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五中学深度教学改革现场会暨教学开放日活动纪实

魅力学校 2024-05-22 16:58:35
深度教学促课堂变革 校本研修助课程发展

2024年5月15日至16日,广州市海珠区深度教学改革现场会广州市第五中学专场暨教学开放日活动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主办,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指导,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与广州市第五中学携手承办。华中师范大学的郭元祥教授、黄埔区中学数学教研员管国文、武汉外国语学校李波文老师、湖北省水果湖第二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李俊文、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吴小平等多名专家到场指导,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陈兆兴院长、甘露副院长、赖曼珍部长,华中师范大学刘晚晴博士、刘艳茹硕士,广州市第五中学裘志坚校长、夏海波书记、汪爱华副校长等参加现场会。海珠区深度教学项目学校相应学段相应学科各核心教研组长、学科教研员及核心组成员、教师,广州市第五中学全体教师,广州五中教育集团各学校行政和教师、兄弟学校、帮扶学校线下或线上共同见证了这一教育盛事。线下300多人次参加本次现场会,线上参会人数为79000多人次。

现场会历时一天半,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全面展示、学校汇报、交流研讨、专家讲座等。广州市第五中学全面展示了学校在双新背景下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成果,含五中科雅育人课程体系暨学科微课程群建设和实施方案、“深度教学五中实践研究”教学论文集、课堂教学精品课例和获奖案例、学生社团活动课程等内容。

深度教学改革汇编资料

同时,五中13个学科都组织了基于深度教学的展示课研修活动,专家进课堂进行点评和开展讲座。通过专家引领的专业课堂鉴赏和研讨,帮助老师们探索基于深度教学视野的课堂实施模式和方法等。

本次深度教学现场会不仅加强了与各学校的交流合作,展示了我校教育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探讨和分享深度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推动了海珠区乃至更广范围内的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一、共研共创,专家进课堂

5月15日上午和下午,13个学科的课例研讨活动同步进行,广州市第五中学全面展示了其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果。教师通过精彩的课堂呈现如何通过情境激发、活动生成、知识转化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切实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同时,学校还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进行详细点评与诊断,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虚心听取专家、领导的指导意见和建议,百尺高竿更进一步。

(一)展示课精彩纷呈

01.高中数学

马冬玲老师展示课《函数观点下的数列最值问题》

马老师以教材例题为本展开教学,通过例题的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在研究数列问题时既要考虑它与函数的紧密联系,又要重视数列自身的特殊性,通过设置变式题进行深挖与拓展,让学生体会选择数列角度或是函数角度解题的优劣。整堂课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融洽。

五中数学科李大伟科长与特邀专家李波文老师对课例进行了点评。李科长点明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研究数列单调性与函数单调性的联系与区别有其必要性;而从教材例题进行发散设计,是个很好的抓手。李波文老师充分肯定了马老师在基于大单元大概念下的课堂设计,通过设置多样的课堂探究活动,落实深度教学理念,让学习可见,让思维发生。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发生的动机,站在大单元的角度看知识发生的过程及生成的方法。

李波文老师还分享了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核心结构图,以及在教学中融合的五大思想及五大观点,分享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思维引领和方法点拨。老师们纷纷表示如何培养学生整体的高中数学学习的思维框架,如何落脚到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多思考的。

02.初中数学

杜晓薇老师展示课《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杜老师基于大概念的深度教学“U型学习”模型理论,设计了“意义导入—深度理解—能力转化—变式迁移”四个探究环节。她引导学生利用函数的眼光,从“数”与“形”两个角度重新审视数学中的方程与不等式问题,通过数形结合、分类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明晰利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及不等式问题的意义。

课堂结束后,杜晓薇老师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内在联系、核心概念诠释、学情分析与策略、教学重难点等方面阐述了展示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

广州五中初中数学科科长周琼老师指出本节课基于大概念的深度教学“U型学习”模型理论,让学生充分体会了函数的“形”与方程、不等式的“数”之间的联系。周科长还做了《践行深度教学理念,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汇报,分享科组在课堂教学研究、项目式活动研究与实践以及探索教学相长的模式等三个方面的成果。

