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大院开始招专科生,背后透露什么信号?

文都夫子 2025-04-28 10:10:02

很早以前,不少民营设计院的招聘门槛就是专科起步,那时土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少,专科生也有机会。

后来随着各大院校都设置了土建专业,毕业生一下子多出很多,很多民营设计院都要求本科学历,而不少国央企大院更是研究生起步。再往后,某些行业龙头设计院都开始招收博士生了。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当初读研的初衷,就是希望能进入设计院工作。在那时,本科毕业大部分都进入施工企业了。

然而,最近看到几则招聘信息,上海某顶级市政设计院,已开始招聘专科生了(薪资待遇7-10万);广西某国企大院设计二所的招聘,也要求专科学历起步(年龄30周岁以下)。

为什么现在大学生这么多,就业率这么低,这些设计院不挑挑拣拣,反而开始“向下兼容”呢?是设计行业不需要太高的学历?还是怕招来了人后期留不住?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现象完全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解读。

一、市场化设计院门槛要降低

这里的“市场化”是指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设计院,与“垄断型设计院”相对应,绝大部分房建、市政、装饰、规划设计院都在此列。

1.成本竞争压力倒逼

中小型市场化设计院为争夺县域改造、老旧小区等项目,通过降低学历要求(如专科+经验)压缩人力成本。

2.技术替代与分工细化

BIM、标准化设计工具普及,使基础绘图岗位需求减少,企业更倾向招聘“即插即用”型技能人才,而非高学历新人。甚至部分绘图工作可外包。

3.挂靠资质泛滥冲击门槛

挂靠现象导致市场化设计院资质泛滥,部分企业仅需缴纳管理费即可成立分公司,无需满足人员配置要求,拉低行业准入门槛。

同时,对于专科生,某些设计院仅提供第三方合同,开的薪资也较低,设计院本身的负担并不重;员工自身要求也不高,有了平台学习技术,反而可以安心留下来。可以算是“双赢”局面。

目前专科生能够应聘的,基本都是不太重要的岗位;但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以后专科生会不会选择设计院,也是个问题。。。

二、垄断型大院门槛还会抬高

1.技术壁垒与项目复杂度提升

垄断型设计院(如铁路、水利、电力国央企)承担国家级重大工程,涉及智慧水务、综合管廊等跨学科技术,部分核心岗位需博士、注册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

例如黄河设计院2023年校招中,86%为双一流硕博。技术迭代(如BIM、物联网)进一步强化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工资待遇高,有上升空间

垄断型大院工资待遇有竞争力、福利更不是一般设计院可比,有些大院公积金都快顶得上工资了。虽然也有“加班文化”,但是获得感更强,且因为其垄断性质,未来可以长期看好。

另外,还能够提供一定的上升空间。

可以说,在部分垄断型大院工作,几乎和“体制内”没什么不同。

总结:行业下行背景下,市场化设计院需要抢占市场+降低成本,寻求生存空间;垄断型国央企通过“高门槛+高待遇”吸引顶尖人才,形成技术护城河。未来将是“强者恒强,分化加剧”的局面。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