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上海女知青为返沪抛弃亲生女儿,38年后成富婆,电视寻亲

小小彤儿 2025-04-29 14:14:25

2014年9月,在《等着我》这档公益节目中,镜头捕捉到一位六十多岁的女性,她面对摄像机,泪流满面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娜娜,妈妈在找你,妈妈知道自己做错了,不该把你丢下,但当时真的没办法。你快回来吧,妈妈想带你回家。”

这一幕让在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深受感动。

这位母亲的身份是什么,为何选择抛弃自己的亲生骨肉?其中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原因?她最终能否成功寻回自己的女儿?

在节目中寻找儿子的老人顾荣华,1951年出生在上海这座大都市。

顾荣华从小命运多舛,年仅五岁便父母双亡,后来在居委会的安排下,由邻居阿婆负责抚养。

从小没有父母照顾的女孩,生活肯定不容易。虽然阿婆对她很好,但她的童年还是充满了阴影,生活也少了很多完整感。

有母亲的孩子如同珍宝,失去母亲的孩子则如同野草,如果有人声称有无母亲并无差别,那他显然未曾经历过这种痛苦。在校园里,她经常遭受女同学的嘲笑和男同学的欺凌,那段灰暗的童年记忆始终无法抹去。

这种环境让顾荣华变得自卑又内向,为他的悲剧结局埋下了隐患。长期的心理压抑让他难以与人正常交流,逐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这种性格缺陷最终导致了他人生道路的悲剧性转折。

1974年,顾荣华完成了高中学业,和众多城市青年一同,遵循国家“上山下乡”的指示,前往江西农村参与劳动和学习。这一行动旨在让城市青年体验农村生活,增强劳动观念,同时接受现实的教育。顾荣华的经历是那个时代许多青年的缩影,他们离开熟悉的城市环境,投身于农村的广阔天地,进行自我锻炼和成长。

在那个地方,她结识了人生中的首位伴侣。

赵根生是个阳光活泼的男生,特别能说会道。他对内向害羞的顾荣华格外照顾,经常帮她买饭,还送她电影票。

只要有人对她说三道四,赵根生二话不说就回击。一直没人疼爱的顾荣华,慢慢对赵根生有了感情,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在那个年代,谈恋爱被视为禁忌,年轻人对爱情的概念几乎一无所知。然而,异性之间的吸引力是生物的本能,人类也不例外。于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自然而然地开始了恋爱,知青之间的恋情更是屡见不鲜。

在那个年代,谈恋爱可不像现在这样明目张胆,更像是搞秘密活动,得躲躲藏藏的。正因为是这种隐秘的关系,男女之间反而更容易擦出火花,感情来得更猛烈、更炽热。那时候的恋爱,少了些距离感,多了份不顾一切的激情。

赵根生和顾荣华正值青春年华,两人迅速发展出亲密关系。

顾荣华的经历与其家庭背景密不可分。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普遍缺乏基本的性教育,对潜在风险毫无概念,更不清楚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过去的汕头,一位年轻姑娘因为和男朋友牵手,之后月经推迟了几天,便误以为自己怀孕了。当时,未婚先孕被视为极大的耻辱,她承受不了这种压力,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并留下了一封遗书。

经过详细核查,发现该女生实际上没有怀孕。

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思想单纯得很。他们要么对事情过于敏感,要么又显得特别麻木。

顾荣华自幼丧母,缺乏基本的生理常识。由于缺少母亲的指导,她对性知识几乎一无所知。直到她发现腹部逐渐变大,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怀孕,即将成为母亲。

搁在今天,这事儿压根不算啥,怀孕了就结婚呗,奉子成婚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但放在那会儿,未婚先孕可是件非常不光彩的事,社会根本接受不了。这不仅关系到个人道德,还涉及到政治层面,影响可不小。

