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就业二为高薪的两类非师范生从教难了!是考虑另谋出路时候了

郭爱华追问教育 2024-03-13 09:56:19

随着之前高校的持续扩招,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是不断增加,2019年是834万,2020年是874万,2021年是909万,2022年突破了千万大关,达到了1076万,2023年是1158万,2024年是1179万,除了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等原因暂不就业之外,再加上仅两三年还没就业的,这样的庞大群体使得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这其中选择教师行业就业的占有较大的比重,除了师范生,还有数量众多的非师范生也选择从教。近期一位来自上海的委员所提出的建议(如上图所示)引发了人们对此问题的热议:现在的教师资格考试有点怪怪的,不仅师范生,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也能考,那些没上过师范的学生,只要两个科目的笔试和面试通过了就能当老师。

这位委员建议非师范专业考生不能仅通过两门考试和现场讲解以及体检即可通过教师资格认定,还需要增加相关项目的考核与积累。此外,去年有一位代表针对非师范类毕业生从教问题提出过建议:定期组织非师范类教师培训。这两个分别针对即将入职和已经入职的非师范生从教的建议对教育的长远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非师范类毕业生尤其是高学历名牌院校硕博毕业生从教是近些年政策倾斜、就业形势严峻、高薪诚聘、就业城市化倾向、办学名牌效应等等综合因素导致的普遍现象。无专业限制地诚聘硕博生当教师也是众多学校热衷的事务,只要是名牌院校毕业,不管大学期间学的是什么专业都招聘入校以装点门面。

这种高薪诚聘高学历人才现象已经有了扩大和扩散的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加入了教师队伍。一类是普通院校非师范类毕业生,这类毕业生从教主要考虑的是就业,二类是名牌院校非师范类毕业生,这类毕业生从教主要考虑的是高薪。现在看来,一为就业二为高薪的两类非师范生从教难了,是考虑另谋出路的时候了。

基础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需要的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系统知识体系的教师而不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高材生,尽管之前有规定可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于基础教育,但那是当时结合实际需要而规定的,也应该指的是吸引高学历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从事于基础教育教学和研究而不是吸引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高材生。

仅为就业的普通非师范生以及仅为高薪的名牌非师范生从教由于缺乏系统专业技能支撑所导致的诸多显性和隐性弊端已逐渐显现。《教师法(修订草案)》对获取教师资格应具备的条件作出了新的明确规定: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学校师范专业本科或其他相关专业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

之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非师范毕业的硕博生应聘中小学教师职位是因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强烈就业需求与中小学校想要通过诚聘名校毕业生扩大影响的强烈发展需求相吻合,从而也就出现了只要是名校的硕博生在满足双方共同需求的条件下即可达成各自的愿望,可以说至少在一定时期内成就了双方。

学校可以做到持续招聘清北毕业生,问题是这些非师范生能坚持多久?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事业,教师更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有长久的献身教育的情怀而绝不仅仅是被一种很有可能还是暂时的高薪所吸引。一旦薪酬与自己的期望值出现偏差或者就业形势出现好转迹象亦或是有更好更高职业或薪酬可选择时,非师范生辞职是迟早的事。

0 阅读:61

郭爱华追问教育

简介:静心教书,精心育人,追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