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抒己见丨家政“用工荒”今年“不用慌”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4-02-05 18:50:23

新闻:

临近春节,家政市场迎来消费旺季。订单量暴涨,线上预约一号难求,直播间里预约忙……数据显示,近两周,上门家政保洁的搜索量比上月同期增长150%,“深度保洁”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130%,大扫除、擦玻璃等服务成为预约热门,成都、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城市的搜索热度较高,很多地方一工难求。

如何破解

家政春节缺工

近年来,每逢春节,家政服务业都面临人手短缺。缺工不断重演的背后,是行业深层次问题。面对这一周期性难题,不能只靠短期雇佣更多人员,而应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

去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和引导家政服务业员工制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家政企业采用员工制,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发展。以往,家政服务业以雇佣临时工为主,这不利于从业人员职业发展,也影响从业人员队伍稳定。

鼓励有条件的家政企业积极发展员工制,能推动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稳定性明显提升,使家政服务业更加专业、有序。应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培育优质品牌、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等方式,创新员工制家政服务供给模式,促进家政服务业向员工制转型。这不仅能提高行业整体水平,还有助于吸引更多劳动者加入,形成良性循环。

春节期间,临时性的人员调配难以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建立规模大、素质高的家政服务人才队伍,需要提高从业门槛、完善行业标准、加强技能培训。同时,鼓励有经验、有能力的从业人员创业,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一行业。

打通信息链接,提高从业信息透明度也很关键。当前,由于信息不对称,有些雇主和从业人员往往对接不够顺畅。可以建立完善家政服务信息平台,让从业人员的资质、从业经历等信息公开透明。此举可为雇主提供更多选择,也能够帮助从业人员建立良好信誉。推动从业信息透明化,可以打破行业的信息壁垒,使得整个市场高效运作。

此外,增强社会认同、加强从业人员权益保障也是至关重要的。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改善劳动条件,不仅能够留住人才,还能提高行业的吸引力。建立健全各项权益保障制度,更好保障从业人员的基本权益,有助于从业队伍更加稳定。

破解家政服务业春节期间缺工,需要综合施策。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不仅能缓解春节期间的用工难,还能促进整个行业长远健康发展,构建专业、高效、稳定的家政服务体系,更好满足群众对家政服务的品质需求。(孙维国)

应对一工难求

不妨早下手勤动手

每年春节前,家政服务市场都面临预约难。由于节前人们对保洁、收纳等家政服务的需求过于集中,导致家政服务十分紧俏,很多时候加钱都未必能够预约到家政服务。在供小于求的背景下,家政服务价格上涨成为普遍现象,而且距离春节越近,家政服务的价格就越高。

节前家政服务市场火爆,有利于从业人员增加收入,推动行业发展。随着市场对家政服务需求集中释放,从业人员能够接到更多业务,其收入也会水涨船高。高校毕业生等年轻人被高薪吸引,加入这一行业,有助于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为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但是,有的家政企业利用节前消费者需求旺盛,趁火打劫、漫天要价。这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规范家政企业经营行为,优化节日消费环境。

价格波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家政服务业在春节前涨价有一定合理性,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但是,涨价幅度应符合相关规定,在合理范围内,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家政企业不能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不能有价格欺诈或者是其他价格违法行为。

合理应对春节前家政服务预约难、价格贵,消费者不妨早下手、勤动手。

早下手,就是消费者在家政服务需求出现高峰之前,及早预约家政服务。从服务效果来看,打扫卫生、收纳和整理家庭物品等事情,早几天和晚几天做没有太大区别。但从服务成本来算,早一些预约,就能错开服务高峰,从而降低预约难度、避开服务涨价。

勤动手,就是自己动手做家政。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找家政其实并不是必选项。不管是打扫卫生,还是收纳整理,很多活都可以自己完成。一家人可以利用周末或平时休息的时间,自己动手、分工合作。这可以促进家庭和谐,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苑广阔)

编辑丨邱曼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