在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女主角存妮和村里的小伙子小豹子在野外相会时,不幸被巡逻的民兵发现,并误以为他们有不正当关系。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指控和羞辱,存妮感到绝望至极,最终选择了跳入池塘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那个年代,未婚怀孕被视为极其严重的道德问题,社会对此反应强烈。男性一旦被发现与未婚女性发生关系,可能会被当作流氓罪逮捕并受到法律制裁。同时,女性也会因为未婚先孕而遭受社会的广泛歧视和排斥。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婚前性行为的严格限制和对个人私生活的强烈干预。

作为知识青年,顾荣华不仅遭受了社会的偏见,还在试图返回城市时面临严格的政审障碍。这一过程充满不确定性,使得他可能被迫长期滞留农村,从而深刻改变其人生轨迹。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谁来照顾抚养我长大的奶奶?要是不能回报她的养育之情,我这辈子都会良心不安。

知青们背景各异,他们行动果断,不愿意因为带着孩子回家而受到家人的轻视。他们的选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压力和个人的尊严考虑。

顾荣华意识到情况不妙,心里顿时紧张起来。她清楚这个孩子不能要,但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赤脚医生的技术也不够成熟。如果选择流产,她自己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如果去县级医院做流产手术,还得带上单位开具的证明,这不是明摆着让人知道了吗?这不就等于自己主动暴露了吗?

顾荣华经过反复思考,最终还是决定把孩子生下来。至于未来的事情,她已经无法顾及那么多了。

怀孕初期,她过得挺煎熬。等肚子稍微显怀了,她赶紧叫赵根生用围巾把肚子勒紧,就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来。

随着孕期的推进,顾荣华的肚子逐渐明显,再也无法隐藏。为了避免引起注意,她通过贿赂队医,以生病为由,连续请了三个月的假。

在老乡的家中,孩子顺利出生了。

顾荣华忍着身体的不适,目光落在身旁的新生儿身上,这一刻,她深刻体会到了作为母亲的无私与生命的珍贵。之前的恐惧感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女儿深沉的爱意。

赵根生初为人父,满心欢喜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怀里紧紧搂着新生的婴儿。

顾荣华经过深思熟虑,花费数日时间,最终决定为女儿起名“娜娜”。在当今社会,这个名字或许并不特别,但在七十年代,选择“娜娜”作为名字无疑显得非常时尚且具有上海风情,这充分体现了顾荣华对女儿的深厚情感和重视。

尽管心中不舍,但最终还是决定与孩子分别。我以身体不适为由请假三个月,若继续拖延,上级肯定不会批准。

孩子待在房间里难免会哭闹,一旦发出声音,秘密就藏不住了。而且,等孩子学会走路后,光靠锁门根本拦不住,事情迟早会败露。

顾荣华和赵根生思前想后,终究放不下女儿,最终选择向单位申请休假,带着孩子前往江苏江都投靠亲戚,打算先避一避风头。

在陌生的环境中,顾荣华终于摆脱了整日蜷缩在床上的生活,能够坦然带着女儿外出享受自然,感受阳光的温暖。

在乡村生活的日子里,小娜娜每天都在变化,顾荣华用笔详细记录了她的成长过程。

在经历了多次推迟后,假期终于到来,顾荣华和赵根生不得不从江都启程,返回他们之前插队的地方。在出发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决定带上女儿娜娜,无法割舍对她的牵挂。

赵根生为了避免女儿被人找到,专门在插队村外租了一间房子。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1976年5月8日晚上,天都黑了,赵根生还没见人影。按理说,这个点他早该收工回家了,可人却迟迟不见踪影。这种情况实在反常,让人不由得心生疑虑。

顾荣华抱着女儿在门前来回踱步,焦急地四处张望,却始终看不到“丈夫”的身影。她心里越来越不安,隐隐觉得可能出了什么事。

赵根生回来后,脸色阴沉得吓人。顾荣华心里一直悬着的事情果然成真了。赵根生沉重地告诉他:“出事了,有人把我告发了。”

