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讽刺感拉满,编剧一直在用小人物身死来诠释范闲成长

小茶评剧 2024-05-21 23:18:24

有人说,《庆余年》主角的成长方式十分单一,或者说套路化、模式化,即:不断用小人物的死去逼迫主角的成长。

例如:第一季中的滕梓荆,第二季中的老金头和金姑娘。

滕梓荆、老金头、金姑娘的死,乍一看的确像是范闲重复打怪,反复升级,可深究起来,却发现他们既是范闲成长的催化剂,也是范闲成长的证明。

滕梓荆、老金头、金姑娘看似都是小人物,可他们的存在进一步诠释了范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转变。

一、滕梓荆

范闲能力低微的时候,他想护好的只是自己的身边之人。

牛栏山刺杀,滕梓荆为了护他,被程巨树杀死,滕梓荆的死给了范闲最沉重的一击。

比滕梓荆死更沉重的是,所有人都知道杀死滕梓荆的凶手是谁,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想要给他一个公道,他们的眼里只有所谓的大局。

他们都说,死得不过是个护卫,不必介怀,可恰恰是这一句:“死得不过是个护卫”,杀人诛心。

死的不过是一个护卫,护卫的性命无足轻重,护卫的生死不必计较,护卫的公道可有可无,这护卫的性命、生死、公道只有范闲一个人在乎。

所以,范闲明知道程巨树不能杀,他还是在鉴查院的门口将程巨树杀了,他必须用自己的方式给滕梓荆一个公道。

范闲想证明,哪怕只是一个护卫,也该有一个公道,他想让滕梓荆知道,哪怕他只是一个护卫,他也会竭尽所能给他一个公道。

更何况,滕梓荆对他来说并不只是一个护卫,是为他而死的好友,是妻子的夫君,是孩子的父亲,是一个人。

二、老金头

老金头是范闲进抱月楼之时偶遇的,两人之前并未有交集,可以说是萍水相逢。

老金头的遭遇让他动容,他亲自写了诗句帮他拿到了进入抱月楼的手牌,给了五百两给他让他去赎自己的女儿,尽自己所能的施以援手。

可老金头并没有将自己的女儿赎出来,反而将自己的命丢在了抱月楼前,一张草席、几桶水就掩盖了所有。

这一次,老金头于他没有救命之恩,没有相交之情,可是他还是通过自己的方式让老金头受的冤屈和苦难公之于众了。

范闲说:“王法总是见不着,谁还信呢?”

从当初的公道到现在的王法,从当初的竭尽全力为自己的好友滕梓荆讨回公道,到现在,自己公然接受贿赂,引得御史深挖,让真相昭雪,让老金头看看这世间真正的王法。

范闲高明的不只是手段,还有想保护的范围,以及庇护者的阶级,当初的他只是想庇护身边之人,可现在的他想保护的人更多了。

他能看到的、想庇护的不只是身边朝夕相处的护卫,还有萍水相逢的菜农、素未谋面的歌姬……

三、金姑娘

起初,我以为金姑娘的死是太子故意为之,是因为太子知道金家姑娘对范闲来说是特别的,才会特地在“选择”一个命案的时候选择了金姑娘。

可现在来看,并非如此,二皇子一句,听说抱月楼发生命案了,他手下的死士便冲到了抱月楼里,随机地拉出来一个人,然后将她打死在了大街上。

金姑娘的死是随机的,只是因为二皇子现在需要一个由头让别人知道抱月楼背后的东家是范思辙,于是她就被别人打死在了抱月楼外。

她只是权贵争斗的牺牲品,是二皇子指控范家的由头,没有人在乎抱月楼前打死的歌姬是谁,没有人在乎她之前经历了什么,更没有人在乎她到底想不想死……

多么讽刺,多么无语,又多么让人胆寒。

如果不是她荷包里的范闲的那些诗句,如果不是范闲刚好认识老金头,她便只是一个歌姬,一个不知名姓的歌姬。

有人说,第二季中的老金头和金姑娘是编剧让范闲成长的工具人,还有人说,金姑娘之死是因为范闲没有护好她。

可真正的问题是出在范闲身上吗?不是,问题出在那些视人命如草芥的人身上,如:为了挑拨嫁祸就屠村的太子,亦或是为了权斗随意打死人的二皇子。

残忍地说,滕梓荆、老金头、金姑娘的死不是因为范闲,是范闲让他们的死被人看见了,并引发了观众思考。

结语

从滕梓荆到老金头再到金姑娘,从护卫到菜农到歌姬,从好友到萍水相逢到素未谋面,阶层越来越低,亲疏越来越远。

滕梓荆让范闲看到了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剥削与利用;老金头让范闲了解了有权者对无权者的压榨和逼迫;金姑娘让范闲明白了底层人民命运的悲惨与不可抗衡。

《庆余年2》真的是讽刺感拉满了,编剧真的很会利用小人物的死来刻画人物的成长。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