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出降税条件,中方回应10个字

兵戎要至 2025-04-27 11:25:49

根据环球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记者称,美对华145%的关税确实很高,若协议达成,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不过不会降至零。同时,他还宣称中方必须同美达成协议,不然无法同美做生意,美方是“定规矩的一方”。而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或许在两到三年内能达成一项全面协议,只是相关谈判尚未开启。

特朗普这番看似“软化”的表态,实则暗藏玄机。从美国国内形势来看,其关税政策已引发诸多负面效应。美国的汽车行业因关税冲击,面临零部件成本上升、生产线停摆风险。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汽车行业的生产成本在关税实施后大幅增加,多家车企利润下滑明显。农业领域同样遭受重创,美国农民的农产品,如大豆等,因关税难以进入中国市场,库存积压严重,收入锐减。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的科技企业,像特斯拉、波音等,也因关税面临供应链断裂、订单流失等问题,特斯拉因稀土断供风险被迫调整生产计划,波音更是因中方暂停接收飞机,面临高达12亿美元的损失。这些企业的困境引发了美国国内的强烈抗议,民众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满情绪高涨,全美多地爆发了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要求停止这场对美国自身伤害巨大的关税战。

面对特朗普的“降税条件”,中国外交部迅速作出回应,用“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这10个字,清晰表明了中方坚定立场。一直以来,中方早就明确指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根本没有出路,脱钩断链最终只会孤立美国自己。中国的态度始终是明确且一贯的:我们不愿主动挑起贸易争端,但如果美方执意为之,中国也绝不怕打。

若美方真心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摒弃威胁讹诈手段,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与中方展开对话。一边喊着要达成协议,一边却持续进行极限施压,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根本不是与中国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也注定无法得逞。

特朗普(资料图)

然而,收到中方答复后,美方并未收敛。美财长贝森特迅速转变口风,宣称中美谈判必须以相互降低关税为前提,美方无意单方面行动。自家“后院的火还没灭”的美国财长贝森特,却开始炮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偏离使命”,并指责他们与中国关系过于密切。

不仅如此,美国在国际上小动作不断,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美议员代表团出访柬埔寨、日本和越南等国,试图拉拢这些国家孤立中国。特朗普甚至公开要求被暂缓加税的75个国家限制与中国贸易,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并没有真正与中国平等谈判的诚意,而是企图以关税为“大棒”,胁迫世界各国与中国“脱钩断链”。

但美国的这些图谋在现实中遭遇了重重挫折。从全球贸易格局来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是众多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吸引着世界各国积极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在农产品领域,中国停止从美国进口大豆后,迅速与巴西、阿根廷等国建立了紧密合作,这些国家的农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填补了美国农产品留下的空缺。

反观美国自身,在这场关税战中付出了惨重代价。美国的金融市场因关税战动荡不安,股市、债市和汇市均受到严重冲击。美元汇率波动加剧,美债收益率大幅波动,投资者信心受挫。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因关税不断上升,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的成本大幅增加,进一步压缩了民众的消费能力,对美国国内经济增长形成了明显制约。而美国政府内部,对于关税政策也出现了严重分歧。

特朗普的经济幕僚团队对其关税政策的可持续性提出质疑,摩根大通CEO等商界大佬公开指责关税政策损害美国经济利益,共和党内部也有众多议员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过于激进,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走向衰退,并提出推动立法,要求关税政策必须由国会批准,这无疑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形成了巨大挑战。

特朗普(资料图)

从长远来看,美国若想摆脱当前困境,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就必须摒弃错误的贸易政策,回归理性与务实。继续坚持极限施压、威胁讹诈的手段,不仅无法达到其预期目的,还将进一步损害美国自身利益,削弱美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而中国将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在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积极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中美之间的贸易博弈,最终的走向取决于美国是否能够正视现实,以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中国进行对话与合作。

0 阅读:51

兵戎要至

简介:有思想,有深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