体力劳动工作,还是坐在办公室的脑力工作者,许多人疲劳时喜欢喝一口饮料补充体力;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都有那么一瞬间,特别想喝一口甜甜的饮料。

然而,自从2023年开始,不断传出饮料产品涨价的传闻,康师傅冰红茶涨价的消息更是冲上了热搜。有人称,3元以下的饮料正在消失。

饮料产品越来越贵?3元以下的饮料真的要消失了吗?价格便宜的可乐、冰红茶会被“身价”更高的椰子水、柠檬茶取代吗?

记者走访沈阳市场注意到,在大多数便利店及商超,之前被宣称涨价的饮料仍然保持着原价,且这些价格低廉的老牌饮料依然在年货市场上保持热销。

宣称涨价的饮料不少

老牌饮料实际上没涨

“听说可乐要涨价,3元涨到3.5元?”2023年上半年,记者就听到过这样的传闻。

然而记者仅仅在沈阳青年大街上的一家便利店遇到过价格3.5元的500毫升装可口可乐。此外,无论是商超、便利店和一些小吃部,同样装的可口可乐依然售价为3元。

“3元的可乐卖了这么多年,怎么敢轻易涨价?”一位便利店老板老王(化名)坦言,500毫升装可口可乐的3元售价已经印在了许多人的脑海里,“不管涨2毛,还是涨5毛,这种饮料只要涨价,顾客就接受不了,就会去别家买。”

“谁会为了多赚5毛钱,丢掉一个顾客呢。”老王称,只要不是进货价格有太大涨幅,零售价就不会涨。

2023年,有其他饮料品牌宣布涨价。2023年1月,国内销售的“养乐多”和“养乐多低糖”两款商品的售价涨价幅度定为8.7%-14.3%。11月,康师傅果汁、茶类饮料涨价的消息冲上了热搜。当时,一封由杭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发布的告知函在网上流传。告知函显示,11月1日起,康师傅中包装茶/果汁系列建议零售价从3元/瓶起调整为不低于3.5元/瓶,1L装茶/果汁系列建议零售价从4元/瓶起调整为不低于5元/瓶。这一消息引发较大关注。有网友评论:“一夜之间,突然没了性价比。”

然而,直至2024年1月,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大多数的康师傅品牌饮料依然维持在原价,冰红茶、果汁饮料并未涨价。

3元以下饮料正在消失?店主:高价饮料越来越多

在多种饮料传出涨价消息后,有网友质疑:“超市里还能买到3元以下的饮料吗?”

记者走访中看到的现状是,比较受欢迎的传统饮料价格基本没有变化,而是饮料种类的发展速度惊人。

“低价饮料”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小,有第三方机构发布2023年一组线下零售数据显示:在销量前100名的饮料产品中,零售价在3元以下的产品有10款;4-5元价格的产品有29款;5-6元价格产品有28款。

沈阳一家连锁便利店中,出售的饮料品种超过50种,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可乐系列、冰红茶系列以及本土“八王寺”品牌价格都超过了3元。且同样属于“老汽水”品类的500毫升装“大窑”价格为4元至5元,“北冰洋”包装的价格却更贵。

“后起之秀”价格的提升,同时带来的品质提高,也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在沈阳某会员超市内,占据该“风味果汁榜”第一名和第三名的都是“椰子水”。第一名的是一款国产椰子水,一箱8瓶的414毫升椰子水饮料价格为49.9元,平均一瓶的价格达到约6.24元。占据第三名的是一款进口椰子水,一箱24件200毫升的价格是79.8元,平均1瓶3.33元。相比许多传统饮料500至600毫升装3元售价的饮料,价格高出1倍有余。

价格更贵,同样品质也有很大不同。多数低价果汁类饮料成分为果汁调制产品,而记者看到这两款畅销的“椰子水”都标注了“100%椰子水,非浓缩还原”。

线上年货市场 老牌饮料依然低价热销

春节临近,年夜饭和亲朋好友小聚的餐桌上除了酒类外,同样少不了饮料的身影。饮料是节前采购年货中必不可缺的品类。

目前,饮料市场品种繁多的线上市场,记者调查多个网购平台注意到,售价在3元左右的老牌饮料,依然销售得如火如荼。

某网购APP上,可以搜索到490多种每瓶3元以下的饮料,其中销量排在前列的依然是可乐、红茶、绿茶等老牌饮料。

该平台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所售的每瓶3元以下的饮料,销售占比40%,最近一周交易额为990万元,环比增长120%。

有专业人士认为,线上渠道的3元以下饮料品种比线下多,是因为电商采购的货量庞大,又免去了批发加价环节,节省了大量成本,可以做到比线下更低的价格。另外,现在网购的主要成分已经不止是年轻人,网购人群已经覆盖全年龄段,网上商品销量增大,从而让低于3元的饮料依然能有广阔的生存空间。

网友:可乐30年没涨过价 厂商傻吗?

细心的网友指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玻璃瓶装可口可乐系列汽水售价为1.5元,1.25升的“大塑”售价为5元,而时间过去了30多年,这一价格基本延续至今。后出现的500毫升塑料瓶装可乐从上市至今一直维持在3元,甚至在促销时价格会更低,或者增大为600毫升装。近年,“可乐系”产品更加推出了售价4元的888毫升装,同样被许多顾客认为是“更有性价比”的产品。

各类消费品都在涨价,那为什么可乐价格就能坚持几十年不上涨呢?是厂商太傻了吗?

网友分析认为,这其实是典型的“价格垄断”策略,因为此类饮料占据市场份额巨大,即使是不涨价,但由于凭借薄利多销的方式,依然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不菲的利润。此类饮料厂商的生产线近乎于全程机械化,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变化并不大,即使物流成本有所上涨,但被巨大的销量摊薄之后也影响不大。由于长期占据着市场份额的优势,这等于是“牢不可破”。另外,依赖这种“低价”的垄断效应,使得竞争对手之间也不敢提价,更不会再有新的市场闯入者。

饮料新品为啥越来越贵?

生产成本不断上涨

相比于价格低廉且稳定的老牌饮料,不断推出的饮料新品,价格确实越来越贵,又是为什么呢?

专业人士指出,饮料越来越贵和原材料成本上涨、人工费用上涨的因素分不开。

有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期间,全国生产食糖同比减少59万吨,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16元/吨。除糖价上涨外,饮料包装瓶的主要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因此,近年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品牌推出的新品定价也多在5元以上。

2000年以前,碳酸类饮料占据我国饮料市场的主导地位;2000年-2006年,消费者的目光渐渐转移到茶饮料、功能饮料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消费观念随之转变,瓶装水、果蔬汁、蛋白饮料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近些年,老牌碳酸饮料品牌相继推出“无糖”产品,无添加的原果汁类饮料也逐渐被消费者青睐;甚至功能性饮料也带上了“保健品”标签。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健康食品和饮料将成为消费者的刚需。无糖、低糖、低脂等健康产品将受到更多关注和需求。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品牌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推出更多环保产品和包装。

有专家分析认为,2024年饮料行业将呈现出健康产品成为刚需,消费回暖成定势,品牌内卷加剧,硬折扣时代来临,消费结构变化,线上流量见顶,加大广告预算,提升品牌曝光量等趋势。

辽沈晚报记者 吕洋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