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探访:一个中职班12个上本科,职教教师用什么温暖孩子?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024-09-10 17:40:37

“韦老师,孩子们马上返校了,怎么让他们把心收回来啊?”

2024年8月底,还没开学,成都市洞子口职业高级中学校德育主任韦宝富老师就已经在学校忙起来了,除了安排好开学工作,他还接到两年前曾经在甘孜州石渠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支教时心理部主任白马萝卜发来的信息。

分别一年多,他有教学问题就向韦宝富请教,这一次他也顺祝韦宝富“节日快乐”。

韦宝富在“弘扬教育家精神,志当新时代蓉城‘大先生’”巡回宣讲中

在即将到来的第40个教师节,当聚光灯更多地打在普教老师身上的时候,记者将目光汇聚到职教行列。近年来,位于成都市北边的成都市洞子口高级中学校学生生源爆满、家长口碑颇佳,我们期望去探访几位老师,来了解职教行业教师的生活样态,而一到学校,就见到了刚参与成都市庆祝第40个教师节巡回宣讲分享而归的“支教代表”。

职教代表支教雪域

望宝贵经验升华一生、激发万人

“能得到藏区老师的信任,且一直保持着互助数年,很是难得。对1000公里外的孩子们都经常过问、保持负责,更不说对我们这儿的学生了。”一位老师评价。

2022年8月,韦宝富是主动请缨加入金牛区对口支援石渠队伍,开启支教生涯的。

他被分配到石渠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挂职副校长。在一年只有两个月可以看见绿色植被,10个月都需要穿棉大衣的支教工作中,他被藏区孩子们为了学习不怕路远,不怕艰难,放学都还要留下请教问题的决心所震撼。

韦宝富离开石渠前,与孩子们合影

克服高原反应后,他迅速针对石渠县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局面,拟定《石渠县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提质培优”行动实施方案》;指导学校初步建成150平米,具备日常个辅、团辅、放松减压、沙盘游戏等功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给县城老师们做讲座,动用亲戚朋友找企业为当地学生捐防寒物品……

“现在,我要用这段经历,启发身边每一位孩子。”支教,积累的恩情是相互的。一次雪域之行,也让当了17年职教老师的韦宝富更深刻地理解了“教育为国利民”的重要性。

韦宝富在支教时家访

回到成都学校后,他异常感激这段经历,为城市里的学生写下一封信:“没有来支教,我生命中永远无法增添这样的色彩。我想,他们是真正知道读书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对藏区孩子而言,读书是改变自己命运最捷径的方式,唯有读书,别无他途。”

他同时勉励职高的学生们:“要知道你考的不是试,是你的前途和暮年的欢喜。你桌上的书,是将来你做选择的意气和拒绝时的底气。自律的苦轻如鸿毛,后悔的痛重如泰山。总有一天站在山峰回头看你吃过的苦,你会莞尔一笑,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结束支教,回到成都,韦宝富仿佛忘记了那些因为天寒地冻缺水艰难的日子,也忽视了因为头发掉落而形成的一块块斑秃,又扎进了职高教师教研团、德育工作中,还有他最爱的学生里。他想倾尽所能去当好“德育主任”,用自身的行动感染普通的学生。

用中职生的视角理解他们

德育主任表情包上了“表白墙”

“韦老师,你的表情又上墙啦。”几个学生笑嘻嘻地跑过来告诉韦宝富这个“好消息”。原来,是他靠在栏杆上又被学生们拍下来的照片被做成了表情包。

学生们给韦宝富做的表情包

在校园QQ表白墙上,关于他训话的、走路的,甚至越过栏杆的照片有很多。对于这些,韦老师也只是会心一笑,因为他知道这是孩子们感情的表达,也是对自己的认可,并没有恶意。

学生们称他为“宝哥”。参加工作17年,做德育工作8年,在别人看来,这份“差事”并不好干。在世俗的眼里,职业高中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失利被“筛选后”的学生,心里的负担大、压力大、有时候情绪也大。

“是的,但他们并非不优秀,只是长处不同。”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唯有付出真心,以心换心。

针对职高学生“自信心普遍不强、动手实践能力强于理论学习”的特点,韦宝富等老师全程策划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活动。学校倡导“温暖教育”为核心的文化,大家就以各类活动为载体,让德育工作变得具体而有趣,作为受益者,学生们收获了成长,老师收获了信任。

学校“锦城卫”志愿者

·为引导和帮助新生,培养良好的中职学生基础素养和核心素养,2016年开始,学校组织开展“创见未来”新生综训营活动。学生在参与国防教育的同时融入大思政教育、德育常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上好开学第一课,“新生综合训练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荣获2021年四川省中职入学教育典型案例。

·打造“锦城卫”志愿者组织,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公益帮扶中,以温暖之名,温暖这座城市,也温暖自己。对于学生们,学校策划各类活动,通过深度走进社区和人文景点等帮助中职生增强自信、学会感恩、服务社会。这一学校特色综合实验课程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并获得了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育心”“育情”,德育先行。针对特殊家庭,老师们逢年过节自费家访,把自己的餐券送给学生,甚至成了家庭矛盾的调解员。“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职高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一个是细致,另一个是陪伴。细致到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老师都会耐心指导,把服务做到孩子们的心里,全过程陪伴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目前,学校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是教育部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四川)成员单位。

“唯有温暖,得以照亮”,这份对学生的柔软的爱,是从心底生发出来的。很多年轻老师期望成为学生的榜样。组团式进行教育帮扶工作,学校多年都会选派老师去支教。用老师们的话说:教育没有洼地,教师就应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毕生所学贡献出来。2018年,洞子口高级中学就获得了“四川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这是一份荣誉、一种坚持,也是一份纯真的守望。

