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诊断为企业节能“体检”

经济日报 2024-05-21 06:50:58

河北秦皇岛海港经济开发区的博冠太阳能光伏全自动智能装备项目厂房内,工人在生产线上赶制订单。 曹建雄摄(中经视觉)

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近日在湖北武汉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现场发布并解读了《关于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介绍以能效诊断促进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有关安排。

重点用能单位是指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年综合能耗超过5000吨标准煤的法人单位。“重点用能单位是推动节能降碳工作的关键主体。”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二级巡视员宋常青表示,我国共有重点用能单位约2万家,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的70%。目前,一些重点用能单位还存在能源管理水平偏低、能源利用方式较为粗放、用能设备能效水平低下等问题,节能降碳空间巨大。

能效诊断可通过专业的分析评估为企业做“节能体检”,帮助企业节能降碳。宋常青表示,能效诊断是排查能源利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支撑。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能效诊断的方式节能降碳。2023年底,浙江省在纺织、化工、造纸等7个重点领域开启“能效诊断三年行动”。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组建了专业节能降碳改造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能效诊断服务,截至目前,已牵头完成对100余家企业的能效诊断。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透露,“十四五”时期前3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7.3%。《“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当前,完成“十四五”时期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的任务艰巨。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有助于推动完成“十四五”时期能耗强度下降的约束性指标。据此,《通知》提出,到2024年底,各地区建立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到2025年底,各地区建立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管理档案,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

《通知》布置了4项重点任务,旨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全面摸清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水平,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包括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梳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绿电绿证交易、主要产品及生产线、主要用能设备等信息;对标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及相关政策要求,摸排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对标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摸排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建立并滚动更新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清单,形成改造计划、明确改造时限。

为了按时保质完成能效诊断相关目标任务,《通知》明确了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节能监察执法、第三方能源审计和诊断服务、能耗在线监测4种实施方式。

《通知》要求,严格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按照《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督促指导重点用能单位及时编制并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依法依规实施节能监察执法。按照《节能监察办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等有关规定,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执行节能法规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察。因地制宜开展第三方能源审计和诊断服务。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研究机构、节能服务企业等专业化力量,支持引导重点用能单位开展第三方能源审计和能效诊断。

同时,《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大对能效诊断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强化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提高数据时效性和准确性。发挥电网企业电力数据优势,积极开展以电力数据为基础的能耗监测分析。

启动仪式上,多家单位共同签署发布了《关于扎实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提质增效的倡议书》。国家节能中心等5家节能服务机构提出了做好宣传解读、健全节能技术推广机制等4项倡议。6家重点用能单位提出了严格遵守国家节约能源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自觉履行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等8项倡议。(经济日报记者 潘卓然)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