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妖案:一条谣言让大宋乱成一锅粥

羽子同袍 2022-11-09 11:30:35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27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文章开头先插播条重大消息:双十一百元专属福利已备好,请移驾至~~

提到北宋的皇帝,大家印象深刻的要么是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要么是亡国之君徽宗赵佶。不过,北宋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绝对是个例外。其在位后期装神弄鬼,愈演愈烈,到最后搞出了个极其荒谬的“帽妖案”。看上去还可以的宋真宗怎么就干了这么荒唐的事,帽妖案又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局部),原画为宋代巨幅壁画,纵62米,横3.30米,位于山东泰安岱庙天贶殿,包括“启跸”“回銮”两部分,以宋真宗封禅泰山的场景为蓝本,描绘泰山神出巡和返回的壮观场面。壁画于清代重修天贶殿时重绘

宋真宗装神弄鬼要从封禅泰山(详见:)开始,本来他这么做是消除澶渊之盟的坏影响,宋真宗想到的就是搞迷信,宣示自己得到上天眷顾。宋真宗有天上朝,煞有介事地说他去年梦见天神下降,让他设道场迎接“天书”,说着说着就有人来报,说宫殿顶上降下黄帛,上面写着谁都看不懂的文字,在此之前,宋真宗已经给了大臣们不少贿赂,所以底下人知道他在演,但谁也不揭穿,于是宋真宗名正言顺地得到了上天启示,改年号为大中祥符,得以去泰山封禅。

这件事揭开了宋真宗搞玄学的序幕。搞玄学,说白了就是装神弄鬼,这种事是个无底洞,没有最迷信,只有更迷信。真宗皇帝想效仿唐朝遥尊太上老君,给自己认了个道教祖宗。

有次真宗对臣下说:有个赵氏先祖,名叫赵玄朗,那可是奉玉帝之命掌管下界的,这就是我们赵家的祖宗。大臣明知道这是扯淡,但还得配合。一时之间,大宋境内所有的带“玄朗”二字的名词都改了字避讳,道教里镇守北极的玄武真人,从此改成“真武大帝”一直叫到今天。城门玄武门,也因此改名“拱辰门”。

◇图为北宋东京城示意图 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

总而言之,宋真宗的装神弄鬼越演越烈,整个朝廷弄的是乌烟瘴气,你要不信这个,还真不好意思在朝廷里混。

就这样从大中祥符元年,也就是公元1008年开始,十年时间一路装神弄鬼,终于玩出了事儿。

天禧二年,也就是公元1018年,北宋西京洛阳流传着一个谣言,说是天空中有一个形状像帽子的妖怪,一到晚上便幻化成狼一样的怪物飞入百姓家中伤人。有胆子大不怕死的,组织青壮年拿着兵器,成群结队到处搜捕捉拿这个怪物。更多的人吓的一到傍晚,赶紧回家落锁,生怕自己有个三长两短。

一时间洛阳城人心惶惶。没过多久,这个流言传到陕西,老百姓因为这个帽妖茶饭不思,不事生产。地方官觉得不是个事儿,把这事儿给一五一十上报朝廷。

◇ 图为北宋诸陵分布图 河南考古所《北宋皇陵》

宋真宗非常生气,因为洛阳附近就是北宋皇陵,这种地方闹妖精,摆明了是恶心我们老赵家。而且洛阳离开封那么近,怎么洛阳官员啥都没说,反而让远道而来的陕西官员报告来了呢?这事儿肯定有鬼,于是派人去洛阳了解情况。

洛阳留守王嗣宗是个无神论者,属于自己生病都不祈求上天的主儿,他哈哈一笑,表示这都是市井小民捕风捉影搞的流言蜚语,所谓谣言止于智者,过不了多久,等真相浮出水面,什么帽妖也就销声匿迹了。现在洛阳城内百姓安居乐业,要是皇帝的使者不信,就去街市上随便走访,见到帽妖算我输。

