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张爱萍上将开会时突然告假,为何周总理要拦下他搜查口袋?

董卓坐景观天 2024-05-24 10:18:46

1964年的一天,周总理在总理会议室中展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会还没开完,张爱萍上将突然起身告假,说当晚还有一个外交会议,自己需要提前准备。

【张爱萍】

周总理点点头,却在张爱萍将军即将离开会议室时拦住了他,说:“等等,搜一下身再走!”

为什么周总理要搜查张爱萍上将的口袋呢,难道张爱萍上将带走了什么机密?

事实上周总理的谨慎反应,和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有密切关联。

原子弹研制的背后

自中国1949年建国以来,美国就一直把中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并不是因为中国拥有怎样强大的实力,单单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就让美国很不爽了。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又在朝鲜让美国下不来台,此后美国便一直提防着中国。

【中国抗美援朝胜利】

而朝鲜战场上用巨大代价换来的胜利,也让中国人明白了,除了意志力,硬实力也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于是毛主席一再强调,一定要研制出核武器,增强国家军事实力。

美国再怎么限制,钱学森等人才们还是在前赴后继地回国,苏联撤走援助,我们就自己在罗布泊一遍遍试验。

周总理对国家“两弹一星”工程十分重视,从前期筹备工作,到每次核试验,再到每一颗核弹的爆炸,乃至媒体如何报道相关新闻,周总理都事事上心。

【周总理】

在原子弹研制的过程中,周总理专门开了9次机密会议,解决了研制过程中遇到的上百种难题。

这种超强的执行力,也是“两弹一星”项目迅速推进的一大原因。

周总理和原子弹研制项目

长时间接触周总理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周总理对工作的细节处理让人惊叹,他的观察能力和眼界都叫人叹服。

而天天接触各种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周总理,最注重的就是保密工作。

【周总理工作照】

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战斗的周总理深知,有时候一个不起眼的信息泄露,都有可能给自己带来致命的打击。

原本美西方就对中国虎视眈眈,尤其是在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在即,美国、苏联、各个欧洲国家的监听手段层出不穷,甚至刚和我国打了一架的印度也在眼巴巴地等着看中国的笑话。

所以周总理总是带着12分的谨慎,在会议讨论中,他从基建人员的政审,到试验场区的少数民族安顿问题全部安排地明明白白。

【周总理】

周总理要搜张爱萍上将的身

1964年9月23日,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召开了一次会议,贺龙元帅、陈毅元帅、罗瑞卿大将、张爱萍上将、少将刘西尧等人都在会上。

因为不久就要进行核爆试验了,周总理带领大家一起商讨届时试验场地的天、空布防方案。

张爱萍上将是副参谋长,也是主持国防科技、装备和国防工业工作的负责人,更是“两弹一星”工程的总指挥之一。

【指挥核试验的张爱萍将军】

会议进行地差不多了,周总理得知张爱萍将军还要参加一个外交会议,考虑到核试验会不到一个月就要进行,周总理便对工作人员说:

“张爱萍和刘西尧两人从今天之后就不要接见外宾了,埋头苦干,是无名的工作,决定了松不得。”

【刘西尧】

而在张爱萍将军离开前,周总理一个箭步拦下了他,嘴里说道:“爱萍,请留步,你身上带机密文件了吗?”

原来,大家在开会时,会习惯性地记录会议重点,有时候开完会就会随手把本子、纸笔揣进口袋,所以周总理才询问了张爱萍将军。

虽然张爱萍将军很认真地展示双手,说道:“总理,我没有带呀!”

【张爱萍】

但周总理还是“不依不饶”地说:

“你再搜搜口袋,你等会儿还要见外宾,核试验的事情可是一个字都不能泄露的。”

于是张爱萍将军在周总理的注视下,把身上每个口袋都翻出来看了一下,确实什么都没带。

周总理这才笑着拍拍张爱萍将军,解释道:

“保密无小事啊!”

后记

周总理的保密意识非常强,国家要搞核试验,邓颖超作为周总理的妻子,同时还是几十年的老党员,都没有从周总理这里听到一丝一毫的消息。

而这次会议之后,周总理又和大家一起制定了核试验的暗语。

【因为外形圆润被取名为“邱(球)小姐”的原子弹】

原子弹是“邱小姐”;

接电缆叫“梳辫子”;

装原子弹的平台叫“梳妆台”;

气象信息是“血压”;

原子弹在专配车间就叫“住下房”;

转到发射台上就叫“住上房”……

后来小朋友们跳皮筋唱的“马兰花开”,也和这件事有关。

好在,科研人员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全国人民的期待没有落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

【中国首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这不仅成功粉碎了大国核垄断的阴谋,也将中国送到了更高的国际舞台上!

参开资料:

【1】核试验保密工作关系成败 周恩来"搜"张爱萍的口袋·解放军报

【2】周恩来这样严抓核爆安保工作·洛扬党建网

【3】回忆中国首次核试验保卫工作的内幕故事·中央部网站

0 阅读:19

董卓坐景观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