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之性相近习相远

未来缔造者 2019-09-07 07:23:50

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注释)前性字,性理之性;此性字,性情之性。相去不远。习,幼习也。远,相去太远。

凡识之明之为智,暗者为愚,循乎礼者为贤,循乎欲者为不肖。则智愚贤不肖之人,自有生之初,天赋以仁义礼智之性,人人皆有,个个同得。虽有贤否善恶之气质不同,而在幼年时,则相去不远。及其长也,知识渐开,事情已晓,或为物欲所蔽,或为七情所染,或因贪嗔痴爱以丧其心,或因酒色财气以失其德,而放旷为非,遂无所不至矣。在有生之初,天所赋以仁义礼智之性,至于尽没,或为不尊不孝,或做无廉无耻,岂有仁义之心哉?况心如明镜一样,本体源自光明,而一旦尘埃污垢闭了光明,乃失其本体,丧其真矣。故曰性从心生,又从心灭。若论修心养性,在各人操存省察而学习之不同也。操之则存,舍之则亡。习于善者,思其所善,行其所善,自然日进于高明,则为贤,为智,为君子。习于恶者,思其所恶,行其所恶,自然日流于污下,则为愚,为不肖,为小人。故君子为善,惟日不足;小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故孔子有云: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后续更精彩,让你学习到三字经蕴藏的深层内涵,关注我们后续持续为您送上更精彩的知识。

下一节,三字经之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1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