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为何“杀顺手了”?一句冷血之言,揭开水浒杀戮与人性真相!

奇观舰长 2024-05-04 20:55:50

话说这黑旋风李逵,在梁山好汉里那可是出了名的杀星。他那两把板斧舞起来,真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可要说最让人胆寒的,还得数他在扈家庄的那场杀戮。扈家庄上下老小,被他杀了个鸡犬不留,最后还撂下一句:“杀顺手了,不留一个!”

哎呦喂,这“杀顺手了”四个字,听着就让人毛骨悚然。这李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啥能说出这么冷血的话?说到底,这都跟“杀戮”和“人性”这两个词脱不了干系。咱今天就从李逵这句“杀顺手了”说开去,好好聊聊这水浒里的杀戮和人性。

先说说李逵这浑人,他本是个江州小牢子,因为仰慕宋江的名声,就跟着上了梁山。这家伙脾气暴躁,性子直爽,对宋江那是忠心耿耿,指哪打哪,绝无二话。可他这人吧,也忒嗜杀成性,一言不合就砍人,简直就是个行走的杀人机器。

您瞧,李逵这句“杀顺手了”,可不是随口一说,这背后藏着的是他对生命的漠视,是杀红了眼的疯狂。说白了,就是杀戮已经让他失去了理智,变成了一种本能的冲动。

但要说水浒里杀人,那可真是家常便饭。咱们再看看其他的杀戮场景,像是宋江杀阎婆惜,那是被逼无奈,属于正当防卫;武松血溅鸳鸯楼,那是为兄报仇,也是情有可原。你看,同样是杀人,这背后的动机和目的可是千差万别,有的合理,有的就纯粹是非理性的。

古人云:“杀一人者,凶手也;杀万人者,英雄也。”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但细细琢磨,也并非没有道理。历史上那些农民起义,哪一回不是尸横遍野?可老百姓为啥要造反?还不是被逼得活不下去了!

再说这《孙子兵法》,里头也说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要死人的!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打仗呢?可见,古人对杀戮这事儿,一直都是很谨慎的,不到迫不得已,不会轻易动武。

咱再回到李逵身上,他这“杀顺手了”的心态,其实就是人性的异化。你想想,一个人成天打打杀杀,见惯了血肉横飞,时间长了,自然就对生命失去了敬畏之心,变得麻木不仁。

都说“人之初,性本善”,可为啥有些人会变成杀人如麻的恶魔呢?这跟环境和经历脱不了干系。就拿林冲来说吧,原本是个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可就因为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媳妇,硬是把他逼上梁山,最后成了杀人如麻的豹子头。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长期处于杀戮环境中,会让人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心态,觉得自己的命运无法掌控,只能任由摆布。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就会选择用暴力来发泄内心的压抑和愤怒,甚至会产生嗜杀的倾向。

说到底,人性这东西,就像一张白纸,环境和经历就是那支画笔,会在这张白纸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咱们再把目光放远点,看看水浒里的杀戮行为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话说这梁山好汉,个个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他们不满朝廷的腐败,揭竿而起,杀贪官,除恶霸,也算是替天行道。

可这杀戮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推翻旧秩序之后,还得建立新秩序。你看梁山好汉最后接受招安,不就是想重新融入社会吗?但他们身上的杀戮之气,却成了融入社会的一道鸿沟。

历史上那些农民起义,大多也是如此。就拿法国大革命来说吧,那可是轰轰烈烈,砍了不少贵族的脑袋。可革命胜利之后,法国社会陷入一片混乱,各种势力争权夺利,最后还是拿破仑出来收拾残局,建立了新的秩序。

由此可见,杀戮可以推翻旧秩序,但重建新秩序却需要更多智慧和耐心。只靠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会带来更多混乱和灾难。

哎,说来说去,这杀戮和人性之间的关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有时候,杀戮是迫不得已,是为了生存和正义;但更多时候,杀戮是人性的扭曲,是野蛮和残忍的体现。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杜甫的诗句,说的可不是打打杀杀,而是要咱们认清问题的根源,用智慧和策略来解决冲突。

说到底,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会带来更多仇恨和伤痛。咱们得用脑子,用理性,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让这人间少一些杀戮,多一些和平。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