初中数学正高级教师管国文老师充分肯定了此节展示课借助“U型学习”模型理论,教学设计合理且清晰,充分展示了深度教学的核心理念。管老师还给大家解读了由华中师范大学深度教学研究团队编写的《深度教学课堂分析要点简明手册》,向参会老师们详细地诠释了深度教学的理论要点。

03.初中政治

区泳诗老师展示课《公平正义的守护》

本节课以“校园欺凌”案件为背景,链接最新的时政热点,以“析‘见义勇为’之为”为索引,结合学生的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做推导,以小见大、层层递进深入探究“公平正义”,以研“防范欺凌”之策,链接社会现实问题,加深学生对于大概念的认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捍卫公平正义。

湖北省水果湖第二中学李俊文教师认为本节课由学生开展时政分享为课堂的导入,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特点;课堂以漫画、音频等多种学生作品来进行串联,而小组讨论活动让课堂更具思辨性。教师的设计以问题链、任务链、活动链为线索,层层推进,让学生进入到沉浸式的情境中,代入主人公进行思考,问题的设计具有两难性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刘晚晴博士指出本节课面向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景来进行设计,符合了深度教学对于课堂设计的要求,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通过分析情境中人物的每一次价值选择的背后原因,加深学生对于守护公平正义的理解。

04.高中语文

陈正仪老师展示课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联读》

陈老师采用群文联读的形式,以学习任务链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读、精读、联读,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并传承马克思始终满怀热情地立足革命实践、辩证思考问题的精神品质,观照现实,鼓励学生尝试讨论社会热点话题,结合个人经历表达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抱负。学生探究氛围浓厚、思维活跃,目标达成度高。

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武汉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吴小平老师认为本节课对群文联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注重知识的深度、关联度,能够激发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教学环节规范、连贯,运用评价量表,体现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活动安排注重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廖志文部长指出本节课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老师的表达字字珠玑,学生的表述落落大方,是一节优质课。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孙丽红老师评价本节课的课堂生成可圈可点,老师对学生的点评及时到位,互动自然。

(二)推荐课百花齐放

01.高中语文

巨军亮老师

《畸变见异趣 荒诞寓灼见——<促织><变形记(节选)>联读》

巨老师通过创设读书分享会的真实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并赏析两篇小说在共同的“异化”主题之外的差异,进而探知中西文化差异,从而帮助学生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激励学生理性思考社会现实、正确对待人生困境,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彭小丁老师《思辨性阅读与写作训练之因果分析》

彭老师围绕因果分析,有针对目标的学习任务链“认识——发现——评估——建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因果分析,有效拓展其作文深度,增强其论证力度。课堂内容直指学生写作思维痛点难点,摒弃浮华;课堂连问追问,专业而严谨,锻炼学生思维,引发深度思考。

02. 初中语文

李之昕老师《一棵小桃树》

李老师以同学们喜爱的卡通人物为导入,借助学生的分享帮助他们再次回顾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接着,她引导学生分析了“小桃树”的生长经历、景物特点以及“我”和“小桃树”的相似之处。最后,通过自主梳理、研读文本、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探究并理解了作者借“小桃树”所抒写的理想与情志。

姚倩仪老师《卖炭翁》

姚老师以组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以及点拨诵读技巧导入;接着学生自主探究,圈点勾画做批注,设置情境,准确分析出来卖炭翁和宫使的人物形象;然后进一步结合课外文言文研究出“宫市”的本质,同时抓住《唐诗三首》的共同写作对象,循循善诱,让学生体会文人的博大情怀!

03.高中英语

庾丽萍老师

《必修三 Unit3 Reading for Writing》

庾老师以旅游局需要写文章介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地方作为导入,创设情境,驱动学生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地方进行探索,激发了学生对课本话题的兴趣,在文本分析方面抓住文本本身最为核心的内容,通过创设和任务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并通过“教学评的一致性”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谢婕老师《描述标志性的动物》

谢老师通过读后仿写和读后改写等方式,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阅读活动中,她引导学生理解语篇的表层信息,在语言层面抓住描述动物特征的有效方法,增强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能力。最后由学生创作作文二稿并进行同伴互评,真正地融合了读与写、知与行,驱动创造性思维活动。

