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涵阳说健康 2024-05-21 07:56:5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血液中脂质、钙质、复合糖类等物质在冠状动脉壁逐渐沉积形成的一种病理过程。这一过程常伴随着冠状动脉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纤维化,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壁的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一般从内皮损伤开始。内皮细胞在血液流动中受到损伤,促使脂质代谢异常,引起脂质氧化和沉积。脂质的氧化沉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之一。复合糖类的积聚也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脂质和复合糖类的沉积逐渐形成黄色粥样物质,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冠脉病变。导致冠脉硬化的元凶有多个,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及年龄、性别等,常常采用团伙作案的方式。另外缺乏运动、少食或不食蔬菜水果、精神社会因素、内分泌和遗传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7大元凶

1.高血脂

胆固醇是动脉硬化斑块中的主要脂质成分。血浆中的胆固醇主要由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携带,其中70%的胆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携带,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高密度脂蛋白是主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它能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运走,如果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会导致胆固醇在血管壁大量积聚,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2.高血压

高血压是被普遍公认的动脉硬化因素,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可因血压升高而明显加速,且病变加重。血压降至正常时病变发展减慢。

此外,血压直接影响动脉壁结缔组织代谢,与高血压有关的肾素、儿茶酚胺、前列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等也可改变动脉壁代谢,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3.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

糖代谢异常可导致脂代谢异常,高血糖会损伤动脉内皮,诱发或加重动脉硬化,影响粥样斑块形成。

4.超重或肥胖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25称为超重,体重指数>30称为肥胖。其对动脉硬化的影响常与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等危险因素并存。

5.吸烟

吸烟可通过多种因素导致动脉硬化。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明显降低血浆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并且能增强低密度脂蛋白的致动脉硬化作用。

此外,吸烟会使血浆激素、皮质醇、血管升压素和葡萄糖水平增高,损伤血管内皮。另外,吸烟还可以增加血栓因素。

6.年龄、性别

动脉硬化发生过程可开始于儿童期,至成年时才出现临床症状,动脉硬化的发生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20~59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但60岁后两者无差异。女性的冠心病发病年龄较男性平均晚10年,女性停经后,冠心病发病率开始上升,雌激素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故认为雌激素有防止动脉硬化作用。

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及其作用的认识的加深,发现它是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虽然其引起动脉硬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减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变血液凝固状态及血小板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引起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如何预防?

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不吸烟,不饮酒;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轻松愉快的心情;40岁及以上人群坚持至少每年体检一次;从儿童期开始,减少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也应该避免摄食过量,防止发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预防该疾病需要注意控制危险因素,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8

涵阳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