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都知道,从毛主席投身革命那天起,他就成了敌人的头号目标。敌人一直在追捕他,从未停歇。那时候,在国民党那边,能抓到主席可是被视为头等大功。
尽管在新中国诞生之前,这事儿一直没人搞定,但到了1947年那会儿,主席又碰上了一个要命的关头。然而主席却一点不慌,只用了七个简简单单的字,就把眼前的难题给摆平了。
咱们来一起瞅瞅当时到底发生了啥!
【一、危急时刻】
到了1947年那会儿,解放战争已经开打有一段日子了。不过,战争的形势并没有像蒋介石和国民党那些人预想的那样发展。老蒋原本以为,自己手握百万大军,对付我们党那简直是手到擒来的事儿,胜利稳稳的。
可眼下的情况却是,他啥好处也没捞到,跟我党僵在了一块儿,这对一向高傲自大的蒋介石来说,简直是难以接受。老蒋后来就开始琢磨别的招数,想扭转这局面。
胡宗南,因为是蒋介石的得力手下,很快就收到了老蒋的命令,要他无论如何都要拿下延安。没多久,我们党也知道了蒋介石的打算。延安对我们来说,那地位可重要了,就跟西方的圣城耶路撒冷似的。
那时候,战士们一个个都嚷着要拼死守住延安,可毛主席心里却另有打算。他说,咱们得撤出延安,把地方让给他们。不光是战士们一头雾水,就连延安的老百姓也都不明白这是咋回事,好多人都跑去找毛主席,说愿意一起帮忙把胡宗南那帮人给赶跑。
瞧着大伙的状态,主席很快就把大伙儿聚到一块儿开了个会。会上,主席引用了句古诗来表达他的意思:“只要青山还在,就不愁找不到柴火!”
要是咱们跟蒋介石硬碰硬,死守延安,能不能守住?能,但真没必要!咱干脆把延安让给他算了,毕竟延安只是块地方,咱们的目标是拿下整个中国!以后有的是机会再把延安夺回来!
听完主席的讲话,大家伙儿都点头同意,接下来就是要考虑转移的事情了。主席安排了一下,说大部分队伍得归彭老总带。
等胡宗南带着大批人马赶到的时候,我们党早就已经走了,给他留下的只是一个空荡荡的延安。而且啊,胡宗南之前还给蒋介石拍胸脯保证,说一定要把延安的共产党都给消灭掉。现在这种情况,他该怎么跟蒋介石解释呢?
后来,胡宗南给手下士兵下了死命令,让他们进行全方位搜寻,非得把我党给揪出来。但我党早有准备,哪会轻易让他们得逞。接下来的仨月里,他们把周围地区翻了个底朝天,结果连根毛都没见着。胡宗南因此也越来越心急火燎了。
这时候得聊聊一位关键人物,刘戡。他是胡宗南手下最厉害的战将之一,跟国民党里那些平庸之辈不一样,这家伙确实有些真本事。后来,他竟然真的发现了我党的行踪。
接着,刘戡带着大队人马朝我们党转移的方向猛追。另一边,周总理他们也在忙着商量对策。说到眼下的形势,主席的想法是,咱们得散开,把大部队拆成几个小队,这样敌人就不好找了。
后来,主席就带着仅仅四个连的队伍开始转移。刘戡在胡宗南那儿虽然挺能打,但跟主席比起来可就差远了。主席稍微动动脑筋,就把那些追兵给甩开了。
但那时候,咱们党的装备跟国民党比起来,确实是差了点儿。好在主席那会儿已经成功突围了。可没多久,刘戡那家伙又开始监听咱们的电波,又把咱们的位置给摸清了。不过这次刘戡学聪明了,他没急着动手,而是偷偷地把咱们给围了起来。
我们党根据领袖的吩咐,抢先占了个好地方,就等着刘戡的军队来。半夜里,刘戡带着大批人马到了,眼看一场大战就要打响。
【二、毛泽东由此上山】
打仗那会儿,周总理、毛主席还有任弼时,他们仨带着队伍分别往三个方向撤,这是之前早就计划好的,要把大军分散开,好让敌人摸不清咱们的底细。
这时候,主席手里头的兵本来就不多,一分就更少了。可刘戡那边,兵力却是咱们的好几倍。就在这时,敌人后方响起了枪声,一看,是彭老总派来的援军来支援主席了。
王震将军带着大部队冲在最前头,直接从敌人屁股后面打过去。刘戡一看,没办法,只能把主力调过来跟王震将军干一架。不过,要他扔掉主席,那是门儿都没有的事儿。
后来,刘戡打算留点儿兵力跟主席对着干,他自己则带着大队人马去追。主席也猜到了刘戡的打算,就下令战士们去吸引刘戡的火力,好让王震将军那边压力小点儿。
后来,大家就这么僵着,足足拖了一个月。可老这么耗着也不是个事儿,主席后来决定撤走。不过,主席选的撤离路线,周总理和任弼时两人都不买账,表示反对。
“最不起眼之处往往藏着大风险”,抱着这样的想法,大部队悄悄地从刘戡军队正面冲锋的位置撤了出来。
后来,大伙儿一块儿到了黄河岸边,正当所有人都急着想让主席过河时,主席却选了另一条道儿走。主席平静地说:“胡宗南不打败,咱就不过河!咱们往山上撤!”
拿块木板给我,我要给刘戡留个记号!主席拿起笔,在木板上飞快写了“毛泽东从这里上山”几个字,随后就领着大家往山上走了。
瞅着旁边警卫一脸疑惑,主席笑着宽慰道:“别担心了,他们肯定追不上咱们了!”
刘戡一看主席留下的那块木板,心里立马犯嘀咕,结果他就选了条相反的路走。就这么着,主席又一次甩掉了国民党的追捕。
【三、沉着冷静】
这不是毛主席头一回碰到这种险境,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回,但他每次都表现得非常冷静、镇定,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
要说毛主席这个时候有胆识,那是因为他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其实,在革命那会儿,他也是一样勇敢。革命时期,主席一直是敌人最想抓的人,后来甚至还出了悬赏要他的命。
不过每次主席都能顺利躲过敌人的追捕,而且不让他们察觉,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主席的性格。看到主席那么镇定自若,你压根不会想到他就是毛泽东。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长沙城里头,毛主席的画像随处可见。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打算离开自己的革命阵地。他就藏在敌人的鼻子底下,一次次巧妙地躲开了追捕。
主席啥时候都显得特别沉稳,哪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碰到好几次国家大事,他也总是很冷静地琢磨,找哪条路最适合当时的中国。
【结语】
毛主席真是那个时代的大英雄,他身上有好多咱们普通人没有的特质。碰到危险时,他能稳住不慌,这只是他众多优点里的一个。
毛主席给咱们中国做的贡献,那真的是没法说完。他老人家那份沉着冷静,一直以来都让大伙竖大拇指,哪怕是到了现在,还是让人觉得太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