04.初中英语

肖莉老师《Unit6 Pets Reading》

肖老师以Head to head为引线,带领同学们一起探讨议论文这一文体,通过汉堡包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议论文的结构特征,秉着辩证思维的观点,延续是否饲养宠物的话题,通过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积极表达并深刻体会到Head to head的含义,从辩证思考中体会到尊重他人观点,培养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姚依卉老师《Unit7 Poems Reading》

姚老师立足Unit7诗歌的文本特点及学生学情,由两首朗朗上口的英文诗歌视频导入,带领学生对诗歌内容抽丝剥茧,深入分析了文本的表层信息与隐含信息,切实体会作者作诗的意图与感情,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了多首描写母亲、介绍学校的英文诗歌,将课堂推向高潮。

05.高中物理

姚美奇老师《电磁感应中的图像问题》

姚老师从图像的选择、转换、描绘和应用四个方面对电磁感应中的图像问题展开详细分析,课堂上更是借助自制教具,让学生能直观理解有效切割长度,充分展示了教学风采。

古春红老师《动量冲量》

古老师以实际生活情境作为本节课的引入,并设置“鸡蛋撞地球”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学生体验活动、问题引导和演示实验视频为线索展开教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和冲量,并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06.高中化学

梁德宇老师《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

梁老师以苹果中所蕴含的化学变化或物质作为素材,创造真实情境来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认识陌生的有机物的性质,让学生形成认识有机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孙艳平老师《糖类(第一课时)》

孙老师以“元气森林”等生活中常见的“0糖”饮料作为引入,帮助学生认识糖的概念及分类,了解代糖在生活中的用途,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选择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等方式深化对还原糖(羟基和醛基)性质的理解。

张绪盼老师的《有机合成(第三课时)》拉西地平降压药的合成为活动内容,带领学生思考并归纳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包括逆向推断、正向合成与课外反应信息的分析,充分体现了深度教学的理念。

汪爱华副校长指出3位老师的课都有生活情境的引入和应用,学生需要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这显然是“新课标、新课改”后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和深度教学的理念!

广州大学关宏宇教授肯定了化学科组对每节课的用心准备,并赞赏3节课都能充分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有深度、广度和厚度,注重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07.生 物

黎庆敏老师《染色体变异》(第一课时)

黎老师以三倍体香蕉这一案例情境将本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串联起来,利用教具让学生亲手模拟三倍体形成配子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联会紊乱所导致的结果,从而解释三倍体香蕉无籽的原因。

李语嫣老师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专题复习》(实验课)

李老师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的细胞结构”这一实验的教学让学生构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核心概念,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并提供“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评价量表”,让学生利用自评和他评的方式对实验过程的操作进行审视。

08.历 史

梁珉源老师《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梁老师通过填表、识图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清朝维护领土完整,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并深入分析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举措。通过完成递进式的任务,帮助学生理解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徐岩老师

《基于历史解释的高二历史段考选择题试题讲评与迁移》

徐老师围绕考试中的易错选择题详细解析题目涉及的相关历史概念,最后通过完成学案补充的迁移训练,引导学生总结选择题答题技巧。

程子琳老师《社会生活的变迁》

程老师利用时间轴作业,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通过前置任务《口述史研学报告》,结合票证材料,让学生合作完成改革开放前后人们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并畅谈感想,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09.地 理

杨云萍老师《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杨老师围绕热带雨林开发主题,开展角色扮演、辩论活动,课堂活动形式新颖,增强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在矛盾冲突中反思进行合作,得到新观点——保护性开发,采用即时提问方式,锻炼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助力养成生成性思维。

张淼老师《地图的判读》专题复习课

张老师采用“学案导学”,“案例教学”的模式进行,清晰地展示了地理图表判读的基本方法,将同学们熟悉的不同类型的地理图表全面灵活地展现出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马松智老师校本课程《老城遗产活化项目研究》

马老师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方式,从广州的26片历史文化街区和珠江滨水工业遗产选取了感兴趣的研究区域,完成了一个源于真实世界中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探究历史文化街区或滨水工业遗产活化的项目研究。

