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是我的河南老乡,也是作家里为数不多的高文凭,北大毕业。
也以言词犀利著称。
有人总结:惹谁都不要惹刘震云。还记得在一档节目中,张绍纲想为难刘震云一下,起个烘托气氛的作用。
结果被刘震云几句不紧不慢的话,怂得赶紧认怂。
喜欢看他的《一句顶一万句》。
他说人和人之间的最舒服的状态,不过是找到一个说得着的人。
文雅一点,也就是酒逢知己,高山流水。
昨天看到刘震云的一个视频。
对于当下老年人的现状,他也有非常深刻的认识。
他说:实际上,老年人要想晚年过得好,就必须做到这3点。

人老了之后,千万不能和儿女挤在一起住。
要知道,父母的家永远是儿女的家,儿女的家从来就不是父母的家。
和儿女住一起,只好让自己每天生活得战战兢兢,也会让儿女看低。
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年轻人吃得又咸又辣你吃不了;你吃得又软又烂的食物,晚辈也吃不下。
加上老年人有体味,睡得早,起得早,和年轻人正相反。
住在一起,都不畅快。
人老了,住在儿女家里,是寄人篱下。
人老了,本来就因为没用而自卑,再住到儿女的家里,更是内心五味杂陈。
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不管大小,也不管是城市还是乡下,不管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都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能够想吃什么吃什么,能够想做什么做什么,能够想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起床,不用怕吵着别人。
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才能活得心里舒坦。
金家银家不如自己的穷家。
儿女的家再热闹,都不如自己的家住得身心舒畅。
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明白:人活到最后,拼的不是四世同堂,而是看谁活得更体面。
人老了,住在自己的家里,才能够活得有尊严。

王朔说:钱是男人的胆,女人的脸,是老人的尊严。
人到了老年,没有了挣钱的能力。
如果手里没有钱,活着要靠伸手要钱,吃个饭都要看人脸色。
就会过得如履薄冰,忍气吞声,度日如年。
儿女给的是施舍,自己的钱才是底气。
所以,老年人还是要手里有点钱。
千万不要把所有的钱,都交给儿女看管。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她今年78岁了,离婚后没有再娶,生怕女儿受委屈。
自己一个人把女儿抚养长大。
女儿结婚时,又倾尽所有的钱,把自己的房子卖了,给女儿在大城市付了个收付。
想着自己就一个女儿,以后肯定就指望女儿了,所以也从来没有为自己的老年考虑过。
带大了外孙,女儿觉得她在家里不方便了。提出要帮她租个房子,让她一个人住得自在一点。
说得很好听,说是让她不用再给她们一家人做饭做家务了,让她轻松轻松。
可是,连自己的家都没有了,老了老了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又没有能力挣钱了,以前挣的钱,也都花在了外孙和女儿家,以后可怎么办哪?
在农村,很多的老人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扰。
在还没老的时候,帮着儿女照顾家庭,照顾孩子。
等到老得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可能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也没有钱了。
当一个老人落到被几个儿女轮流养老的时候,也就没有了体面和尊严,剩下的就只有委屈和心酸。
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有一点能够生存的钱,不要伸手问儿女要钱。
可以没有很多,但是一定要有。
钱少了可以少花一点。
人到老了之后,吃也只吃那么一点,也不必经常买衣服。
只要身体健康,少生病,活着就不需要花多少钱。
手里留一点钱,千万不要把钱都交给儿女,等着儿女照顾。
自己手里有钱,才能办事说话方便。

人到了老年之后,一定要少说话,少管闲事。
这一点特别特别重要。
一个事多的老人,也是晚辈不孝顺的主要理由。
人老了之后,少说话,少管闲事不是心狠,而是有自知之明,也是处世的智慧。
生活中认识一位老人,儿子在外面打工,她和媳妇孙子一起住。
孙子喜欢看手机,媳妇渐渐就管不住了。
媳妇管孩子的时候,做婆婆的会护着孙子,让孙子更加肆无忌惮;
孙子不听话,做婆婆的又喜欢在儿子或外人的面前,说媳妇不行,也没有上班,在家里啥也不干,连个孩子都管不好。
好话不出门,坏话传千里。
说媳妇的话,最后都被添油加醋传到了媳妇的耳朵里。
媳妇对婆婆也日渐不耐烦。
后来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就生气。
婆婆又到处对别人说,媳妇不孝顺,帮了她一辈子,到老了也不管。
人总是那样,当你越是对她不满的时候,她就会做出更多出格的事情。
后来,婆媳矛盾更激烈。
做媳妇的看见婆婆不说话,也不理。
做婆婆每天都怨声载道的,对谁说也无济于事。
写在最后: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
所以,也就有了那句:每个人的老年都是一场血雨腥风。
每个人老了活着都难。
因为身体已经渐渐不受自己控制。
没有了挣钱的能力。
所以,要想老了之后,过得稍微好一点,不那么委屈和心酸,一定要提前布局。
无论再怎么为儿女考虑,都要给自己准备退路。
要有一个晚年可以栖身的地方,不要和儿女挤在一起。
要给自己留一点钱,钱是老年人活着的体面。
人老了之后,要管住嘴,少唠叨,少管闲事,才能少生气。
文中配图为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