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谁才是《平原上的夏洛克》中肇事真凶这个问题,电影到最后也没给出一个答案。
就算电影最后,观众满怀希望的看到树河醒来,觉得真相应该马上大白于天下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诠释。
从树河那里得到的答案,也仅仅是看到一个一闪而过的白色影子,其他的就不得而知了。
面对这样一个结局,多少会给喜欢追根究底的观众留下遗憾,兴许会让他们感觉意犹未尽。
但你仔细品品,这样一个开放的结尾,不正就是你我所看到的真实的社会吗?
现实生活中不就是这样的嘛很多人在面对车祸时,由于害怕承担责任,亦或是因为自身某些原因(诸如酒驾、醉驾、无证驾驶等),在面对车祸时,看到周围没啥人,也感觉没有监控,就寄希望逃离现场,来摆脱惩罚。
这往往给受害人一方造成了不可磨灭的痛苦。
不过,我们大家都知道,其中大部分的情况,大部分的结果都是肇事者最终被绳之以法,往往都是正义得到了昭雪。
我想电影里的情况也一样,最后也是会得到昭雪,正义也终将得到维护,留待时间的验证,只是电影里没有变现出来而已。
如果你非要究根,我们确实不知道谁是电影里的真凶,我们可以告诉你的是寻找真凶是电影的主线,但并不是电影想表达的主题思想。
那么,什么才是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主题思想呢?
正如电影导演徐磊所说的那样一样,面对苦难时表现出来的坚毅远比找到真相更有意义。电影故事起源于超英家翻新房子。
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众好友树河、占义等看到自己翻修房子,找上门来帮忙。
本来大家开开心心的开展着工作,但一次超英驾驶三轮车外出买菜时,不小心发生车祸,掉落桥下昏迷,被送进医院抢救。
由于与超英三轮车发生碰撞的车辆在发生事故后,肇事者逃逸,超英作为好友,主动承担起给树河负医药费的责任。
面对不断高涨的医药费,超英感觉自身的钱已经不够了,决定找到肇事真凶,给树河伸张正义。
于是,超英与占义开启了侦探之旅。
先是去邻村相应有监控的商铺调取监控,分析判断该时段可能经过该区域的三辆汽车,然后开启了逐一排查。
第一辆是辆大货车,超英与占义观察发现,火车并没有任何剐蹭,于是,排除了第一辆货车的嫌疑。
第二辆是给学校送东西的车,由于他们俩不是学生,也不是学生家长,自然被保安拦在门外,不让进入学校。
于是,超英想到了翻墙进入学校的想法。
哥俩就这样,翻墙进入学校,寻找车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俩在学校里找到了那辆车,还找到了那位车主。
但经过一番攀谈,并视察发现,并不是他们要找的那辆车。
在与车主的攀谈过程中,被前来的保安认出来,开启了你追我赶的抓捕过程。
幸而超英机灵,在经过学生宿舍的时候,取了学生的校服,混进正在备战考试的宣讲动员会中,这才免于被抓捕的命运。
排除了前面两辆车的嫌疑,超英跟占义把希望寄托在第三辆车上。
第三辆车的车主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他所在的小区是封闭式管理的现代小区。
对于农村来的他们,尝试了很多理由,都被保安拦下,没能进入小区。
当超英看到送外卖人员时,想到了冒充外卖员的身份进入的办法。超英进入小区比较自然,而占义由于害怕被保安认出来,行为上表现的不那么自然。
占义的举动引起了保安的注意,也被保安的讯问中,认出来了,又一次追赶开始了。
超英看到自己好友占义被追赶,自然想帮一把。
于是,就有了两位外卖小哥被保安追着跑,迫跑到高层屋顶,将门反锁的场面。
超英深知,遇到这样的场面,逃脱不了,就只有被抓捕的命运。
自然超英、占义也就被派出所叫过去询问情况,幸而有邻居儿子身为民警,在派出所工作,认出他们来了。
很快事情得到澄清,他们也如愿被放了。还在作为警察的邻居儿子的帮助下,找到了富豪,并询问情况。
富豪再三表示自己那天陪同领导视察,并没有去过他们说的地方。
超英跟占义自然将信将疑,于是来到了地下车库,找到富豪的车辆,看到了剐蹭的情况,其后询问富豪。
得到的答案是出门的时候,为了躲避人,剐蹭到路边的石栏杆了。
但超英跟占义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定去富豪的车上,找到行车记录仪,查询那个时段的视频。
那个时段的视频倒是没找到,却意外发现了富豪的婚外情,于是就搅进了另外一个故事……
最终,电影以超英发现富豪并不是肇事车辆,只能住在破旧的学校,还在房顶避雨的薄膜上养起了鱼,树河也醒了,肇事车主也并没有找到收尾。
整个故事情节,我们看到超英跟占义为了找到真凶,并没有过放弃,而是锲而不舍的寻找着。
他们排除万难,拥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也有对待生活不曾放弃的决心。
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与其抱怨,与其逆来顺受,和不好好努力一把,即使最终没有结果,没有答案,也无怨无悔,毕竟曾经努力过。
面对苦难,不抱怨、不放弃的精神,泰然处之,正是我们大家应该学习的地方,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真谛之所在吧!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没有努力过,你就没有理由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