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向中国开放海参崴后,西方发现不对劲了,中俄同时成为赢家

胡麒牧博士 2024-03-13 16:56:45

俄总统普京去年5月决定向中国开放海参崴港,至此,海参崴正式成为中国内贸货物的跨境中转口岸。如今,10个月过去了,西方终于发现,普京做出的这项决定,让中俄同时成为了赢家。

俄罗斯总统普京

在几个月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做出了一项重要决策,将海参崴港转变为中国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的中转口岸。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可以将这一港口,作为供应国内南北贸易的中转枢纽,而无需再缴纳关税。

当时,这则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西方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要知道,海参崴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深水良港之一,不仅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基地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站,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和经济潜力。

因此,西方国家对于普京此举相当警惕。不少外媒都担心中俄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会改变地区乃至全球的力量格局。为了抹黑中俄两国,甚至还有外媒表示,长此以往下去,俄罗斯将会沦为中国的“加油站”。

事实上,普京的决定并不是突然做出的,西方的猜测、抹黑更是子虚乌有。此前,俄罗斯就曾多次试图将海参崴打造成亚太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但由于美西方的制裁和经济孤立,这一计划的实施变得相当困难。

因此,俄方决定改变战略,将重点放在与中国的合作上。通过开放海参崴港,俄罗斯希望吸引更多中国投资,加快远东地区的开发和现代化进程及贸易流量,进而带动整个俄罗斯东部经济带的发展。

海参崴

其次,这也是俄罗斯“向东看”政策的进一步实践,表明俄罗斯正在积极利用与亚洲邻国,特别是中国的关系,以平衡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重新定位俄罗斯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地位。

当然,开放海参崴港对中俄的合作也是大有裨益,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也符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俄罗斯远东发展战略的利益契合点。

值得注意的是,海参崴原本是中国的领土,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曾被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并被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从那时起,中国的黑龙江和吉林就不再有出海口,相关货物必须通过陆路行驶一千公里,才能到达更南边的辽宁省的港口。

如今,俄罗斯主动开放海参崴,除了经济考虑外,也有助于改善与中国的历史遗留问题,增进双边互信。因此,普京的决策一出,就在中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少媒体纷纷表示,“时隔163年,中国终于重获海参崴出海口。”

渔民在海参崴的码头上垂钓

实际上,在中国推进国际贸易和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将外国港口作为内贸货物的中转口岸的例子并不少,海参崴也不是唯一。在2007年的时候,中国就开始尝试将东方港、海参崴和纳霍德卡港纳入“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的试点项目中。

通过这些外国港口,中国能够更好地进行国内不同地域间货物的转运,有效降低了东北地区到东南沿海及其他地区的物流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而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这一做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制度化。

而这一次,海参崴港成为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的中转口岸,对于盘活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更是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合作模式的成功运行,一方面体现了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的高度互信与紧密合作;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型国际物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只能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事实上,经过几个月的合作,海参崴的开放,也确实让中俄两国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首先,通过开放海参崴为中国提供出海口,中国企业能够在该港口设立自贸区,并开展广泛的贸易活动,为中国的东北地区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出海通道,有利于增进区域内的物流与贸易流通。

此外,开放海参崴不仅仅局限于港口使用权限,还涉及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体系的互联互通,比如发展中俄之间的物流网络,强化运输能力,以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这意味着两国在能源、农业以及其他重要领域将进一步加强合作。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海航线的通航条件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并探索这一连接欧亚的潜在高效海运走廊。可以预料到的是,在未来,世界贸易的很大一部分将通过北海航线进行。

俄罗斯大力推进北海航线的建设

到那时,海参崴作为这条航线的东部终点,极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和贸易中心。此前,俄罗斯政府已明确提出,要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北海航线的全年航运,这对海参崴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实际上,海参崴港参与到中国的贸易体系中,只是这些年来中俄贸易合作不断前进的一个缩影,尤其在远东地区,双方的各项合作更是取得了相当显著进展。

首先,近些年来,中俄双方共同出资,对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和投资,包括建设铁路、公路、桥梁以及港口设施等。截至目前,双方已经完成了若干跨境桥梁的建设项目,还在讨论边境口岸的进一步扩建和现代化。

其次,中俄还在远东地区开展了丰富的能源合作项目,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的开发和输送。俄罗斯通过远东地区向中国供应能源,满足了中国部分能源需求,同时促进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俄远东能源合作

除此之外,中俄两国还共同制定了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明确了双方将在经济贸易、投资、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致力于将远东地区打造成中俄合作的新高地。

俄总统普京已经不止一次地强调过,中俄两国的关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双方的这种关系,不仅建立在两国长久以来的友好关系上,更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合作项目中。

23 阅读:9149

胡麒牧博士

简介:解读大国财经,解码数字经济,解析国际经贸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