同专业12人全上本科

“冠军”班主任鼓励终身学习

2024年的这个暑假,有两件“大事儿”让在洞子口职高的师生们倍感振奋。

一件,是作为建校66年历史的老校,在学校面积和硬件设施不占优势的基础上,今年学校的招生报考人数近1000人,但因容量有限,最终850名孩子成功录取。

一件,是学前教育专业吴亚君老师2021届的12个孩子,成功考上了本科院校。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人们常常通过“出口”与“入口”来衡量它的质量,而这两组数据,足以说明为何洞子口职中近年来备受家长关注。

“这12个孩子,有8个大学是在一个寝室,过去他们一定不敢想象,可以升入本科,但现在他们做到了。”吴亚君从教只有5年,但在她的言语间充满着对中职教育的热爱,“我告诉他们,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管你的文凭在哪里,学习都是不能停止的。职高的学生,谁说不能干出一番天地?”

吴亚君和学生们

正是因为对每个学生都葆有期待,4年前刚进入吴亚君班上就读的朱思怡(2023年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混合自由式轮滑男女双人花式绕桩冠军),在吴老师的帮助下,也持续强化“我能创造不一样”的信念。吴亚君老师回忆,刚接触朱思怡的时候她很不自信,紧张的时候经常用手指把另一只手抠得红红的。中考的失利让她思想包袱很重,对自己的轮滑之路也不看好。但知道朱思怡有这项特长后,吴老师鼓励她放下包袱去追梦,给她在文化课上经常开小灶,就这样坚持了3年,让孩子看到自己可以。

而朱思怡也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对象,让更多普通学生相信——我们也可以有一片天地。

温暖管理细致入微

“学生成功”“教师成长”协同并行

和韦宝富一样,吴亚君也深知学生“真正的榜样”是教师。为了让大家真切地感知“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她积极报名各类班主任大赛与教研活动。

在孩子们高三那年,大家7:30到校早读,她也在这时拿着赛课稿件去演练,甚至比学生念得还大声。她告诉同学们:“我好像也在冲刺高考,我们一起朝着同样的方向去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学校倡导温暖教育的文化背后,是温暖的管理、温暖的师培,是针对教育教学各项环节的细致与用心,让学生成长与教师成功协同并行。

学生写给吴老师的感谢信

在温暖文化的熏陶下,老师们根据“班情”延展,开展针对不同学科与学生的管理模式,在周会与月会里共同研讨,总结分享。韦宝富践行的“清单式班级管理”模式逐渐在校园里运用起来,而吴亚君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学习组、互助组、文艺组、劳动组等,实行班级自主管理,激发竞争力,培养内驱力,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们找回自信,用好优势。

如何培养更多的像吴亚君一样的年轻老师?学校有很多自己的方法:

学校建立“群文化”,通过“班主任成长群”“科研课题群”“读书分享群”等一系列群,大家有课题一起研究,好书籍共同推荐,问题一起解决;“名师工作室”把老中青教师云集到一起,让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得更紧密;针对职高老师的岗位需要,学校鼓励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精进专业素养,每年不少于5次机会。

学校教师教研活动

而“以赛促教”的方式,也为老师们的教学成果展示提供了平台,前不久刚结束的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上,吴亚君的《育活芽之师,践育幼之路》班级建设方案就分别获得成都市一等奖、四川省二等奖。

不论资历论结果,不分长幼论成果,大家真正是一个集体,每个老师都在这个集体中汲取着成长的营养。

而让家长们“蜂拥”的,除了400多人升入本科院校,100多人进入211大学的成绩,还有一群对教育有执着信念的教师,他们中仅中、高级教师就有60多人,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0多人,“双师型”教师达到了50多人。

新学年推行全员导师制

温暖教育背后隐藏“坚果之心”

“‘温暖教育’不是一句口号,而要让同学们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每天都被放在手心,让家长感受孩子有实质性的素养进步与学习提升”,在新学期的教职工大会上,学校党委书记李强说,“‘温暖’不只是当下,怎样让他们终身感知温暖甚至是给予他人温暖?唯有构建一颗坚韧的心!”。

近年来,也正是要帮助每个学子成为合格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洞子口职高提出了“做温暖教育,育坚果青年”的办学理念,要求教师帮助学子做到“五坚”:

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毅的意志品质、坚韧的身心素质、坚实的学识本领、坚贞的奋斗精神。

学校老师们总结,有营养有品质的坚果,朴实无华有内涵。若把它的特性和育人结合起来:美颜(青春阳光)、养生(厚德载物)、长寿(自强不息)、抗癌(行稳致远)、补身心(心强体魄)、抗抑郁(乐观向上),“我们有坚果品质的教师,培养有坚果之心的孩子”。

学校同时举行“坚果青年说”等系列活动,树立例如房晋、陈宇、朱思怡等典型激发更多孩子熠熠发光。

朱思怡在“坚果青年说”分享现场

当普高学校在深入贯彻“大先生精神”,职教系统在提倡“工匠精神”时,在洞子口职高师生身上,看到的是师者与工匠都具备的品质要义,教育的本质——成就每一个独立的个体。

韦宝富告诉记者,“新的一个学年,在‘三全育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中,展开全员导师制。当学生们来到学校,除了班主任、科任老师,还将从全校教师中配备一位‘导师’,他能像又一位家人一样倾听他、尊重他,成为他亦师亦友的伙伴”。

成就每个孩子,尊重每个个体,在洞子口职高的教育方略中,无它奇特,唯有根植温暖终身的坚韧力量。

文/汪强 陈秋旭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