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大代表杨卫东:以“水”为核,推动水运交旅携手“出圈”

扬眼 2024-01-26 15:26:01

江苏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江、河、湖、海的省份。千年运河与滚滚长江交汇于此,再奔涌入海。眼下,“水韵江苏”和“水运江苏”都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水”为核心、促进江苏经济发展不同维度的战略要求。省人大代表、华设设计集团董事长杨卫东建议两者完全可以融合发展,形成“1+1”大于“2”的效应,推动江苏水运交旅携手出圈。

2023年初,《省政府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印发,同年底,省政府批复了《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23-2035年)》。这也意味着,今后的一段时间,将是我省水运快速的建设期和发展期。

在此之前,2020年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着力塑造“水韵江苏”人文品牌,展现江苏“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韵特色,为社会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明确了发展方向。

“同样是‘水’,依托同一片江、河、湖、海,二者是不是就可协同融合发展,从而统筹兼顾,充分挖掘经济、文化潜力呢?”杨卫东认为,当前全国都进入了消费经济和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时代,尤其是疫情之后旅游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交通部提出的交旅融合发展要求,我省在水上旅游涉及的旅游航道规划、旅游港口审批主体、行业建设管理制度、船型检验标准等方面还存在缺失。现有“水运工程”的设计建设“文化韵味”考虑不足,以“水运”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较少、公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都应该被重视起来。

为此,他建议以“交旅融合”擦亮江苏河湖水上旅游名片。重点围绕长江、京杭运河、太湖等丰富旅游资源,加大内河水上游轮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完善水上旅游的管理体系,明确交通、文旅、财政、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在旅游航道、港口建设、审批、管理等方面的权责和协作机制,推动交通和旅游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全面提升水上交通服务品质。以“能源转型”提升运输组织的绿色低碳水平。以“留白增绿”优化港航闸全体系生态绿化效能,逐步实现公用港口码头可绿化区域绿化全覆盖。

与此同时,以“文化赋能”推动沿河景观地标“串珠成链”,形成“一闸一景、一桥一特色”的文化载体。将上下游水运景观文化标识串联起来,形成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彰显水运设施的景观功能和历史人文价值。以“文化自信”加大江苏水运品牌的对外推广。一方面结合生态环保、绿色健康等主题,组织开展航运文化为主题、适合大众参与的体育休闲类活动;另一方面还可以依托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等高层次大运河文化交流平台,推动江苏航运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加强航运文化国际传播力度,扩大国际影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校对 盛媛媛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