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丨关于孩子运动障碍的康复,这些事一定要了解!

童训自有家人在 2024-05-22 22:21:02

对于孩子的运动康复训练,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遵循儿童运动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并具有针对性(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的康复训练,这样才能够保证孩子的康复效果。本次,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孩子运动康复训练的一些建议,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酌情参考。

一.是否可以进行OT训练

OT训练(作业训练)在肢体训练方面主要是指精细运动训练,而在孩子的运动康复中,要遵循“先粗后细”的康复原理,先解决或改善孩子粗大运动的训练,之后再带孩子进行精细运动的训练康复。

同时,精细运动能力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反应较强,不仅需要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还需要上肢肌肉群的配合和感知觉、注意力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所以当粗大运动没有解决好就进行精细运动的训练时,更容易造成肌肉紧张度增高、运动不协调、联动增加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加重痉挛造成肌张力增高。因此这类训练不是说不适合患有运动障碍的孩子,而是要在解决孩子粗大运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

二.要正确认识康复动作训练

关于运动康复训练需要根据孩子当下的问题、能力等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进行动作训练的目标也不单是会做,而是在会做的基础上能够做好。通过一次次正确的动作训练,一步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因此在孩子训练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孩子运动过程中的细节,抑制孩子的异常姿势,纠正孩子不正常用力、代偿等问题。

以孩子行走训练为例,有些先天损伤较轻/运动障碍问题较轻的孩子随着自身运动发育也可以自己走起来,这也可以说是会走,但如何走的好才是关键。如果孩子走路的过程中姿势不正确(像脚跟不落地、膝盖不打弯拖着腿走等),走得越多,孩子姿势变形的就会越明显,甚至有些孩子到后期会逐渐走不起来了。

所以,不管运动姿势,强行练习的方式是不科学的,同时也是不利于孩子康复的。在没有将动作做好的时候,就直接进行下一项训练,或者使用辅助器具(学步车、助行器等)强行让孩子进行训练,反而会加重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导致形态与姿势异常。

并且,经过这类训练的孩子,再次进行运动康复时的康复难度,甚至会比没进行过康复的孩子更加困难。因此,对于孩子的运动康复训练,大家一定不要太过急切,在孩子训练时要保证质量(抑制孩子的异常姿势,纠正孩子不正常用力、代偿等,保证孩子的训练动作尽量标准),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0 阅读:0

童训自有家人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