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为什么那么惨?

热点秘境探索者 2024-05-13 22:33:49

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35岁以前的读书和漫游时期、35-44岁的困居长安时期、44岁-48岁的秦州时期、48岁-59岁的成都时期。

杜甫年少时可以说得上是长安知名“富二代”。

20岁时准备做驴友,世界那么大好想去看看,然后就去了齐越之地(先去了南京,后来又去了浙江)。

玩了四年后,回去参加科举考试了。结果科举没考上,又进行了第二次旅行,这次去了哪儿呢?齐赵之地(山东,还爬过泰山,写下了《望岳》)。

这次玩了六年,30岁回到了洛阳结婚。33岁时遇到了诗仙李白,两尊大神碰面后,当然是继续到处疯玩,还碰到了高适,三个人是把酒言欢,好不自在。35岁回去参加二次科举考试,结果呢,又落榜了。

然后,转折来了,这个时候,杜甫的父亲去世了,杜甫没有了经济来源,浪不起来了。

40岁时,开始做官,但是不是通过考试,而是瞅准时机献上了三篇赋文,但是李林甫从中作梗,四年后才做了一个参军(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看门大爷)。

44岁时,回到家发现儿子饿死了,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控诉当时时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同年冬月,安史之乱爆发。他的好兄弟李白都知道去庐山隐居,暂避战乱,但是杜甫,就是我不,我偏要逆流而上去找皇上(唐玄宗儿子肃宗),结果呢,不出所料,果然被叛军逮住了,一年多才逃出去。

47岁时,好不容易见到肃宗了,肃宗一听他这经历啊,那是颇为感动,任命他为左拾遗,很快就因为直言不讳被贬了。杜甫一看自己被贬了,就不高兴了,立马撂挑子不干了,弃官回家了。

48岁时,带着全家老小来到了成都,居住的地方就是如今的杜甫草堂。那时候,他的好兄弟严武是县长,靠着好兄弟的接济,日子也还算舒心。

54岁时,这时候好兄弟严武死了,杜甫再次失去了经济来源,来到了夔州,见到了好弟弟杜观。后来还去过岳阳,写下了《登岳阳楼》。

59岁,死于湘江的船上,他家穷成什么样呢?尸体都不能安葬,暂存在岳州,直到43年后,其子嗣才将他的灵柩运回偃师,安葬在首阳山下杜甫的爷爷杜审言的墓旁。

杜甫的后半生真可谓是颠沛流离,大家眼中的杜甫似乎都是仕途不顺、中年丧子、国破家亡、未逢明主,但在小编眼中,杜甫好像永远都是那个光芒万丈的少年郎,少年鲜衣怒马。重病时毅然北上忠君报国,无人欣赏时仍未停笔,记录芸芸众生。病魔虽肆虐,忠诚心未改。笔耕不辍时,记录世间态。

如果说李白是大唐盛世的璀璨昭阳,那么杜甫便是由盛转衰时的清冷月光。“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即使月光是借来的,也能为世人照亮前进的路,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0 阅读:27

热点秘境探索者

简介:6. 搜罗热点新闻前沿,客观阐述,带你走进新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