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您知道吗?打从好些年前,我这脑袋瓜子就装着一件美事儿——跑到河北遵化市,逛了逛大名鼎鼎的清东陵。那时候啊,我愣是没留意,就在遵化市边上,藏着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名叫四十里铺。说起来您可能不信,在五六十年代那会儿,这村里可是出了位大红人,他的名字响当当,叫王国藩。今儿个,咱就一块儿来扒拉扒拉王国藩的那些事儿。
一九一九年腊月,王国藩呱呱坠地于河北遵化县西四十里铺村,一户穷得叮当响的农家。那会儿,咱中华大地上烽火连天,乱得跟一锅粥似的。特别是到了三一年,小日本儿悍然发动了侵华大战,咱国家的民族危机那是一天比一天紧。等到七七事变一闹腾,王国藩这小子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二话不说,他就报名投了中共带头的地方部队,为打跑小日本儿,赢得抗日大战的胜利,那是豁出去了,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新中国一成立,中央就动手搞了个大动作——土地改革,一下子把那两千多年的剥削老规矩给送走了。可问题来了,农民兄弟们虽然分到了地,手里却没家伙什儿干活儿。这可咋办?中央一合计,得嘞,咱试试走合作化的路子,一块儿使劲儿,看看能不能把这难题给解决了!
一九五二年那会儿,王国藩这家伙可真不含糊,一听中央的号召,立马蹦跶起来,拽着村里头那二十三家穷得叮当响的户儿,一块儿整了个合作社。他们还给这合作社起了个挺逗的名儿——“穷棒子”合作社。你猜怎么着?这合作社里头就一头驴,嘿,这驴还特立独行,三条腿算是公家的,剩下那一条,嘿,还是人家私人的。这事儿啊,不用说,一看就知道那时候东西缺得紧,生产家伙什儿少得可怜。
合作社一开张,王国藩心里就琢磨上了,咋解决生产家伙什儿的问题呢?他领着大伙儿,噌噌噌上了山,砍树锯木头,一番忙活下来,换来了五百多块大洋。嘿,有了这笔钱,他们置办了些实用的生产工具。你说这村民们的生产热情,跟那夏天的火苗子似的,噌噌往上窜!就这么着,“穷棒子”合作社愣是迎来了个大丰收。温饱问题?那都不是事儿了!不光自己吃饱了肚子,还给国家贡献了不少粮食呢!
那会儿,毛主席在《中国社会主义那股热乎劲儿》里头,特意提了提王国藩那合作社,给了番点评:
在遵化县那会儿的合作化热潮里,有这么个王国藩合作社,二十三户穷得叮当响的贫农,家里加起来才三条驴腿,简直能让人笑中带泪,外号也就这么传开了。可你猜怎么着?人家愣是用自个儿的双手和一股子倔劲儿,三年功夫,愣是从“一穷二白”里刨出了大堆的生产家伙什儿,看得那些来参观的同志,眼泪花儿直打转。我说啊,这不就是咱们大中国,不服输、肯吃苦的真实写照嘛!
一九五七年那会儿,王国藩大哥一跃成了全国头一遭的农业大劳模,中央政府那是真不含糊,直接给整了个沉甸甸的金质奖章戴上。更绝的是,毛主席他还亲手送了一面大红锦旗,把王国藩大哥乐得,眼泪花儿都在眼眶里打转儿,差点儿没绷住。毛主席见状,笑眯眯地说了一句:“老王啊,这回你可给咱农民兄弟长脸了!”
嘿,您可是咱们这儿的活榜样,共和国建设的大功臣一枚!今儿个特地来夸夸您,您在全国那是打头阵的尖兵,给大伙儿带了个好头儿!
打从一九六九年的九大起,一直到一九七七年的十一大,咱们河北省那位响当当的农民兄弟王国藩,那可是会议的座上宾。他不光是去了,还一连几届被大伙儿选上了中央委员,真够风光的。不单如此,老王在地方上也是忙得团团转,什么唐山地委书记啊,唐山地区革委会的副主任啊,还有遵化县委的一把手,这些头衔他都戴过。嘿,这老兄,真是遍地开花,哪哪儿都离不开他!
打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那会儿,王国藩老兄可真是风光无限好啊,被咱们的毛主席前后叫了去聊了十次天儿,里头还有八回握手言欢呢!不光如此,他还代表咱们国家,跑到苏联、巴基斯坦那些个地界儿去串门儿。说起来,那会儿在咱全国搞农业的圈子里,王国藩简直就是颗闪闪发亮的大腕儿明星!
一九七六年深秋十月,那会儿,“四人帮”被上头给一锅端了。打那以后,中央的路子和方针那是大变样,王国藩的风光日子也就跟着到头了。到了七八年,王国藩党内党外的头衔,咔嚓一下,全给摘了,他灰溜溜地回了老家西铺村,重拾起了锄头把儿,当起了老农民。
您瞧瞧,王国藩这家伙,可是全国出了名的劳动模范,给咱们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那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组织上一合计,得嘞,不能亏待了这老大哥。1984年那会儿,唐山市的地委书记一发话,王国藩就被请到了遵化县水利局,当上了顾问大人,待遇嘛,副局级,听起来挺响亮。每个月,人家还能稳稳当当领上40大洋的工资,心里头那个美呀,别提多滋润了。
打那以后,王国藩可算是摘下了头顶上的亮闪闪,踏踏实实过起了老百姓的日子。到了2005年7月30号这一天,老王因病驾鹤西游了,一辈子活了86个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