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心都碎了,中国芯迎重大突破,倪光南院士预言或成真

大卫聊科技 2024-05-26 13:12:30

一转眼,拜登颁布芯片禁令,已经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了。

一封禁令,“中国芯”被推入了“无底深渊”,台积电无法继续为华为代工自研麒麟芯片,中芯国际等国内芯片制造商也无法购买EUV光刻机,中国芯片产业也陷入了停滞状态,进不了,也退不出,处境相当艰难!

而缺少光刻机等制造设备,则成为阻止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于是乎,业界就有了这样的共识——只有拥有自研光刻机,才能解决芯片“卡脖”困境。一时间,光刻机就成为了“香饽饽”,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但事实上,就算有了光刻机,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难题。芯片制造本就是相当复杂的过程,除了需要光刻机制造芯片外,从芯片设计到芯片封装、测试,各个环节都需要成百上千的原材料、成千上万的零部件等。

追溯到芯片制造的源头,就要从芯片设计说起,而芯片设计就必须要依赖芯片架构,这也是打破美芯“卡脖”的关键,试想一下,就算有了光刻机,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芯片架构,一旦被美禁止使用ARM或X86架构,是不是也无法制造芯片呢?所以说,芯片架构是一切的开始,也是中国芯必须攻克的难关。

聚焦芯片架构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最主流的无非两款,其一就是英特尔X86,其二就是ARM,而X86多用于PC和服务器芯片,ARM则多应用于手机芯片。苹果、三星以及华为等手机厂商所使用的芯片,基本都是使用了ARM架构。

而在过去这些年里,英伟达等美企一直在尝试收购ARM,这也给中企敲响了警钟,老美就是要彻底垄断芯片架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倪光南院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呼吁中国科技企业可以加码RISC-V架构,唯有如此,国产芯片才有机会打破垄断。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惑,RISC-V架构是什么来头?不受美控制吗?区别于ARM和X86,RISC-V架构具有开源和免费的两大特征,唯一的缺点就是生态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或许是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不少中企已经如倪光南院士期待的一样,开始布局RISC-V架构,比如阿里巴巴、华为等,都已经开始行动了,先后发布了“无剑600”、“香山”等芯片系列,全都是基于RISC-V架构打造的。

几年过去了,倪光南院士的预言或成真,老美确实有计划彻底垄断芯片架构,也已经注意到了RISC-V架构。此前老美根本不屑于关注RISC-V架构,认为它不成气候,难成大器,但在中国科技企业的持续加码助推下,RISC-V架构发展迅速,已经让美感到担忧了。

但现在老美出手已经为时已晚,拜登心都碎了,中国芯迎来重大突破,根据中科院消息,全球首个开源大规模片上互联网络IP“温榆河”正式发布,而它就是基于RISC-V架构打造的64核心的连接。目前在业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ARM了,但这一次,RISC-V也做到了,可见,RISC-V架构未来发展的潜力有多大。而中国则已经围绕RISC-V正在搭建一条完善的芯片产业链,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俗话说“东边不亮西边亮”,面对美芯打压,中国科技产业选择了“另辟蹊径”的打法,ARM、X86用不了,那就加码RISC-V。传统芯片技术无法突破,那就押注量子芯片、光子芯片赛道,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中国科技产业崛起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继续加油吧!

5 阅读:953

大卫聊科技

简介:分享最新科技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