刘晶菁老师

《富饶三沙,向海图强》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展示课

刘老师以三沙市作为案例地,贯彻“一境到底”策略,设计探究全程,构建以学生主体的课堂。学生为探究活动的主导者,通过合作讨论,分析、质疑和释疑,自主搭建时空综合的知识网络,促发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

10.音 乐

苏永乐老师《赶牲灵》

苏老师通过展示不同地方的民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与劳动人民的质朴情怀。苏老师运用专业的声乐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11.美 术

林万裕老师

《刻意的古人——甲骨文的十二生肖》书法课

林老师介绍了甲骨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初步感知甲骨文是以象形为主要的造字方法,了解了象形字的造字原理。通过展示甲骨文的书法作品,为学生讲解甲骨文的章法、墨色、笔法、结体,让学生多角度鉴赏甲骨文。

12.体 育

蔡诗隽老师《接球、运球、传球》

蔡老师从自主探究到技能学习,再到组合技术练习,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动作,提高了学生的有氧耐力,发展了学生的下肢力量、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与会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现场会,不仅学习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认识到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与会者还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二、融合赋能彰显办学特色

5月16日上午的学校汇报与专题讲座由广州市第五中学汪爱华副校长主持。

活动伊始,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兆兴院长发自肺腑地做了简短大气的致辞。陈院长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海珠区教育教学发展的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随后分享了近年来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初心和决心,并通过信息化时代传统教学方式较难适应教育发展需求的背景说明了深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最后,陈院长从精心组织、积极交流、推动改革和推广成果四个方面作出了要求,为本次深度教学改革会的顺利进行指明了方向。

广州市第五中学裘志坚校长就学校科学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作了深入报告。报告以“融合赋能:‘三新两减一增’背景下学校科学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为主题,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教育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裘校长指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致力于构建特色鲜明的科学教育体系。通过实施“科雅育人”课程体系,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并重,实践创新与责任担当并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不仅注重国家必修课程的落实,还通过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科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

在科学教育的实施上,裘校长强调了多学科融合的重要性。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真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

为保障科学教育的有效实施,广州市第五中学设立了五中科创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室设施和丰富的课程资源。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

裘校长的报告不仅展示了广州市第五中学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探索与成效,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科学教育改革,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专家讲座引领方向

华中师范大学的郭元祥教授在听取学校和学科汇报之后,基于深度教学的相关理论,为广大与会教师带来了一场极具深度和启发性的《真实情境复杂问题解决学习及设计问题》专题讲座。

在讲座中,郭元祥教授全面而细致地展开阐述。他首先强调了确立课程立场的重要性,指出核心素养是一种表现性的素养,且明确了核心素养生成的关键要素。郭教授还谈到学习是由情境所激发的,知识学习需要真实情境,并详细介绍了真实情境的类型。同时,他论述了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逻辑构造,并强调通过真实情境深化知识学习与素养转化的必要性。此外,教授深入讲解了知识学习的进阶、复杂问题解决以及复杂问题的特征及意义,还就问题链的设计以及真实情境与复杂问题解决学习的活动设计课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郭元祥教授以其渊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和生动的讲解,为在场老师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整个讲座过程中,老师们全神贯注,认真聆听并积极思考,现场气氛热烈。此次讲座不仅让大家对真实情境复杂问题解决学习及设计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相信在郭元祥教授的引领下,相关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将不断深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活动最后,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甘露副院长等教研院领导对本次现场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将继续支持广州市第五中学在深度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甘露副院长为与会者详细阐述了海珠区深度教学项目的核心理念及实施步骤。鼓励各校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致力于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启发智慧、激发潜能的过程。甘露副院长对项目寄予厚望,并表达了对现场会成功举办,项目成功实施、成功结项的美好憧憬。同时,她还勉励更多老师积极加入到教学改革的行列中来,共同推动海珠区乃至整个广州市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此次海珠区深度教学改革现场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广州市第五中学在教育改革领域的先行者地位,更为海珠区乃至整个广州市的教育界注入了改革创新的活力。展望未来,我们坚信海珠区的教学改革将继续深入,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0 阅读:9

魅力学校

简介:发掘弘扬优质教育,助力教育腾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