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刘亚楼被任命为空军司令员,开始组建空军领导班子。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为配备空军各级军政干部,干部都是从陆军调来。作为46军政委的李中权被看中,调去担任空3军政委,刘亚楼找他谈话,说在陆军担任政委很久,成绩不错。本人却表示:不愿意!

刘亚楼过去是东野参谋长,也是他的上级。对他不想来空军工作,也有心理预期,因为很多从陆军调来的干部,第一反应就是不愿去。一野出身的刘懋功被调去空军时,先找军里领导,又到兵团,最后到野司,在甘泗淇副政委思想说服下,才勉强答应去。到了空军后,他还是想回陆军,刘亚楼三次找他谈话,才勉强把他留下。
李中权的情绪也是一样,认为空军技术性很强,自己也干不好。刘亚楼说:好多陆军干部调空军都下调一级,你在陆军担任军领导很久,才让你担任军政委,一个空军的军远比一个陆军的军大,你怎么不愿意呢?

其实,上级调干部到空军、海军也是有门槛的,不是任何一位干部都符合要求的。
首先要年轻,像刘懋功、李中权等人才三十出头,无论是精力,还是学习能力都非常快。而且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刘懋功去空军,甘泗淇说在全军区挑来挑去才选了几位,因为各方面素质都不错。
毕竟空军、海军都是技术军种,需要有文化底子。李中权曾经中学毕业,文化素质在全军将领中也是拿出手的。这应该是他被调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大家没有接触过飞机,有些人以为到空军就是开飞机,进行指挥作战。因此心理也是有抵触情绪的。
李中权表示,自己可以服从组织决定,但内心还是希望留在陆军。

他这样一说,调职命令就下来了,担任空3军政委。从此以后就没有离开过空军,前后32年。
在后来的任职中,因三反被扣帽子,使得军衔、军级,以及职务提拔都受到很大影响,长期担任副兵团职。直到七十年代后期,才提拔为正兵团职,八十年代离休时,按照大军区副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