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本土房企,全面崛起!

合肥班长来了 2025-04-30 14:28:12

昨天下午,去参加了名邦公园一品的案名发布会。

项目暂时释放的产品信息不多,主要有最大3.8米层高、超流体+环绕屏外立面和保姆电梯等豪宅配置,名邦也打出了“为安徽,再造一座海德公园一号”的口号。

由于现在实景还没有出来,公园一品最终会呈现出什么效果还不得而知,但名邦敢如此宣传,肯定有其底气所在。后期示范区出来了再去参观,分享给大家。

而从公园一品,再联想到这两年合肥的新房市场变化,也不由让人感慨,合肥/安徽本土房企,已经开始全面崛起。

坦白的说,合肥的高端住宅市场起步是比较迟的,前期产品存在明显滞后。

之后虽然城市经济蓬勃发展、常住人口持续增长,但一方面是限价时代难出好产品,另一方面是16年之后合肥楼市一直比较好,房子不愁卖,房企并没有卷品质的动力,产品虽在升级,却速度缓慢。

时间来到21年以后,伴随着合肥在土拍规则中加入竞品质条件、土拍限价取消、备案限价取消、新计容规则实施等政策变化,以及楼市下行,改善需求爆发等市场变化。

合肥住宅产品品质提升,尤其是23年后,犹如上了快车道,短短两年时间,经历了多轮迭代。

相信这几年持续关注楼市的朋友,都会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

如今新房从大门到会所、外立面、架空层、绿化景观、公区、车库和户型设计全面升级,几年时间走完了许多城市十几年的路,虽然与杭州等一线市场还有差距,但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当然,这也是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其它城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够如此快速的完成品质迭代。

这其中合肥/安徽本土房企的推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地方国企层面,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托底”这个词,但实际上地方国企不仅仅是托土地市场的“底”,更是托品质的“底”。

大家会发现去年开始平台公司独立开发的楼盘越来越多,比如合肥城建、合肥城改、合肥轨道、合肥城投等房企都没有选择合作开发。

这些房企,加上皖投、滨投、高速等房企,目前城改、轨道和城投的示范区还没有呈现,其他都有在售、待售楼盘,在同期、同价位楼盘中,表现都可圈可点。

如蜀山区城建星启锦宸昨天发布了5个大门效果图,每个都是主大门级别,是全力在做产品,不留死角了。

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从城建梓桐院峡谷景观、叠墅、四代宅,到高速壹品森境的四代宅、皖投安澜府的六恒系统和滨投珺玺中心的退台式设计等,地方国企一改“保守”的特点,在托品质“底”的同时,还承担起了产品创新的重任。

在城市更新这块,以滨投为代表的卫岗王卫片区城市更新,不仅走在全国前列,更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首批城市更新推广项目。

同时地方国企对于楼盘品质提升做的也不错,如滨投蓝城滨河湾、皖投云启锦上/锦悦,都在绿化、公区、架空层等多方面进行了提升。

接下来,随着地方国企开发楼盘上市的越来越多,也许一些房企由于此前缺乏住宅开发经验,在呈现效果上会不及预期,但肯定是用心的,在资金投入上也是足够的。

在民企这块,作为合肥品质房企代表的置地,近年表现依然在线,开发楼盘综合品质在当下市场属于最好的一列。

但大家对置地的预期太高,当下新房品质差距缩小、百花齐放,加上置地更侧重于产品,有自己的坚守,不随大流,显得有些“落寞”,但时间会证明其价值。

其它房企,如远大23年在省府东开发的九庐,其全石材/铝板外立面、豪华装修在当时是顶尖水平,放到现在,依然是一线配置,尤其装标鲜有匹敌,有力推动了合肥新房市场的品质提升。

你可以说九庐去化速度一般,但你不能说综合品质不够好。

还有意禾澄庐,可谓“时势造英雄”。

其实,如果不是房地产市场低迷,大型房企缩减拿地规模,给了中小房企机会,意禾是很难拿到江淮厂地块的。

如此,意禾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成功打造了一个口碑、销量俱佳的高端楼盘。

这个项目,对于合肥新房市场意义重大。意禾之前显然是缺乏品牌知名度的,但凭借足够优异的产品,让买房人打破品牌滤镜、聚焦产品,这真正的是产品主义的胜利,也给了其它中小房企抓住时代机遇的信心。

伟星,是深耕合肥的代表房企,足迹遍布政务、包河、蜀山、高新、滨湖、庐阳、经开、瑶海、肥东和肥西等区域,开发了众多楼盘,从已交付项目看,品质表现优异。

自2024年起,伟星在合肥发力豪宅市场,连续拿地开发了伟星天元、伟星ONE139,加上前期的伟星T10项目,在豪宅、顶豪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力推动了合肥豪宅市场的整体升级。

其它还有像老牌品质房企新华、六安品质房企振兴等,在同期楼盘中表现都十分优异,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整体上看,这些优秀的合肥/安徽本土房企,近年和中海、招商、四川邦泰、龙湖、越秀、中铁建、中铁、融创、旭辉和万科等大型/品质房企一起同台竞技,共同推动了合肥住宅产品迭代,给购房者带来了丰富的、高品质住宅产品。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更多楼盘,见证合肥品质提升之路。

0 阅读: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