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穆、敬、文、武宗的后妃儿女们㈠

百年的驿站 2024-05-21 06:06:51

唐穆宗李恒有个老婆姓王,当李恒还是个皇太子时就嫁给了他,不过,估计她原先并非嫡妻,因为据史书所载,直到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替老公生下长子李湛后,才被册立为皇太子妃。可是,李恒做了皇帝后,却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将她册立为皇后,直到老公驾崩,儿子李湛做了皇帝,她才被尊为皇太后。没几年敬宗李湛遇害,因为敬宗的年号为“宝历”,继位的文宗李昂就尊称她为“宝历太后”。及至武宗李炎登基,由于王太后居住于义安殿,又被尊为“义安太后”。王太后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去世,大概活了50岁左右吧,死后的谥号为“穆宗恭僖皇后”。李恒除了这个勉强可以算作嫡妻的王氏外,还有两个嫔妃,一个姓萧,替老公生下第二子李昂;另一个姓韦,替老公生下第五子李炎。由于她们的儿子后来都做了皇帝,因此她们也都被尊为皇太后。萧太后于宣宗李忱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去世,估计也在50岁左右,被谥为“穆宗贞献皇后”;韦太后比较不幸,因为儿子李炎即位时她已经去世了,估计当时只有40岁上下,虽然后来因为儿子的缘故而被追谥为“穆宗宣懿皇后”,生前却没能享受到堂堂皇太后的待遇。

穆宗李恒的三个后妃结局都不错:寿终正寝。不过,从某各角度来说,李恒的儿子们应该是“非常幸运”的:五个儿子中竟有三个做了皇帝,数量之多、比例之大,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可惜的是,三个皇帝儿子结局可都不太妙:长子敬宗李湛被杀,次子文宗李昂抑郁而逝,幼子李炎和老头子一样服丹中毒身亡,更别说李湛只活了18岁,李昂与李炎只活了三十二三岁了。那么,他的另外两个没做皇帝的儿子呢?

李恒的第三子李凑受封为漳王,他宽厚谦和,举止文雅,待人接物严肃恭敬而又颇有风度。当唐文宗李昂欲除掉宦官王守澄等人,而宰相宋申锡因走漏了风声,王守澄欲诬陷宋申锡“谋反”时,就拿出了一个有力的“证据”:宋申锡等有拥立漳王入继大统的图谋!他们见皇上多病,皇太子年幼,漳王贤明而有声望,竟然欲援引兄终弟及之义,说什么日后应该由漳王继承唐家大业!其实,即使这些证据属实,欲立漳王为皇太弟,只不过是将他确定为革命接班人而已,又不是抢班夺权,无论如何也扯不到“谋反”上去哪!可是,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昂心灵深处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继承了哥哥皇位的李昂一听说弟弟也欲效法自己搞什么“兄终弟及”,顿时火冒三丈,差一点就杀掉了宋申锡,并且立即将李凑贬为巢县公。这是太和五年(公元831年)间事,三年之后的太和八年,李凑就抑郁而逝。这一年,皇帝哥哥李昂才26岁,可怜的弟弟巢县公李凑能有多大呢?

李恒(795年7月26日-824年2月25日)

既然人已死,那根敏感的神经得以松弛,李昂也就宽厚起来,追谥李凑为“齐王”。一年之后又发生了“甘露之变”,随着李训、郑注等人的被杀,有些事情也渐渐弄清楚了:当年向王守澄告密并诬陷宋申锡与李凑的,正是那个郑注。成为傀儡甚至形同囚徒的文宗李昂痛悔自己冤屈了弟弟,又追谥李凑为“怀懿太子”——傀儡皇帝的这点权力还是有的,因为这种表面文章并不损害宦官集团的实际利益嘛。可是,这对于死者来说,这种追谥究竟又有多大意义呢?

李恒的第四个儿子李溶受封为安王。就在武宗李炎虽已进入皇宫、尚未正式登基、还是皇太弟的身份时,仇士良对他说:“文宗皇帝在世时,有人曾劝他立安王为皇太弟,留着安王,将来必然是个祸害啊!”李炎一听有理,就逼迫着这位哥哥自杀了。

据《旧唐书》所载,李凑是李恒的第六个儿子,李溶则是李恒的第八个儿子。照这样看来,穆宗李恒至少有八个儿子,而且至少有三个儿子早年夭折。不过,从《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所援引的《唐阙史》等史料来看,李凑、李溶又显然是武宗李炎的哥哥。这就不去细究了,不过无论如何,五个儿子中最“长寿”的也只活了三十二三岁,而且几乎个个死于非命,这对于一位父亲来说,也够悲哀了吧?

