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加征 145%关税这一举措是极不合理且具有严重负面影响的,以下是从多个角度的分析:
1. 对美国自身的危害:
经济层面:
企业成本上升:美国本土企业若进口中国原材料或零部件,成本将大幅增加。
据美方内部智库报告,关税每提高 10%,美国本土企业成本将上升 3.8%。
这会迫使企业要么涨价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消费者流失和市场份额下降;要么裁员削减开支,引发员工不满和社会舆论压力。
例如,一些依赖中国零部件的美国制造业企业,可能因成本过高而难以维持原有的生产规模和竞争力。

消费市场受挫:关税增加使得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丧失,美国消费者购买电子产品、电器、服装等商品的成本增加,购买意愿降低。
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也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活力,对美国经济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如 iPhone 价格可能上涨,海尔冰箱等家电产品价格也会大幅提升,消费者可能不得不放弃购买计划,继续使用老旧设备。
股市波动:高额关税引发了市场对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的担忧和不确定性,导致股市下跌。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准普尔 500 指数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贸易层面:中美经济深度交织,如此高的关税可能导致中美贸易“脱钩断链”,美国商家将承担供应链紊乱和重组带来的成本上浮。
这不仅影响中美两国的经济,还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
美国许多企业依赖中国的产品供应和市场需求,加征高额关税会破坏这种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就业层面:贸易摩擦和关税增加可能导致美国相关行业的就业岗位减少。
一方面,美国企业因成本上升和市场需求下降可能会削减生产规模,从而减少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国的反制措施也可能影响美国相关产业的出口,进而影响就业。
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曾表示,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措施可能导致约 200 万美国人失业。

2.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本质上削弱了多边主义,与世界贸易组织(WTO)强调的非歧视与最惠国待遇原则背道而驰。
这种以双边主义为导向的政策可能引发新一轮保护主义浪潮,冲击全球供应链,令依赖稳定预期的小型经济体遭受重大打击。
全球贸易秩序和规则受到挑战,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和经济交流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阻碍全球经济复苏: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中恢复的情况下,美国的高额关税政策加剧了贸易紧张局势,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增多,贸易成本上升,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这也会影响到全球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
总之,美国加征 145%关税的行为是一种短视且有害的政策,不仅无法解决美国自身的经济问题,还会对美国、中国以及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各国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