◇ 王嗣宗(944-1021),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字希阮

王嗣宗都说到这份儿上了,使者走遍洛阳,也没见到帽妖的影子,就回开封复命,结果他前脚刚到,后脚开封城里就有帽妖的传闻,而且说的神乎其神,有人说这帽妖能七十二变,生吃人肉取人首级。不但老百姓信这个传言,连禁军都信了。当时开封禁军几十万人,就这么整宿整宿不睡觉拿着武器围坐一处,还跟着老百姓到处喊叫。连皇帝陛下都听得清清楚楚。

眼见这破事儿闹得越来越大,再发展下去,万一有人振臂一呼,说这是因为皇帝昏庸才有妖魔邪祟,自己的皇帝位子就坐不稳了。宋真宗终于感到了害怕,他干了两件事儿,

首先是处理人,洛阳的王嗣宗放着这么大的事儿不报,是何居心啊,贬官。然后下令严查是谁在开封城散播谣言,举报者重赏,结果抓来了好几百嫌疑犯。那总不能把这几百个都给杀了吧,经过突击审讯,其中一个和尚和俩道士平常就没啥正经职业,经常疯疯癫癫地说些装神弄鬼的话来。反正这仨人也没什么亲朋好友,替罪羊就他们了。于是这三人被公开斩首示众。

◇ 大概,也许,可能长这样

接下来,真宗赶紧去开坛作法,祈求老天爷降妖除魔,并表示自己一定会改过自新,赢得老天爷的信任。毕竟这帽妖之言太不吉利,按照宋真宗一贯装神弄鬼的做派,这肯定是自己德行有亏,得罪哪路神仙了,甭管帽妖有没有,这都是老天爷示警。

这么一套操作下来,帽妖之言非但没有给压住,反而愈演愈烈,一直闹到了黄淮之地。其中就有北宋的南京应天府。应天府尹王曾对付帽妖有手段,他没有对传言听之任之,更没有去胡乱抓人杀人。王曾贴出布告,谁声称看到帽妖的,必须详细地说出整个遭遇帽妖的经过,时间地点人物一点儿不能错。要是有一点点差池,就治你个妖言惑众之罪,大宋刑律规定,妖言惑众严重的可以处以绞刑,最轻的也得给打六十大板。这等于是谁传谣谁负责,这么一套下来,应天府里再也没人说自己见到帽妖,这事儿在黄淮地区也就渐渐消停了。

◇ 电视剧《清平乐》中的王曾形象

王曾这办法特别好,但没办法在开封用,这真宗都已经决定要用祭祀的办法送走帽妖,您要是告诉他老人家这帽妖纯粹就是无中生有的谣言,真宗的脸往哪儿搁?所以王曾很知趣,一言不发,任由真宗皇帝折腾。到后来开封的帽妖传言根本止不住,天上还非常不合时宜地出现了扫把星,这在古代绝对大凶之兆。说明君王已经败坏到一定程度了。

不过,反而是这件事儿救了宋真宗,真宗也算聪明,就坡下驴。不是有扫把星么?说明朕德行有亏,大臣赶紧提意见,朕改了不就完了。再跟底下大臣打个招呼,提点儿建设性的意见,什么皇帝不注意休息,为国事操劳太多这类的,事儿就过去了。

大臣太懂皇帝心思了,跟真宗说:您这东宫未立,这可不吉利啊,帽妖也好,扫把星也好,都是冲着这个来的。真宗听闻此事,赶紧给立了太子,反正他自己六个儿子就剩下一个赵受益还活着,不立他还能立谁呢?等太子给册立了,彗星消失,真宗立刻宣布自己已经改过自新,这不么?天上彗星没了,地上帽妖也该走了。于是开封城里关于帽妖的说法渐渐也就没了踪影。

◇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

帽妖案是宋真宗在位时最后一次大的装神弄鬼事件,真宗在位时,几次装神弄鬼,一开始还能粉饰太平。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家一看真宗好这口,就纷纷拿这东西去搞事情,到后来搞出了这个帽妖案。

出了这种事儿,早就脱离了真宗的控制,宋真宗到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地停止一切装神弄鬼。后世皇帝看到真宗玩的这么拉,也没有在靠玄学巩固自己权力的。毕竟玄学这事儿,怎么解释好像都有理,而解释权又不完全在自己手上,这就成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1 阅读:950
评论列表

羽子同袍

简介:分享科学、有趣的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