敬宗李湛由于只活了18岁,也就没有册立皇后娘娘。他最宠爱的妃子姓郭,因为绝色姿容而被选入了皇太子宫中。不久,李湛登基,郭氏也替他生下了长子李普。李湛一则因为少年得子,二则因为郭氏“淑丽冠于后廷”(《新唐书》本传),对她特别宠爱,第二年便册封她为贵妃。郭贵妃死于哪一年已经无从查考,不过显然也不幸福:因为老公18岁时就死于宫廷政变,郭贵妃年纪轻轻的便守了寡。可是这还没完,俗话说祸不单行,太和二年(公元828年),她的儿子、5岁的晋王李普又夭折了,其时距李湛被杀还不到两年。对于一个母亲、一个妻子来说,这该是何等沉重的打击啊!

李湛共有五个儿子。长子晋王李普已如前述,5岁时就夭折了。李湛的其余四个儿子都于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八月受封为王:第二子李休复封梁王,第三子李执中封襄王,第四子李言杨封纪王,第五子李成美封陈王。当时,文宗李昂自己的儿子都死了,大臣们多次请求册立皇太子,开成四年十月,即李昂死前两个多月,决定册立陈王李成美为皇太子。可惜还没来得及举行册封大典,李昂就驾崩了。仇士良拥立武宗李炎登基,李成美与叔父李溶一起,被李炎逼迫着自杀了。而李湛的第二子李休复、第三子李执中、第四子李言杨呢,自从那年封王以后,无论《旧唐书》、《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没有了关于他们的任何记载。而李昂为什么要立大哥最小的儿子为皇太子,而不从李成美的三个哥哥中选择呢?由此推想,那三个哥哥,很可能已经死了,而且遇害的可能性似乎比自然死亡的可能性更大些。吕思勉先生也在《隋唐五代史》第九章第二节《武宣朝局》中说:“梁、襄、纪三王,疑亦已殂谢,故及成美。”

文宗李昂只有两个儿子:长子李永与次子李宗俭。无论《旧唐书》还是《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没有给文宗李昂的后妃立传。不过人们从零星记载中,还是可以知道他的几个嫔妃的:有个王德妃,就是李永的母亲,虽然她给老公生下了长子,老公却一点也不喜欢她。那么,李昂喜欢谁呢?他最宠爱一个杨贤妃。失宠的王德妃心怀不满,难免形之于言色,得宠的杨贤妃再在老公面前进些谗言,于是,可怜的王德妃就“为杨贤妃所谮而死”(《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六)。她是怎么死的?史书上没有明说,推想起来,很可能是被逼自杀,至少也是抑郁而终。只不过,她的儿子李永起先被封为鲁王,后来又被立为皇太子,倒是没受母亲失宠的影响。可惜,身为皇太子的李永很不争气,他“颇好游宴,昵近小人”,再加上杨贤妃担心他将来替母亲报仇,更是日夜不停地在李昂面前说李永的坏话。李昂便召集文武百官,准备废掉李永。文武百官们纷纷反对,认为皇太子是国家的根本,不应该轻易变更,何况他年纪还轻,应该给他一个改邪归正的机会。大臣韦温甚至直言不讳地说:“陛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却没有好好地教育他,致使他沉沦到这种地步,难道要他单独承担这一后果么?”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其潜台词不就是“子不教、父之过”么?李昂想想也是,总算没有废黜他。这是开成三年(公元838年)九月间事。问题来了,李昂不是还有一个小儿子李宗俭么?他是在一年多之前,即开成二年八月,刚刚被老爸册封为蒋王的呀。《旧唐书》中关于他的传记只有短短14字:“蒋王宗俭,文宗第二子,开成二年封。”《新唐书》呢,只有13字:“蒋王宗俭,开成二年始王,无薨年。”虽然说他没有去世的年份,而从韦温的话中却可以看出:蒋王李宗俭一定是死于开成二年八月之后、开成四年九月之前!所以他才敢说“陛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更为悲哀的是,仅仅过了一个月,即开成四年十月,皇太子李永又“暴薨”了!虽然吕思勉先生认为:“文宗自甘露之后,久同傀儡,能否自杀其子,尚有可疑。”不过从现有史料中却可以断定,李永绝非正常死亡!

(《高处不胜寒——皇帝与他的后妃儿女们》系列之588)

1 阅读:227

百年的驿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