小丁曾经对顾荣华有好感,但还没等他鼓起勇气表白,赵根生就抢先一步赢得了顾荣华的心。这让小丁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偷偷跟在两人后面,把他们的关系告诉了上级。

幸好领导比较宽容,没有马上采取措施,而是把赵根生叫去谈了很久,严厉批评了他。最后,领导劝赵根生为了自己的未来考虑,应该妥善处理孩子的问题,否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顾荣华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懵了,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他不想放弃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断送自己的未来。如果这件事被公开,他的档案里肯定会留下“作风问题”的记录,这意味着他可能永远无法离开农村,前途就此被毁。

顾荣华对乡村的现状感触很深,在他看来,遭受歧视还算不上最严重的问题,真正让他揪心的是孩子们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那一夜,对赵根生和顾荣华来说,时间仿佛停滞了。他们整夜未眠,不停地叹气,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直到清晨鸡鸣时分,顾荣华抹去眼角的泪水,最终下定了那个让他心如刀绞的决心。

5月9日这天,对顾荣华来说,意义非凡。清晨时分,天还没大亮,整个城市还在梦乡中,街道上连清洁工的身影都还没出现。

在夜幕的遮掩下,顾荣华紧紧抱着自己疼爱的女儿,由赵根生陪同,悄悄走近邻近的军区大院。他们计划将孩子安置在大院门外。

做出这个决定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无论是这里的员工,还是来办事的访客,亦或是常驻此地的居民,整体环境条件都相对优越。

从军区大院那栋宏伟的建筑就能看出,这里条件优越。要是姗姗能被这里的家庭收养,她就能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中长大,过上幸福的生活。无论以后她是否愿意认亲,至少她的未来有了保障,这也就让人安心了。

顾荣华下定决心,将女儿留在了大楼前的石阶上,随后迅速离去。小娜娜惊慌失措,不停地呼唤着母亲。她稚嫩的哭喊声在城市的喧嚣中格外尖锐,令人心痛。

顾荣华心里痛得不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但她硬是忍住没回头。她知道,只要一转身,整个计划就全泡汤了。

顾荣华回到家,起初感到一阵轻松,她和“丈夫”的声誉和地位得以保全,再也不用在工作中担惊受怕。然而,当她踏入空无一人的房间时,内心依然无法摆脱失去女儿的巨大悲痛。

女儿的样貌和声音总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尤其是分别时她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仿佛就在耳边回荡。

夜晚降临,梦境中总会出现孩子的身影。回想过去,尽管内心充满不安,但和她在一起的时光却无比满足。如今女儿离开了,内心仿佛被彻底抽空。

顾荣华内心充满了自责:你真是个无情无义的人,为了自己回城的私利,竟然抛弃了亲生骨肉。既然选择了生下她,就应该负起责任,好好照顾她。你自己从小就是孤儿,难道不清楚失去父母的滋味有多难受吗?为什么要重蹈覆辙,让悲剧在你女儿身上重演?

你声称这是为了女儿的前途考虑,其实不过是在自我安慰,给自己的私心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顾荣华无法忍受这种煎熬,无论睁眼还是闭眼,女儿的身影始终挥之不去。

我无法忍受不把女儿带回来,否则这辈子都会活在悔恨中。尽管赵根生试图阻止,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快步赶回了军区家属院。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小时,街道上熙熙攘攘,行人川流不息,而台阶上却空无一人,大家步履匆忙,似乎一切都平静如常。

顾荣华的女儿在这座城市里失去了所有踪迹,再也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她内心十分矛盾,虽然把孩子留在那里或许会有好心人收留,但也存在遇到坏人的风险。尤其现在女儿已经会自己走路了,很可能随时离开那个地方。

顾荣华心里七上八下,担心女儿可能出了事。她焦急地向过路人打听:“你看到我女儿了吗?”对方摆摆手,转身离开了。

顾荣华又拦下一位过路人,急切地问道:“你看见一个小女孩了吗?那是我闺女,一小时前我把她留在这儿的。”

旁人见状,满脸诧异,匆匆离去。在他看来,这女子显然精神异常,既然已经被遗弃在此,何必再去寻她?

