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减肥减不下来,那是因为你不“肝”净

健道同行 2024-04-02 09:27:28

随着岁月的流逝,你可能会注意到自己在镜中的轮廓逐渐变得更加丰满,无论是啤酒肚、粗壮的大腿还是宽大的脸庞,这些问题似乎总有一项会找上你。许多人将体重增加归咎于中年时期基础代谢的减慢,但事实可能是,你忽略了我们体内分解脂肪的“将军”——肝脏的作用。

如果肝脏的代谢功能受损,它分解脂肪的效率将会降低,从而导致血液中自由脂肪的积累。这些脂肪会不断对肝脏发起攻击,最终可能导致脂肪肝和肥胖等健康问题。

肝脏受损影响脂肪代谢、蛋白质合成,让肥胖成为“顽固之症”

肝脏在脂肪的吸收、分解和消耗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胆盐和肝磷脂等成分,这些物质能够减少脂肪的表面张力,将脂肪乳化为无数微小颗粒,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过程。在健康状态下,人体摄入的脂肪通常会被有效吸收并用于能量代谢。例如,有些人即使饮食中摄入较多肉类,也能保持身材不增重,这往往是因为他们的肝脏代谢脂肪的能力很强,能够迅速处理掉多余的脂肪。然而,一旦肝脏的代谢功能出现障碍,脂肪就可能在体内积聚,不仅会导致肥胖,这些脂肪在内脏和血液中的积累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肥胖的形成不仅仅是因为脂肪的过量积累,而且与基础代谢率的降低密切相关。普遍的认识是,肌肉组织越丰富,基础代谢率就越高,身体燃烧的热量也就越多,因此肌肉较多的人通常更容易减轻体重。但是,肌肉的生长和发展离不开蛋白质的摄入和利用,而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过程,同样依赖于肝脏的健康状况。

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并非直接从食物中摄入,而是通过消化道吸收氨基酸,这些氨基酸随后通过血液被运送到肝脏,在肝脏中进行合成。合成的蛋白质再次进入血液循环,以满足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因此,当肝脏的代谢出现问题时,这一过程可能会减缓甚至停滞,同时,蛋白质水平过低还会影响载脂蛋白的合成。这样一来,游离脂肪酸就无法被有效利用,只能积累在肝脏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肝脏功能的损害不仅会干扰脂肪的代谢过程,还会阻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得肥胖变得难以克服。此外,一些不当的减肥方法也在损害我们的肝脏健康,使身体面临更严重的健康风险。

营养失衡、过量运动,伤肝又伤气

维持均衡的饮食习惯是预防肥胖的关键。那么,肥胖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你摄入了过多的糖分或脂肪,只需将摄入量控制在适量范围内,并加强锻炼,以帮助身体代谢掉多余的能量。缺乏运动会导致器官功能减退,尤其是肝脏排除脂肪的能力下降。如果肝细胞受损或发生纤维化,肝脏就无法有效排出脂肪,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不均衡的饮食可能导致身体缺乏在脂肪代谢中必需的酶、蛋白质和维生素,这最终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的发生。因此,即使是体型偏瘦或严格素食的人群,也有可能患上脂肪肝。在这种情况下,重视营养素的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过度运动也可能对肝脏造成伤害。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运动时大量出汗是脂肪被燃烧的迹象,但实际上,这些汗水是由于身体发热而通过排汗来降温,而脂肪的燃烧主要发生在呼吸过程中。过多的出汗并不利于健康。根据中医理论,“汗血同源”,出汗过多不仅可能损伤肝脏,还可能对血液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中医理论,精血是气的载体。如果精血受到过多损害,例如过度出汗导致的损耗,那么随着汗液流失的还有气。气在中医中代表着脏器的功能,包括肝脏的功能。因此,如果气受损,肝脏的代谢能力就会下降,导致体内的油脂可能逐渐积累增加。

为了健康地减重,适度的锻炼和营养均衡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那些已经被诊断出脂肪肝的人来说,有哪些营养素既能保护肝脏,又能帮助健康地减轻体重呢?

吃对营养,护肝又享瘦

我们之前提到,将摄入的食物有效转换为能量而非脂肪储存,是由成千上万种酶决定的,而这些酶的正常运作需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支持。例如,将糖分转化为能量而非脂肪的过程,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镁的参与。此外,B族维生素对于肝脏而言如同“加油站”,能够修复肝细胞、预防脂肪肝的发生;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中和自由基,并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

根据居民膳食指南,每个人每天应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而每周应摄入25种以上的食物以保持营养均衡。如果发现饮食中明显缺乏某些营养素,就应该及时调整饮食计划,以确保营养的全面摄入。

结语:

控制体重和减少脂肪的摄入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做起来很难。很多人经过多年的节食努力减肥,但一旦恢复正常饮食,所有的努力就会白费。要想健康地减肥并且不反弹,保养肝脏是一个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的好方法。当肝脏的代谢功能正常时,体内的多余脂肪才能被有效地燃烧掉。再加上均衡营养的辅助,内外兼修,既能养肝又能实现减肥目标。

参考资料:

1.《内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91-405

2.舒筠然, 李俊琪,刘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 35(9): 2085-2090

3.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相关代谢紊乱诊疗共识(第二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 34(7): 549-554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范建高,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8, 21(02):30-39

0 阅读:0

健道同行

简介:健康路上,我们一路同行!