经过一整天的搜寻毫无结果,顾荣华心情沉重地回到了家中。从那天起,寻找女儿成了她心中无法释怀的牵挂。她下定决心,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无论要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要把女儿找回来。

女儿离世后,原本就不爱说话的顾荣华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整日郁郁寡欢,内心始终笼罩着一层阴霾,从此再也没见他露出过笑容。

顾荣华和赵根生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最终无法挽回,两人选择分道扬镳,从此不再联系。

女儿失踪后,中国社会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顾荣华重返她日夜思念的上海,回到了抚养她长大的阿婆身旁。

尽管生活看似顺利,顾荣华却始终无法真正高兴起来。她心里始终牵挂着女儿。虽然人在上海打拼,但她的心思总飘向军区大院。多年来,她一直怀着一个心愿:努力工作,多攒些钱。她想着,万一哪天和女儿相认,至少能在物质上弥补这些年对女儿的亏欠。这个念头支撑着她,让她在忙碌的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一份坚持。

在强烈的驱动力下,原本内向的她逐渐变得外向,全身心投入商业经营。为了事业的成功,她积极拓展人际关系,结识了越来越多的朋友,业务也随之迅速增长。短短几年间,她就成为了当地知名的成功女性。

得知消息后,不少人伸出援手帮忙寻找,但也有不法分子趁机行骗,谎称掌握线索,要求转账汇款,最终这些钱都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顾荣华事业成功后,吸引了众多追求者,最终她选择步入婚姻。然而,她婚前就明确表示,婚后不会生育。这一决定源于她内心深处无法释怀的愧疚感,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孩子。

顾荣华偶然得知了赵根生的下落,当时通讯不便,只留下了他的住址。然而,岁月变迁,人事已非,想找到他几乎不可能。

顾荣华终于打听到了赵根生的下落,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然而,赵根生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为了避免家庭矛盾,他明确表示不愿意与顾荣华见面。

赵丹对寻找失散多年的姐姐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作为赵根生的儿子,他深知血缘关系的深厚,内心渴望与素未谋面的亲人团聚。

读到这首诗,赵根生深受触动。

多年前,他悄悄收藏了女儿的照片,始终未向顾荣华透露。如今,他终于决定将这张珍藏已久的照片展示出来。

一旦有了照片,找人就变得轻松不少。

2014年,顾荣华登上了寻亲类电视节目《等着我》的舞台。

摄制组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在附近区域发现了三名外貌相似的人选,并对他们逐一进行了基因检测。

【三人当中,究竟有没有娜娜?】

顾荣华紧张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她担心这次又会空欢喜一场。她的手不自觉地抓紧了主持人的手,心跳得厉害,仿佛要从胸口跳出来。

当一位年约四十的女性缓缓从后台走向顾荣华时,他一眼便认出,这是自己的女儿。

节目制作团队实际上已经掌握了DNA检测的结果。

顾荣华情绪失控,一把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娜娜如今是一名儿童按摩师,已组建家庭并育有一子,孩子今年13岁。关于她的出身背景,她一直毫不知情,直到最近才了解真相。

当年,姗姗被遗弃时,一位女医生正好下班路过,发现她在哭泣,便将她抱了起来。这位女医生的丈夫是一名工程师,家庭条件优越,但两人一直没有孩子,于是他们决定收养姗姗,把她当作亲生女儿一样悉心照顾。

了解到女儿日子过得不错,顾荣华心里也踏实了。

女儿了解到母亲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她,内心深受触动。她反思自己当初不负责任的行为,感到十分懊悔。最终,女儿选择原谅了母亲,两人重归于好。

历经38年的漫长寻找,曲折的寻亲之路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尽管过程充满艰辛,但最终的结果让人欣慰。多年的期盼和坚持,终于迎来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收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